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时间用足用好
大凡名人或成功人士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超凡的毅力,能够控制好自己,按照自己的预定的计划去行动。
有些人会认为计划总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而且有了计划就觉行动很不自由,但如果想真正进入一种纯自由状态,就得先苦苦地束缚一下自己。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订计划的经历,特别是学生,一旦某次考试考砸了,在老师、家长当然还有自己的压力下,毅然订下计划。但没过几天就把计划抛至脑后,一切照旧。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计划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生活中不大实用。其实只要你永远保持订计划之时的那种兴奋并切实按计划行事,你会发现,成功其实并不遥远。
计划能否真正实行,与计划本身是否切实可行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要订一个一天计划,我们不妨先把一天要做的事列出来,再分清主次、轻重。然后安排时间对号入座。此时,要像吝啬鬼一样对待每一分钟。当然,如何安排也很有讲究。比如一个人要应考,但早上起来总是昏昏沉沉的,那就适合复习或回忆前一天学习的内容而不适合背一些新的内容。订计划也要根据自己的自控能力而因人制宜,如果自控能力强,那么可以安排得紧凑一些,如果对自己没有多大信心,那么就应留有余地。
所以我们要让计划可行,可以成功,但又不能没有难度,经过努力最终能实现是最佳。如果三天以内,自己能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完成,那么这三天会非常充实,这种满足感会让你有更加充足的信心去面对第四天、第五天。当我们感觉有几天不能很好地完成计划,那就不妨静下心来总结一下,分析清楚是计划不合理还是自己不努力,如果是计划不合理,那就毫不迟疑地撕掉计划,更加认真地重订一份。如果是不努力,那就应该给自己施加压力。当然如果能有办法使自己一直兴奋地对待计划,只要我们能一看到计划就能有种冲动,那么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1.决不拖延
很多人都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馨,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来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放宽政策——再睡五分钟吧。于是就可能忐忑不安地拖了好几个五分钟。拖延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一下,会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我们很多时间。
很多情况下,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安慰,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激战”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
其实拖延就是纵容惰性,也就是给了惰性机会,如果形成习惯,它会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养成一种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
当然,有时拖延是因为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比如,有一方案即使在会议上已经通过,经理还在考虑万一职工有意见怎么办,万一上级领导有看法怎么办,非要再拖它一时半天才去实施,等等。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谨慎过头就是优柔寡断,更何况很多像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最好的办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希望自己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式,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在事情的开始,总是积极的想法先有,然后当头脑中一出现“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能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那么惰性就没有空子钻了。难怪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在床头贴上“睁眼即起”的纸条,在洗脸处贴上“赶快遛弯”的纸条……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至少心里面要把弦绷紧。
有时我们的拖延不发生在做事开始时,而是发生在做事过程中。很多小孩子做事就是这样,他们很容易在做了一会事情后分散注意力,心有旁骛。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所订计划对自己加强监督,如果超过规定时间完成,就要对自己进行惩罚,比如取消下午的活动时间或半小时的看电视时间,尽可能使拖延的毛病不再重犯。
2.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是均等的,如何去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要靠我们自己了。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最有产出的工作,同时又免不了要处理一些生活琐事。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那么,不妨花钱买时间。
每天可用的整块时间其实很少,除了上午和下午两大块学习或工作的时间,其他就只有零碎时间了,而如果办公条件不太好,你可能还会时常被干扰,整块时间也就不成块了。所以有意识地利用零碎时间并科学地用好是极为重要的,它能为我们一生节约很多时间,也等于我们一生多活了很长时间。
