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非常道
37308100000027

第27章 令对手不寒而栗

非常道各代君王中几乎没有人会自动退位而去带兵打仗的,可是赵武灵王却一反常道,毅然辞去王位,领军远征。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他深入对方国家,没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敌军,扩充了领地。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他没生病,也没遇到什么难办的事情,竟然自动退位,并传位于公子何,自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傅。赵武灵王自号主父,专心于赵国的军事建设和对外战争,国内政治、经济事务则全部交由赵何负责,赵何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即位后,国内的政治中心就逐渐地由赵武灵王转向了赵惠文王,大臣们都慢慢聚拢在了赵何身边。

当时,公子稷虽然被赵武灵王扶持为新的秦王昭襄王,但宣太后为了不让秦王稷受赵武灵王的摆布,将秦王稷架空,亲自执政,对赵武灵王的要求也敷衍了事,这让赵武灵王很是气愤。此时赵国已经占有了秦国北边的榆中、云中地区,北部边境正是秦国国防上的软肋,赵武灵王打算从此进攻秦国。

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赵武灵王首先向秦国施加压力,迫使宣太后任命楼缓为秦相,以便为赵国谋得更多的利益。

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赵武灵王便假装随从人员,跟着楼缓入秦,亲自去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

进入秦地后,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细加考察,以为攻秦时所用。楼缓进入秦都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的大臣,赵武灵王都在侧观察,对秦国大臣的贤庸强弱有了深入的了解。

此时,楼缓劝赵武灵王不可久留秦国,以免被人识破。赵武灵王提出,走之前要亲眼见一见秦昭王和宣太后。由于此前发生过秦昭王扣留楚怀王事件,各国国君都不信任秦国,不愿入秦,以免重蹈楚怀王覆辙。楼缓担心秦国会对赵武灵王不利,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但在赵武灵王的一再坚持下,被迫答应了。赵武灵王在国内也很少抛头露面,只是军中之人对他比较熟悉,除了少年时与韩魏两国国王见过面外,赵武灵王绝少与外国元首见面。即便是对自己立的燕昭王和秦昭王,他都由于身在军中而没有特意接见。

此次赵武灵王要见秦昭王与宣太后也不是一时兴起,他想亲自了解这对母子的为人,以利于以后对秦决策。

楼缓与宣太后和秦昭王比较熟识,赵武灵王希望通过这种私人会面可以更多地了解这对母子。但是,极其敏感的秦昭王和宣太后在接见楼缓时,发现向来自傲的楼缓对他身后的高大随从不经意间有屈顺之意,颇感好奇。在与这个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问答中,发现这个人的胸怀与见识更是了不起。

当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已感觉到宣太后和秦昭王对自己有所怀疑,便匆匆辞别楼缓,返回赵国。临别前,赵武灵王告诫楼缓,母子二人皆为人中龙凤,务必要小心应对。

宣太后与秦昭王觉得楼缓的随从绝非等闲之辈,必是赵国的极贵之人来窥秦情。于是速派使者宴请楼缓与这个非凡的随从晚间再到王宫作客。使者回报,楼缓同意。晚间,楼缓赴约而不见非凡随从。楼缓说这个随从白日失礼,已被遣回赵国。这更加坚定了宣太后的判断,认定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于是暗地速派精骑追逐。

精骑一路狂奔,追到边塞也没有见到赵武灵王。守塞之人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离去。宣太后和秦昭王对赵武灵王深窥秦政大感忌惮。

赵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赵武灵王巡视刚刚夺取的云中、雁门二郡,结果在西河遇到楼烦王的部队。先前,楼烦王约林胡王共同击赵收复失地,但林胡王说赵军精锐难敌,不愿冒这个险。楼烦王部下也劝楼烦王不要轻举妄动,楼烦王不听,强令部众随己击赵。在见到赵武灵王的大部队后,楼烦将士都感到不宜硬拼,楼烦王见赵军甚众,又是赵武灵王亲自领军,而自己的部下怯战,心里十分恼火,但也无可奈何。

赵武灵王见楼烦军队犹犹豫豫,不敢上前决战,知道楼烦军队畏惧自己,不敢与自己交战,于是派使者请楼烦王讲话。楼烦王硬着头皮来见赵武灵王,没想到赵武灵王很客气。赵武灵王知道楼烦王在被赶到阴山以北后,由于气候不好,水草也不及河套地区,生活得很不如意,便允许楼烦王率部回归河套故地,但要服从赵国的命令,更不许再劫掠赵国的边境,楼烦人可以加入赵国的军队和政府,赵国不会歧视。楼烦王见归附赵国可以回归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而且没有什么损失,便同意了。

楼烦部众早就知道赵国骑兵的待遇很优厚,远胜于逐水草而居的漂泊生活,而骑马打仗是他们非常乐意的职业,此前他们的许多朋友已经在赵军服役,令他们很羡慕,所以他们很乐于归附赵国,大量地脱离楼烦王而投入到赵武灵王的军队。

这样,赵武灵王通过吸收楼烦士兵而使自己的部队强大起来,而且这些人个个骁勇善战,从而也壮大了赵国的实力,为保卫赵国和扩充领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