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转圆法猛兽①。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②,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③,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④;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注释】
①转圆法猛兽:圣人的智慧就像转动中的圆珠,所以才能操纵自如无所停滞,不过这却很类似猛兽的动作。转圆,转动圆体的器物。
②形容:形象。
③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天地永远无边无际,人间也有无穷的吉凶循环。
④错事:错,通“措”。措事,安置事物。
【译文】
要把智谋运用得像转动圆球一样,就要效法猛兽。所谓转圆,是一种变化无穷的计策。要有无穷的计策,就必须有圣人的胸怀,以施展深不可测的智慧,使用深不可测的智慧来沟通心术,哪怕在神明和天道混为一体之时,也能推测出事物变化的道理,能解释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不论是智慧韬略还是奇计良谋,都各有各的形式和内容。或是圆略,或是方略,有阴谋、有阳谋、有吉智,有凶智,都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圣人凭借这些智谋的运用,转圆变化以求得与道相合。从创造化育万事万物的人开始,各种活动以及行为没有不和天道相合的,借此也能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天地是广大无边的,人事是无穷无尽的,所有这些又各以其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考察其中的计谋,就能知道成败的结果。所谓转圆,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凭借道来预测存亡大事,于是也知道了转圆是为了就方。所谓圆,就是为了便于语言合转;所谓方;就是为使事物稳定;所谓转化,是为了观察计谋;所谓接物,是考察进退的想法。对这四种办法要融会贯通,然后归纳出要点以及结论,以发展圣人的学说。
【延伸阅读】
转圆就是要效法猛兽扑食,行动迅速,达到以速取胜的目的。快速用兵,就要善于捕捉和创造战机,让指挥变得果断,切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还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天赐良机往往稍纵即逝,要抓住这些良机,就需要具备果断的素质。当然,果断并不等于草率,更不等于鲁莽,草率与鲁莽往往是那些愚昧无知和粗心大意者的伴生物,而果断则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当机遇来临时,就必须快速地做出决策,让决策产生效用,否则,即使再周密的决策也是徒劳无功的。
公元249年春,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90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去祭祀,曹爽和其弟中领军曹羲等人陪同,司马懿一看时机已到,便迅速部署人马将洛阳所有的城门关闭,并占领了武器库,接管了曹爽和曹羲的军营,又派兵到了洛水的浮桥上(这些都是以皇太后的命令行事的),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司马懿又写了一个奏疏给曹芳,历数了曹爽的罪过,要求罢去他的兵权,不得稽留。
曹爽拿到奏疏后,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不敢给曹芳看,惶惶然手足无措,不知所为。这时司马懿又派人前来劝说曹爽早早归罪,并指着洛水发誓说,这次行动只免曹爽的官职,其他一切如常,让他不必多虑。
当时有一名叫桓范的,担任大司农,是曹爽的同乡,这人有点智谋,他劝说曹爽当机立断,把天子带到许昌,然后再以天子的名义征发四方人马,可是懦弱的曹爽犹豫不决,迟迟做不出决定。桓范说:“这件事是明摆着,假如你能够和天子相随,号令天下,谁敢不响应呢?而且曹羲另有军营在外,可以随时调遣,从这里到许昌,不过是一天多点的时间,许昌兵库中的兵器足够我们使用,要说担心的也就是粮食,可是大司农的印章在我们这里,你还犹豫什么?”
