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非常道
37308100000142

第142章 巧间明君臣

非常道在对明军作战时,皇太极虽然智勇双全,但是仍然没有取得战场的胜利,这是因为明军有忠勇的悍将。他巧妙地利用了当时明朝皇帝对良将的怀疑,借刀杀人,除掉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他接替了汗位。这时,明朝的大臣袁崇焕派来使者吊唁努尔哈赤,而真正的目的就是试探新头领的动向。当时皇太极要休整军队,于是就派使者回访袁崇焕,商议罢兵的事。其实,双方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为下一次战争做最基础的准备。

于是,袁崇焕利用这段时间,加紧修复了锦州、中左卫、大凌河等城市的防御工事。果然,第二年,皇太极就向明军发起攻击。

皇太极同时攻打锦州和大凌河,但遭到锦州守将的顽强抵抗,所以在锦州并没有得手。袁崇焕镇守宁远城,打算派四千人去支援锦州。但援兵还未出发,皇太极的大军就杀了过来。袁崇焕率领部分军队坚守城内,派大将满桂、尤世禄出城,凭借着护城河,布列车阵与火器阵,与后金兵作战。后金兵再次遭到了非常大的损失,大将济尔哈朗等都受了伤。

皇太极攻不下宁远,于是就掉头再次打锦州,但是仍然没有攻下来,只得将两座已被他占领的小城拆毁后退兵。当时称这次宁远、锦州保卫战为“宁锦大捷”。

袁崇焕打了胜仗,当时朝中权势重大的宦官魏忠贤一伙却冒领军功,享受丰厚的赏赐,明熹宗还责备袁崇焕没有发兵救锦州,在宦官和皇帝的双重压力下,袁崇焕被迫辞职。

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崩,他的弟弟朱由俭继承皇位,也就是明思宗。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而且勤于政事,即位后企图挽救即将灭亡的明朝,但他急于求成,更可怕的是他非常刚愎自用。皇帝还没做多少年,他就去世了,袁崇焕也没得到他的重用。

其实崇祯帝也曾对袁崇焕抱了很大的期望,重新起用并授予他为兵部尚书、督师,指挥河北、辽东以及山东、天津等地的军务。不仅这样,崇祯帝还亲自在便殿召见袁崇焕,问他以后的打算。袁崇焕当时非常自信地说:“臣下的计划都写在奏疏里。如果陛下能授给臣下行使全权的话,大约五年,可以恢复辽东全部土地。”

崇祯帝听后非常高兴,当即赐给他一口尚方宝剑,特许他拥有执行公务的全权。又命兵部、户部、吏部在兵权、钱粮、用人等方面,全力配合他。

袁崇焕回到宁远,首先全力整顿宁远的防务,加强士兵训练和火器粮草的储备,申明纪律,鼓励士气。

袁崇焕率重兵在宁远坚守,阻止了皇太极经山海关进兵北京的道路,于是皇太极便转而从防守比较薄弱的其他长城关口入侵。

公元1629年农历十月,皇太极率大军十多万,绕道从喜峰口(在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在今河北遵化北)越过长城,向北京进兵。

尽管这几个关口属于蓟辽总督刘策管辖的范围,袁崇焕还是认为他自己有保卫京城的责任,就派了一支军队赶到蓟州,阻拦后金的军队。但是这支援军伤亡不小,且未能挡住后金兵。眼看后金兵即将杀到北京城下,此时的袁崇焕着急了,就亲自带着重兵,日夜兼程,赶回北京,自己来保卫京城。

残留的魏忠贤死党趁机造谣说:“袁崇焕与皇太极讲和,就是跟他勾结。这次皇太极进攻北京,正是袁崇焕蓄谋引来的。”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袁崇焕起了疑心。

袁崇焕的队伍是千里奔驰到北京时,已经非常疲劳了。崇桢帝召见时,袁崇焕提出希望让他的将士到城里休整一下。崇祯帝口头上对袁崇焕说了番慰劳的话,但拒绝了他进城休整部队的要求。袁崇焕不得不把队伍驻扎在广渠门外。

此时,后金军队与袁崇焕的军队打了几次仗,相互都有些伤亡。皇太极无奈之下就准备退兵,但他不想就这么无功而回,他知道,要打胜战役就要除掉袁崇焕。而此时刚好后金兵抓到两个明朝太监,关在营帐里,他就偷偷地叫人作了一些安排。

晚上,两个太监还被关在营帐里,没有人跟他们说话,营帐非常安静。忽然,他们听到营帐外看守他们的士兵在说话。一个说:“今天我们主动退兵,恐怕是大汗的意思。”

另一个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前面一个回答说:“今天见大汗跟明营里来的军官说话,说什么密约……听说那两人还是袁督师的密使……”

那天晚上,皇太极让人放松了对两个太监的看守,故意让他们找到一个机会,顺利地逃了出来。一到宫里,他们就向崇祯帝报告他们所听到的话。崇祯帝听过他们的话,联想起先前的一些模棱两可的谣言,还有袁崇焕要求军队进城休整的事,越想越觉得可疑,他不敢再深入细想,立即宣袁崇焕进宫。

袁崇焕以为这个时候皇上宣他一定是有什么军情大事,没有起疑虑,匆匆地赶到宫里,但是,他刚进去,就被禁卫士兵拿下,第二年崇桢帝就将他处死了。

袁崇焕死后,皇太极立即回到辽东,对后金的政治、军事做了许多有效的改革。他还将后金的都城迁到辽阳,之后又迁到沈阳,并改名为盛京。为避免引起汉人对金国的痛恨和反感,他把国号改名为清,又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族。从此,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加了一个满族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