非常道清太宗皇太极之所以能继承努尔哈赤的事业,并且建立起最后的大清王朝,有着他自己的一套不同于常人的措施,这种英明果敢的政治手腕,使他在无论是用兵还是改革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清太宗皇太极是后金第二代君主,天命十一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第二年年改元天聪。皇太极即位后,首先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频频攻打明朝,而且对明朝步步进逼,经过多次的征战,他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并正式称帝。
皇太极刚刚继位的时候,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处境处于孤立状态。而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
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遂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
天聪六年,皇太极终于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度,改成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和权力。
另外,皇太极还仿照明朝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天聪三年,他还建立了由满汉知识分子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出谋划策。天聪五年,他又继续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
在经济上,因为努尔哈赤晚年在辽东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政策,汉人无法忍受这样的苦难,纷纷逃亡和暴动,因此生产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与汉族人的关系,皇太极即位后就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每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
天聪五年,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在条例中他限制了满洲贵族的某些特权,有利于奴仆争取改变自己的身分和地位。皇太极还为了促进农业生产,非常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清朝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粮食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和。
皇太极非常明白,满族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取得汉族地主阶级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买政策。天聪三年,他首次考试儒生,由此一下子就网罗了两百名汉族知识分子。此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天聪五年,大凌河战役之后,他赐给了大批降将很多庄田、奴仆、马匹,还给了他们很高的官职。
天聪七八年之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等明朝将领纷纷自愿来投,皇太极对他们封王封侯,对他们非常重视。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从此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进攻。就在这年秋,他命阿济格统兵入关,掠夺人畜总共十八万。崇德三年,又命令多尔兖、岳托率军入关。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
皇太极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从天聪五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使得明军大败而归。天聪七年二月,松山城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