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非常道
37308100000002

第2章 治水建夏朝

非常道有的皇帝靠沿袭取位,有的靠篡位获得,大禹作为夏朝的开创者的地位,凭借的却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意志,以及在治水救民的艰难中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由衷的爱戴。

当初尧在位的时候,中原地带就常常发生水灾,经常是无边无际的漫天洪水围绕着大山,洪水还淹没了丘陵,老百姓为此叫苦连天,民不聊生。

那时候,尧也向各部落首领访求过能治洪水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荐了鲧。但是尧对鲧一直不满意,曾说:“鲧为人好违抗命令,摧残同类,是不能胜任的。”但大家一致认为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了,所以尧也就同意鲧去试试看。

果然不出尧所料,鲧治理洪水只知道筑坝挡水,结果经过了九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这时候,舜代行了尧的职务,他在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力,就立即下令撤了鲧的职务,并将他放逐到僻远的羽山地方。

尧去世后,舜登天子位,他最大的心事也是为老百姓治理好洪水。于是他首先打开国都四面的城门,请四方诸侯及十二州首领都来反映情况,议论天子的言行,替天子提意见和建议。他对大家说:“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努力工作,治理好洪水,我就请他当辅政官‘司空’。”

这个时候,大家又都极力推荐鲧之子禹,说他可以胜任这个艰巨的职务。于是舜就派禹去治理洪水。禹带着助手伯益、后稷出发治水去了。

但是这时候,禹刚刚结婚四天。禹为人仁爱可亲、诚实忠厚,工作勤勉谨慎,手脚又灵活、敏捷。他为自己的父亲鲧因没有完成治水大业,受了惩罚,感到非常遗憾和忧伤,于是他舍弃了新婚的妻子,自己殚精竭虑地投入到治水工作去了。

在当时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治理洪水的工作,异常艰难,禹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酷暑严寒,不顾雨雪泥泞,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工地上;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哭声,都不进去看一下妻子和孩子;他自己饮食粗淡、衣着节俭,住房简陋低矮,可是对兴修水利,却愿意出大钱、花大力气。

时光如箭,就这样,整整过了十三年,他带领众百姓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并且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种稻,命令后稷教百姓种各种庄稼。于是,五千里见方的地带成了鱼米之乡,各方的部落都来进贡。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可以说禹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也了却了尧和舜两个人最大的心事,但是他却一点也不居功自傲。

舜也经常与禹共同商讨治理天下的方略。有一次,舜对禹说:“大臣可以说就是我的大腿、臂膀和耳目,所以你们一定要努力帮助我为百姓造福。如果我有什么邪僻不正当的行为,你们应该向我指出、匡正我,而不要当面恭维我,背后说我的坏话。”

禹说:“帝说得很对。做天子,最危险的就是善恶不分,听不得批评的意见。”

舜又说道:“我想发展六律、五声、八音等音乐,用以来体察政治、宣扬礼义智信,你看怎样?”

于是,禹就作了名叫“九韶”的乐曲,一边用以祭祀山川神主,一边用来警喻掌权的大臣和天子。有一首歌曲的歌词这样唱道:“天子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又有一首唱道:“天子细碎无大略啊!大臣懈弛不进取啊!这样万事就要败坏啊!”

舜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啊,是啊!以后大家要谨慎啊!”就这样他就决定推荐禹作为他的继承人。

十七年后,舜在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地方的山野间。禹带领国人整整服丧了三年。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做首领。于是,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而到了这时候,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便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就为了这些产品频频发生战争,捉住俘虏后,他们不再把俘虏杀掉,而把他们变成为自己干活的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奴隶制开始形成。

禹在治水中的功绩大大提高了他在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民主的气氛日淡。有一次,禹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

仪式期间,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他怠慢了自己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就充分说明了,此时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

禹死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从此便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