工作越忙的人越会感觉到没有大块的时间,一个经理能有连续的一个小时安静地处理事情,可能是很例外了。一般说来,他们总是要么自己想起要去过问一下前一天布置的任务,要么有个不速之客前来拜访,要么电话不断……如果他(她)有了个幸福的家庭,那么时间就更少了。有时,难得有个周末,晚上没事,准备写点东西,来了个朋友就会耗掉你很多时间,所以真正能利用的往往只有零零碎碎的时间。
我们经常叹息时间不够,却总对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小块时间弃之不要。还有二十分钟吃中饭,就觉得没什么可做,其实要做可做的事很多。心里只想着:马上吃饭了,吃过饭再说吧。一天中有很多时间就这样被无情地扔弃了。
我们很多人也曾想用好自己的分分秒秒,也为自己业余学习时间的不够而着急,但就是不知如何利用点滴时间。有的人觉得在站台上等车的十几分钟翻出书来看不好意思,而且也觉得看不进去,没效果。他们总觉得学习要有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来认真学上一两个小时。其实这是一种很奢侈的想法,可以说有些幻想,而且不切实际。实际情况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除了工作以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只有零星的点滴时间,而且是随机随处出现的,所以我们要像接受上帝恩赐一样去接受这短暂的时间,而不能去挑剔埋怨,对时间挑剔的人最终只会被时间所抛弃。
每一天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呢?我们不妨先对自己的一天从睁开眼到晚上睡觉作个详细的记录,然后对照记录表,把可以利用的所有时间列出来,结果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自己一天中时间的浪费真是可观。如果你结算一下,一年一生中你总共要浪费多少时间,你就会有种要利用好这些时间的冲动。
只要随便想一下,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串“边角料”时间:每天的等人、等车、乘公共汽车、吃饭前、上班前、睡觉前的时间,每天随机的片断时间就更多了,如何用好这些时间其实是很关键的。如果你要学英语,那么不妨在等车或乘公共汽车时听磁带,在比较安静的小块时间里背单词,当然单词小册子、随身听和英语书要随身携带。有时候我们总感觉在某些环境里静心进入状态比较难,或者好容易进入状态,汽车来了,开饭了……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你很快进入状态,那就是立即给自己下指标:“我必须在食堂开饭前背十个单词”。这样自然会全神贯注地去记。如果你是个领导,那么不妨在驱车去敬老院的路上打好发言的腹稿,而事实上很多领导人都是这样做的。只要我们动脑筋,用“边角料”会是一项有趣的事。
3.花钱买时间
一个经营业绩骄人的企业经理工作繁忙,时间对他来说就是金钱,而且是大笔金钱,但每天的家务事却要花掉他两个小时。如果能换个观念。花三十元钱请个钟点工,省下的两个小时可能就可以赚回三百元钱。这对钟点工来说是个好差事,对经理来说更是个开心事。如果再花三十元钱请个家教省去他每天辅导孩子学习的两个小时,那他就能赚更多的钱了。其实这就是两笔成功的生意。山东一个县对农民的土地承包实行了改革。原因是百分之五十的农民嫌地太少,感觉施展不开,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而百分之三十的农民因为从事非农经济而无暇顾及家里的田地,只能让农田抛荒。于是,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土地转租,结果从事非农经济的把土地租给种田专业户,每年还可以收取每亩百分之三十的产量,这当然是皆大欢喜。一句话,让每个人把自己的时间花在他愿意干的事和擅于干的事上。种好以后,一张单子开出来,告诉你几号浇水、几号施肥。施什么肥,施多少,一年下来算了算,效益增加了二十倍,这时候农民首先想到的是买电脑。
如今的科技发展迅猛,如果能积极地合理地适时地利用科学技术,你会为自己节省许多时间,也能使自己的时间越来越有效率。以前通知个事要花几十分钟跑一趟,如今一个电话就行。以前一份文件寄过去要花四五天,如今一个电话就传真过去了,发个电子邮件连上网上传呼能让他随时都能收到。以前记者出国采访要到邮局发电报,如今带个手提电脑,在客房里躺在床上就可以完成了。
有人总认为添置设备要根据设备的价钱和自己的经济实力,到什么实力买什么设备,这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你整天在外面跑,首先要配的是手机而不是传真。正如远大空调公司其他设备不一定齐全,但却买了飞机,为的就是服务方便。如今一些企业招聘员工必备的条件是英语好、电脑操作熟练、有驾照,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效率。
4.把握好自己的生物钟
要想科学合理地用好时间,必须对人在不同时间段的状态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有效地用好时间。
有人把一天的时间分为金质时间和银质时间,上午十点前后、下午三点前后、晚上九点前后为金质时间,其余为银质时间。对金质时间要确保能全部占有。所谓金质时间也就是一天中最兴奋的时候,这是根据生物钟而定的。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天中有着不同的生命运动,从而产生不同的生命功能。如果我们能摸清这个规律,那么就能科学高效地发挥最大潜能;如果违反规律,在适合运动时上床睡觉,在状态低迷时去背记东西,结果当然只会一事无成。
一般来说,清晨醒来,人很快就进入亢奋状态,早饭之后一直到上午呈上升趋势,到十点左右开始下滑,到下午一点是低谷。然后状态又开始回升,到三点左右为顶点,然后又进入一个低谷,到晚上六点左右开始回升,到九点左右开始低落,而到零点之后又是一个亢奋期。根据这样一个大致规律,再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一周左右的实况记录,我们就能清晰地画出一幅自己一天中的生命曲线。其中每段时间又有各自的特色:早上一段时间记忆功能比较好,因为头脑里没有别的东西,容易记住新内容。上午逻辑思维能力强,适合做些复杂的工作。下午适合做一些比较枯燥的工作。晚上发散性思维比较强,形象思维也比较活跃,适合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运动时间则最好安排在早上和下午四五点钟。早上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下午则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