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很多皇帝都固执己见,很少听从别人的良言,所谓皇命不可违,就是此意,而历史上的“暴君”秦王嬴政却能超乎其他皇帝,利用他人智慧赢得江山。
公元前247年初夏,秦庄襄王突然驾崩。在举国一片悲哀的混乱气氛中,经老相国吕不韦的活动,庄襄王之子登上了秦国国王的宝座。这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秦始皇。当时他才仅仅十三岁。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秦国与周围邻国的关系正在恶化,吕不韦的大一统思想不仅时时影响着这位年幼的国王,而且深深地感染着他。那时天下还算太平,但吕相国常对秦王嬴政说:“如今各诸侯国没有一天不图谋秦国的,你如果想永久成就王业,就应该有天下共主的打算,否则后患无穷。”
秦王嬴政当时还年幼,似乎没有完全明白这番话的深层含义,他问:“果真会有这种危险吗?”
吕相国皱着眉头,很认真地说:“除了齐国外,现在赵、魏、韩、楚、燕五国已有联手进攻秦国的迹象。”
嬴政说:“以相国之见,应如何打算?”
吕不韦说:“可用‘离间之计’灭之。”
嬴政虽然当时并没表态,但是从这时起便有了向外扩张势力的心计了。他也理所当然地想起了自己老祖先经营秦国的往事。自从他的先人秦孝公变法起家到他的父亲死时为止,秦国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嬴政心里也很清楚,秦国的壮大是在长期的战火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秦从弱到强,主要依靠蚕食手段,先后消灭了其他国家的一百五十多万军队。他即位时秦国的势力已相当强大了,领土已扩展到现在陕西的大部分、甘肃东北部、四川东北部、山东中南部、河北西部、湖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基础也非常地好。
当然,年轻的秦王是绝对不会死守先人留下的这点儿家业的。他先是采取了巩固地位、树立自己帝王的威望的策略。具体地说,他首先利用手中权力打击和消灭内部的分裂势力,铲除异己,以便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为此,他曾多次派兵镇压叛军,杀人从不眨眼。晋阳发生叛乱时,他就下令杀了三万多人。但这并不是说他就不注重民众的情感,他是一位比较愿意接近民众的君王,也喜欢接受别人给他提出的意见。
当时民间有个叫顿弱的人与他有过这样的对话:“天下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大王知道是什么?”
秦王望着这个陌生人,很不以为然地说:“不清楚。”
顿弱有点儿诧异,盯着他说:“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是商人。无把铫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这就是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是农夫。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这就是无其实而有其名。无其实又无其名者,是大王。已立为王,无孝之名,以千之实。”
秦王听了非常不高兴,猛然站起身指着顿弱大声呵斥道:“一派胡言!”
顿弱却仍十分平静地接着说:“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秦王知道顿弱说的这话是暗指自己的母后淫乱之事,心里不舒服,但又不好当面发作。只好沉思了一会儿,有意绕开话题问道:“山东之国可兼吗?”
结果,顿弱听了眉头一皱,回答说:“韩国是天下的咽喉,魏国是天下之胸脯。大王如果资助我万金去游说韩、魏,让他们成为秦国的社稷之臣,那么韩、魏就会很服从。韩、魏的天下就可图了。”
秦王很迷惑地说:“我的国家还很贫穷,恐怕没有东西给他人。”
顿弱解释说:“天下并不未尝无事,非纵即横。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虽有万金,也不会私用。”
秦王说:“是的。”于是,他拿出不少钱来,让顿弱充当他的说客。
后来又来了一个人,对秦王嬴政起了很大作用。他就是李斯,是相国吕不韦的好友。李斯原来是楚国人,读过史书,当过掌乡文书,在秦王以十分优惠的政策招贤纳士时来到秦国,之后便投奔到吕相国的门下。
有一天,李斯对秦王说:“秦国已很强大了,大王的贤明人人共知。消灭诸侯国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现在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的时候了啊!”
秦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他回头问:“是这样吗?”
李斯说:“是的。”
秦王更是哈哈大笑。
他让李斯继续发表高见。李斯越发得意,他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不抓住这个良机,东方各国联合起来抗秦,诸侯又会强大起来,到那时即使帝王有天大的本事,也将会无济于事。”
秦王嬴政听取了他的建议,开始实施吞并其他六国的宏伟计划。
后来的事实充分表明了,这些人为秦王做出了重大而正确的决策,为嬴政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