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非常道
37308100000061

第61章 文治之功

非常道梁武帝得以开创梁朝,和其他的开国之君一样,也是靠的武力,但这只是表面的雷同而已。在武帝执政期间,他实行了开明文学的政策,在奖励读书的风气之下,梁朝国人的文化教养远远超越前代。

南朝的宋、齐两国,在政权更迭时,新帝诛杀旧朝官宦,已成为规律性的现象,到了梁武帝,他却尽量地避免杀人,除了为他哥哥报仇,杀了东昏侯一家之外,齐高帝的子孙多能幸免于难,武帝也任用了很多前朝大臣,让他们参与国政,并不抵制他们。武帝这种开明的政策,深受大家欢迎,萧衍的国基也因而稳固扩大。清代史家赵翼曾在《二十二史劄记》中说:“君子以是知高祖(萧衍)之量,度越前代矣。”

武帝刚刚即位时,还广征在野之士的意见,登用人才,他所用的方法为:“诏,公车府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若肉食莫言,欲有横议,投谤木函;若以功劳材器冤沉莫达,投肺石函。”(《资治通鉴》)公车府是官府的名称,谤木和肺石为尧、舜、周朝时,在野之士向朝廷进言时所用的器具,设在各地方。武帝效行先王之法,和以前宋、齐的专制作风不同,可说是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在了百姓视野里。

此外,武帝招揽人才时,总以“每检长吏,务选廉平”(《资治通鉴》)为标准。“廉平”是廉洁而公平之意,同时武帝还采用“小县令有能,迁大县;大县有能,迁二千石”的方法,“二千石”是指太守,即为大县县令有能力者,即可升为郡太守。这些施政方针,带来了很大的效果,“由是廉能,莫不知劝”(《资治通鉴》),每位清廉而有才干的官,都努力地履行自己的职务。

而事实上,梁武帝除了施政清明之外,他本身的私生活也十分简朴。《资治通鉴》中曾说他“身服浣濯之衣,常膳唯以菜蔬”。在对政事的处理方面,武帝也非常辛勤和用心,早上天还未亮就起床,冬天寒冷的日子,手都冻伤了,但是他还是不介意地继续工作,这又是一个他不同于其他皇帝的地方。

梁武帝时代,一项特殊而有成就的政策,是提倡、奖励文学,使得文风大盛。在武帝之前的两个朝代,人们大多活在屠杀的阴影里,没有文人敢起来说话,或提倡文风,武帝此项政策,让这时代的文人,获得大放异彩的机会,这实可称为梁朝社会的特色。

除此之外,梁武帝本身对文学就很喜爱,而且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即位四年之后,仿效汉朝的制度,设立《易经》、《书经》、《春秋》等五经的博士官位,让他们开课教授学生,并不限招朝中贵族的子弟,也在民间广招愿意习经之人,家境清寒的学生,朝廷给予生活费,使其能安心读书;在五经学堂中,学生成绩优秀者,甚至给予官位,如此鼓励文人,使得“暮年之间,怀经负笈者云会”(《资治通鉴》)。武帝还派学官到各州郡去设立学校,使得人人都有读书的机会,在如此鼓励读书的风气之下,国人的品德得以教育涵养,总体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文治局面必以良好的经济情况为基础,南朝的宋、齐两国,因经济政策的失败,带给农民生活上的痛苦,进而形成社会的不安,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梁武帝有鉴于此,采用妥当的货币政策,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他的这种做法很值得后代以及现代人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