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全书
37990100000017

第17章 秋毫之末,太山之本

【原文】

事之危①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②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③,挥之于太山④之本。其施外,兆萌芽孽⑤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

【注释】

①事之危:事物仅有危机征兆的时候。

②因化:顺应变化。

③秋毫之末:指秋季所生出的动物细毛。

④太山:即泰山。

⑤兆萌芽孽:兆萌是微小的征候,芽孽是伐木后从根部所生的新芽。

【译文】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圣人才能知道,而且能单独知道它的功用,按事物的变化来说明事理,了解各种计谋,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当圣人将施政向外推行时,奸佞小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会被排斥,可见抵巇原来是一种方法。

【延伸阅读】

鬼谷子曰:“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是说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本章主要讲事物和矛盾都是从细微发展到巨大的,圣人之所以能够抓住事物的危险征兆是在于能够见微知著。

智者圣贤往往初见端倪,就能知道事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这是一种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能力。下面是鬼谷子见微知著,及时帮助百姓避免灾祸、挽救损失的故事。

有一年夏初的一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黄鹂欢唱,蝉鸣蝶舞。鬼谷子突然对孙膑和庞涓说:“很快要涨大水啦!你们马上分头下山,告诉四周百姓,加固房屋,备好粮草,以防水淹。”孙膑、庞涓面面相觑,将信将疑,又不敢多问,只好遵命下山。

三天后,天气果然骤变。闷雷滚滚,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大地变成一片汪洋。幸亏鬼谷子事先告诉了百姓,才免遭一场灾祸。百姓感激鬼谷子,孙膑、庞涓也更加敬重他。但是他们却不知其中的奥妙,于是便向鬼谷子求教。

鬼谷子告诉他们,自己并非神仙,也不会料事如神,只是通过常年观察天象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在涨大水之前,早晨的天空会昏黄一片。这说明远处已有大水,阳光一照,水面的颜色反射到天空是昏黄色,因此可以断定,不久就要发洪水。

正是因为鬼谷子能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才使得百姓幸免于难。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倘若不能防微杜渐,往往会酿成大祸。

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如此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的蚂蚁吗?”说完拉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终于堤决人淹。

由此可见,防微杜渐、及时修复裂痕和缺口在人生的各个环节上都非常重要。人生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缺口,哪怕是很小的缺口,假如不及时修补,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恶劣后果。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车就不见了。

以这个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实际上“破窗理论”所描述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的行为,没能引起上层的重视,或看到了却没能及时给予严肃处理,从而致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有关领导对工作中不起眼的员工浪费行为不以为然,结果导致成本增加且浪费日趋严重,等等。

“破窗理论”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必须及时修复第一个被打破玻璃的窗户,防微杜渐。这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清楚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地、物以“红牌”标示;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红牌”;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出现的东西贴上“红牌”;努力减少“红牌”的数量。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日本的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场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借助“红牌作战”的活动,可以让工作场所变得整齐清洁,工作环境变得舒适幽雅,企业成员都养成了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

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是“破窗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直观体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公司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管理者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防微杜渐,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小题大做,以收到“杀鸡儆猴”、小惩大诫的作用。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克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克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不巧的是,杰克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将杰克一整天的工作作废,不计算其工作量。

第二天一上班,杰克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克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克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克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在管理实践中,作为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和重视那些看起来轻微的、不起眼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小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破窗理论”的本质在于建立一种防范和修复“破窗”的机制,“亡羊补牢”,并且要严厉惩治“破窗”的罪魁祸首和始作俑者。只有这样,企业之厦才能永远窗明几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