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钱镏统掌大权后,不但自己没有过起豪华的日子,还一心为民谋福利。他甚至委曲求全向其他国家称臣。
等灭掉董昌后,钱镏便拥有了浙江地区。于是,唐朝廷对扫灭董昌的大功臣钱镏大加封赏,除了镇海和镇东两个节度使外,还封钱镏为越王,后又改封吴王,还赐他免死铁券。
钱镏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出人头地,风风光光地回到了原来很多人把他视为无赖的家乡。他首先把老家的房子修得异常豪华,还把家乡的名字改成了衣锦乡,把家乡的石鉴山改成衣锦山,就连他小时候常玩的树也封为衣锦将军。
在众人夸奖钱镏的时候,他的父亲却躲了起来,钱镏赶忙去问原因,父亲说:“我们家世代以打鱼种田为生,从没有这么富贵。你现在发迹了,但却三面有威胁,我不愿见你,是怕将来你把灾祸带回来。”父亲的一番话让钱镏猛醒过来。从此不再讲究排场,将精力用到为民谋福利方面来。
在为民谋福方面,钱镏最大的功绩就是造了捍海石塘,这不仅使两岸的百姓免遭钱塘海潮的袭击,同时也为两岸的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建造的时候,钱镏亲自指挥监督,因为海潮太大,昼夜猛烈地冲刷着堤岸,一般的河堤无法筑成。钱镏便发动百姓想办法,将高大的竹子劈开,然后编成巨大的竹笼,再往竹笼里装上巨石,放进水中阻挡海潮,护住河堤。
他还让人砍来山中的几丈长的大树,打入岸边的水中,前后树立了九排,终于挡住了疯狂的潮汐,时间长了,沙土堆积下来,又进一步稳固了河塘。
关于钱镏修捍海石塘的故事,流传最广的是钱镏射潮。在修造的过程当中,因为海潮太大,为了增加大家的信心,钱镏命五百名硬弩手在岸边站成几排,一齐向潮头射箭,结果潮头马上落了下去。这也许是巧合,但百姓们就认为是神灵在保佑他们修石塘,射潮确实鼓舞了军民一心修塘的斗志。
可以说,钱镏的功劳从历史上一直流传下来,后来,两浙地区的人民称他为“海龙王”。
钱镏为了使修好的水利设施得到经常的护理,又专门设置了都水营使,来管理各项事务,都水营使手下有撩浅军,专门用来治河筑堤,百姓遇旱时便运水种田,有涝时就将水引出农田。钱镏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另外,在军事上,钱镏没有像中原政权那样四处征讨,扩充领地,而总是向中原政权称臣,以此换取和周围割据势力抗衡的资本,并保持本地的安定。
后梁刚建立时,朱温为回报钱镏尊他为中原正统皇帝,封钱镏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朱温称帝时有人也劝钱镏和朱温断绝关系,自己登基称帝。但钱镏却笑了笑说:“我怎么能再学孙权呢!”他还是站在了朱温一边,共同对付杨行密。他一直向朱温进贡,后来吴国攻占了虔州(今江西赣州),钱镏进贡的陆路被切断,他仍然命人走海路,很认真地尽这份义务。
后梁被后唐灭掉后,钱镏又派出使者到洛阳进献贡物,同时请求后唐赐给金印,承认他的地方政权。后唐的大臣们都认为钱镏的要求太过分了,主张拒绝他,但李存勖还是从大局着想,答应了钱镏的要求。钱镏于是就自称吴越国王,他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处理政务的地方叫朝廷,虽然没有称帝,但许多制度和皇帝基本相同。
钱镏很喜欢诗,不但爱和有才的人交往,重用才子,而且自己高兴了也写上一两首。罗隐是当时有名的才子,诗名远扬,钱镏录用他为自己的参谋。罗隐是个恃才自傲的人,就是对钱镏也不客气。有一次,他用诗来讥讽钱镏小时候曾经骑牛的事,意思是说他出身微贱,钱镏毫不在意,仍然和罗隐谈笑自如。钱镏回家乡时写过一首《还乡歌》:“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兮相追随。牛斗无孛人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虽然充满了夸耀自己衣锦还乡的意思,但还是有些文才的,比其他的皇帝和军阀们强了许多。在钱镏的影响下,子孙们也都有些才华。
钱镏还有一个很受人推崇的关于警枕的故事。他从小就在军队中长大,夜里从未上床睡过,太困了就枕着一个小圆木睡觉,有时枕一个大铃铛。睡着后只要一翻身,圆木或大铃铛便会把他弄醒,这种枕头叫做“警枕”。
另外他还在寝室里放了一个粉盘,在里边记下一些要办的事,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老年。有时他睡得正酣,如有紧急情况,侍女可以拍响窗户纸叫醒他。他还经常将铜丸扔到墙外边,提醒打更的人。
有一回他偷偷出城,半夜里回来叫城门,守城官不给他开,说:“就是大王来了也不能开。”他只好从别的门进去,第二天,他叫来守城官,重赏了他。可见钱镏的警惕性是很高的,赏罚也很严明,这也许是他作战经常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钱镏一直活到了八十一岁,在皇帝中算是寿星了,不知和他委曲求全保境安民的做法是否有关系。临死的时候他还不忘叮嘱儿子们:“你们一定要善事中原政权,千万不要因为中原政权更替频繁而改变这个治国的大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