从天黑一直说到天亮,可曹爽兄弟还是不敢行动。五更时分,曹爽把刀朝地上一扔说:“我就算把兵权交给司马懿,仍然有爵位在身,还可以做一个富家翁。”桓范一看,大哭道:“曹子丹(曹爽之父曹真,字子丹)这样一个出色的人物,怎么生出你们兄弟俩,比猪还蠢,我也会受你们连累而罪至灭族的。”于是曹爽将奏疏送到曹芳那里,免官后回到洛阳家里,司马懿马上派人将他软禁起来,又在他住宅四角筑起高楼,派人日夜监视其行动,有时曹爽拿着弹子到园子里打鸟,角楼上的人就高喊:“故大将军朝东南方向走了。”曹爽至此已是一筹莫展。不久,曹爽等人以阴谋叛逆的罪名被下狱处死。
俗语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打败曹爽,原因在于他行事果断、决策迅速;而才智低下的曹爽,在事情面前犹豫不决,无法当机立断,假如他能够听取桓范的计策,也许事情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要以速取胜,就要善于捕捉和创造战机。
公元233年,魏国西北边疆地区出现险情,原来宗属曹魏政权并为曹魏戍守边塞的鲜卑人首领步度根,与一向抗拒曹魏政权的鲜卑人首领轲比能暗中往来,相互勾结,只是尚未发展到举兵反叛的程度。
隐情被并州刺史毕轨探出,遂部署军队,想达到对外威慑轲比能,对内镇抚步度根的目的,并上疏表奏了朝廷。魏明帝看完毕轨的表奏,大惊说:“步度根不过一时被轲比能所诱惑,对于反叛心中尚存疑惧,毕轨现在出兵,只能使二人如惊弓之鸟,迅速合二为一。这等于是逼着步度根反叛,怎能实现内镇外慑的目的呢!”于是速下诏书,命令毕轨出兵不要过快,应以句注之地为界,不得越过,好给步度根留下悔改的余地。
明帝的见识果然不凡,毕轨刚要出兵,步度根便因恐惧而举兵出逃,远奔轲比能。然而见识虽深,诏书以晚,当诏书发至毕轨手中时,毕轨已派遣将军苏尚、董弼远追步度根。追至楼烦,疲惫的曹兵与前来迎接步度根的柯比能发生遭遇战,曹兵大败,步度根所率的鲜卑族人遂全部叛逃出塞,与轲比能联合,经常侵扰曹魏的边疆地区。
毕轨智谋不足、见事不明、鲁莽行事,这是导致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达到快速用兵、以速取胜的目的,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稳定的心态,万事切合实际,只有预先对事情进行谋略,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刻取得胜利。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成就事业的一个致命弱点,如果不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么,你的人生就如同漂泊在海上的孤舟,只能任凭风吹雨打,永远也到不了成功的目的地。那些优柔寡断的人,最后落得两手空空的下场,是成不了大事的,因为其犹豫之心会使机会流失。
义渠君到魏国的时候,魏将公孙衍对他说:“两国路途相隔甚远,日后恐怕难得再拜见君王了,请听我报告一些内幕消息。”义渠君点头表示很乐意听。
公孙衍说:“假如中原诸侯不攻打秦国,那么秦国就会将那些山野草木烧掉,修一条路来夺取君王之国;假如中原诸侯攻打秦国,那么秦国将会派急使送重礼去巴结君王。”义渠君说:“我会记住您的话。”
过了没多久,楚、燕、韩、赵、魏五国联军攻秦(公元前318年)。说客陈轸对秦惠王说:“义渠君是蛮夷诸国中的贤君,大王不如送重礼去安抚他,免得有后顾之忧。”秦惠王同意了,就挑选五彩刺绣的细绢一千匹和美女一百名送给义渠君。义渠君召集群臣开会,说道:“这就是公孙衍所说的内幕消息,秦国来通知我们出兵了。”
就这样,义渠君把握良机,派兵偷袭秦国,在李帛城大败秦军。
事实上,那些犹豫不决的人经常会担心事情的变化。他们总是担心今天做出一个自认为很好的抉择后,明天会有一个更好的机会产生,这就是他们迟迟不敢迅速决断的原因。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因此而失去很多良好的机会、埋没很多可行的点子。如果什么事情都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那么,无论在哪一方面有多么优秀,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也只能被那些意志坚定、行为果断的人远远地挤到一边。因为果断者遇事当机立断,想到什么就会立刻去做。也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就是因为他们的延误与耽搁,而那些成功者们,正是因为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冒着巨大的风险,迅速做出决定,从而为自己创造人生的财富。
由此可见,果断决策的个性习惯对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偶尔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总比不做任何决定要好。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度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有一只老虎在山间丛林中觅食。茂密的松林遮挡了老虎的视线,使它无从知道此时猎人布置的陷阱就在附近。这时,老虎看到前方似有猎物出现,于是奋力追赶,不想老虎的脚掌被一个铁圈钩住了。老虎想挣脱束缚,但是铁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这时,手持猎枪的猎人出现了,他正慢慢地向老虎逼近,老虎似乎感觉到了死亡的来临。眼看就要端起猎枪的猎人,老虎不再犹豫,它用尽全身的力气,猛地挣脱了铁链。但是,老虎的脚掌却永远地留在了铁圈上。老虎忍痛离开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地带。
在这个故事中,老虎断脚自然很痛苦,但是它却因此而保全了性命,一条腿与一条命相比,谁重谁轻,这就需要聪明果断的选择。同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艰难的抉择时,也应像这只求生的老虎一样,果断地做出取舍,不要犹豫不决,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执行者。
在生活中,最可怜的莫过于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的人,这样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如果要成就一番大事,首先就必须学会做出敏捷、坚毅的决断,这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让你受益无穷。它可以让你比以前更加自信,甚至比以前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相反,那些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快速地进行抉择、凡事依靠别人生存的人,是注定一事无成的,最终只能被他人所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