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好比计算机,复杂而又有条不紊。计算机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同样,身体也有身体的运行原理。顺应身体的运行原理,我们就会健康长寿,反之,则会百病缠身。
身体系统原理
要想较好地使用身体,使身体各系统良好地运转,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身体系统原理,知道身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依靠它节律性搏动,推动血液不断流动,动脉将心脏输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静脉汇集从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末梢之间的微血管。微血管管壁很薄,在体内分布很广,是与细胞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作用下,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流动(即血液循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氧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并将各器官、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到排泄器官,以保证机体的物质代谢和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淋巴循环实际上是血液循环的支流,辅助静脉血管将组织间隙中的液体回收,并经静脉血管回流到心脏。
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在膈以上居二肺之间,约1/3在右侧,2/3在左侧,所以心尖搏动在左前胸。心脏约比本人的拳头稍大,呈圆锥形。心脏内面是空腔,被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个部分。心房和心室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腔静脉和肺静脉相通。心腔内有二尖瓣、三尖瓣。另外,还有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这些瓣膜在心脏搏动时,促使心腔内的血液向一定方向流动,推动血液循环。心脏瓣膜发炎时,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瓣膜变形,引起瓣膜闭锁不全或狭窄。心脏听诊可以检查瓣膜的功能情况。
脉搏
脉搏就是指浅表动脉的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间。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动脉和静脉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而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动脉
动脉就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主动脉起于左心室,并逐渐分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分支,分布到全身。肺动脉起于右心室,并分为左、右肺动脉后进入两侧肺组织内。主动脉把含氧较多的动脉血从左心室送到全身。肺动脉把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从右心室送到肺脏。动脉管壁比静脉厚,弹性强,以适应心脏收缩时射出血液的压力,并在心脏舒张时,使血管壁回缩,以保持血流持续前进。小动脉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以调节器官的血液供应及血压。老年人动脉壁弹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减弱,故其血压较年轻人高。
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分为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我们平常所说的血压就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当心脏收缩向动脉射血时,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收缩压(最高压);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心肌舒张末期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最低压)。收缩期血压减去舒张期血压称为“脉压”。动脉血压常以上肢肱动脉测得的血压为代表。正常成年人肢动脉的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脉压为30~40毫米汞柱。一般来说,老年高于少年,男性高于女性。血压过低或过高都是疾病的征象,血压过低可引起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缺氧;血压过高可引起心力衰竭,或微血管破裂。
血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指红细胞的血型,它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来确定的。已知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临床上最重要的是将人类血型分A、B、AB、O这4种(称为ABO血型系统)。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A)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血反应)。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是不同名的,即红细胞含凝集原A,血清中含凝集素B(简称抗B),相反,红细胞含凝集原B,血清中含凝集素A。根据人体血液中所含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这4种血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取决于遗传因素,如双亲都是O型,子女也都是O型,亲代分别是O型与AB型,则子代为A型或B型。
血量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20%时,则会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组成机能
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化验血液来诊断疾病。
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的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浆
血液中除去血细胞和血小板后余下部分就是血浆。它是一种半透明的淡黄色粘稠状液体,约占血液的55%~60%。血浆中含水分92%左右,其余为球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元、酶、激素和无机盐等。当血液流出血管时,其中纤维蛋白元即可变为纤维蛋白,并和血细胞凝固成块,有止血作用。
血小板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个体,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分隔而成。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血小板在血液内可存活8~12天,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参与凝血过程,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每立方毫米5万个以下时,可引起皮肤或粘膜出血。
红细胞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或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结合,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进行更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白细胞
白细胞又叫白血球或白血细胞,可分为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常穿出血管,聚集于炎症组织的周围,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体内有炎症时,它的数量就增多。嗜酸性白细胞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常常增多。嗜碱性白细胞数量最少。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密切关系,患结核病时,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变形活动非常活跃,有吞噬功能,能吞噬细菌和异物。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到结缔组织中可变为巨噬细胞。
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的脂类物质都需经过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这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故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中的重点项目。
呼吸系统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呼吸系统的功能就是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并将体内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前者传送气体,后者进行气体交换。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气管以上的部分称为上呼吸道,气管部分为下呼吸道。
呼吸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肺活量代表一个人潜在的呼吸能力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呼吸功能和健康情况,是常用的测量呼吸功能的方法之一。
气管
气管呈筒状,位于喉的下方,由15~20个半环状气软骨和韧带连结而成,长约11~13厘米,向下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然后继续分支呈树枝状,直至肺泡。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气体出入的通道。气管的上部在颈部,当咽喉被阻塞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时,常在此段将气管切开进行抢救。气管和支气管内层的粘膜内含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当呼吸道发生炎症时,分泌物增多,故病人咳出的痰量也增加。粘膜表面有一层纤毛上皮,纤毛有节律地作定向波动,能将其表面的分泌物和尘粒、病菌等推向咽喉腔,然后咳出。
肺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富有弹性,质柔软如海绵,吸气时胀大,呼气时缩小。小儿的肺呈淡红色,成人的肺由于不断吸入外界的尘埃则成暗灰色或呈黑色斑点。肺的上端叫肺尖,是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两肺内侧面的中部有肺门,是支气管、肺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右肺的上、中叶和左肺的上叶位于胸腔的前上方,病变时所引起的体征,主要表现在胸前部;右肺下叶和左肺下叶都位于胸腔的后下方,病变时所引起的体征,则主要表现在胸背下部。肺泡是肺内最小的呼吸单位,呈囊状,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富有弹性,随呼吸运动能扩大和缩小,老年人的肺泡弹性减弱,常出现肺泡过度扩张,称为老年性肺气肿。肺泡内有尘细胞,能吞噬灰尘和细菌。
鼻
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前为鼻孔,通外界。后为鼻后孔,通咽上部。每侧鼻腔均分为:鼻前庭,靠前,衬以皮肤,长有鼻毛,可挡住外来的灰尘;固有鼻腔,靠后,衬以粘膜,其上部粘膜有嗅觉机能,其余部分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和腺体。鼻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空间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咽、喉
咽:上宽下窄。上起颅底,向下在第六、七颈椎交界处连食管。咽分上、中、下部。上部又叫鼻咽部,此部经鼻后孔通鼻腔,在它的侧壁上有咽鼓管开口,由此口经咽鼓管通中耳鼓室。所以上呼吸道发炎时,炎症可由此管蔓延至中耳。咽中部经咽峡通口腔。咽下部经喉口通喉腔。喉:成人的喉,上界正对第四、五颈椎之间,下界平对第七颈椎椎体的上缘。
消化系统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以供新陈代谢的需要。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通过消化管的蠕动和消化液的作用,将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消化分解,然后吸收其营养成分并将残渣排出体外。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它具有运动功能,可接纳、磨碎和搅拌食物,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且不断向****方向推送,以排泄其糟粕。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胰等。它们所分泌的消化液能将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分解,变成能为人体直接利用的物质。
食管
食管为肌肉组成的管道,上端与咽部相连,下端与胃相接,全长约25~30厘米,大部分在胸腔内。食管各部位的口径大小不一,全长有三个狭窄处:第一狭窄在食管起始部,距门齿约15厘米;第二狭窄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门齿约25厘米;第三狭窄在膈肌食管裂口处,距门齿40厘米。这些狭窄处是较大的异物容易停滞和癌肿的好发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