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上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中途要在上海转运局停留,得知这一消息后,胡雪岩就感到有必要搞个迎接仪式,让左宗棠摆摆威风。
当时,左宗棠和李鸿章被称为清朝的左膀右臂,左宗棠为南洋大臣,李鸿章为北洋大臣。这两个人不和,经常明争暗斗,争夺势力范围。后来,左宗棠被调往陕甘任总督平叛去了,李鸿章便趁机接管了南洋的地盘,成为朝廷海防的唯一权威。
陕甘平叛任务圆满完成,左宗棠被调入京城任军机大臣,后来因为他主意太多,又心直口快,往往言辞不当,官场一直排挤他,慈禧太后也很不喜欢他的口没遮拦,毫无顾忌,觉得他不适合在朝为官,便外放他做两江总督,重掌南洋大臣的职权。而上海是中国南北划分的中间地段,曾经是南洋和北洋共同的势力范围。左宗棠走了以后,便被北洋所控制。现在左宗棠回来了,李鸿章感觉自己的势力范围受到威胁,便授意他在上海的属下尽量抑制左宗棠的势力深入上海。
胡雪岩知道这个消息后,觉得以他和左宗棠的交情,有必要让左宗棠在上海显一显威风,好让李鸿章知道左宗棠的面子有多大。于是,他急召当时在湖州办事的古应春,让他赶快回上海筹划。方案定好之后,古应春便开始四处活动,联络洋人,筹办迎接左宗棠的事。
当左宗棠到达上海时,上海英、法两个租界的工部局,以及各国驻沪海军,都以非常隆重的礼节欢迎他。经过租界时,他们还派出巡捕站岗,让仪仗队在前面开路,尤其是出吴淞江口阅兵时,黄浦江上的各国兵舰,都升起大清朝的黄龙旗,鸣放十三响礼炮,声彻云霄,震动了整个上海,人们都知道左宗棠来上海了。这让左宗棠心花怒放。
左宗棠也不问是谁替他争了这么大的面子,他只觉得自己如此受人拥护和尊重,是由于自己功高盖世,声名远扬(但内心肯定知道有人在幕后操作,他也应该知道那个人是谁)。而胡雪岩也并没有在左宗棠面前邀功,说这么大的场面是他筹划的,只是让左宗棠尽情地享受着这种被人敬仰的快感。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捧场,可谓不露痕迹又十分得体。
“拍马屁”不光用语言,更需要行动。无声的也许是更有效的。
可见,与人相处,尤其是与自己的贵人相处,不露痕迹地“拍马屁”、捧人,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要想让自己的话说出来中听,自己办的事拿出来中用,还真得需要下一番工夫。首先要是出自真心的,然后要找到一定的真凭实据,再练就一脸的真诚,这样才会让人觉得是真的,才会跟你真心交往。
舍得投资对自己有用的贵人
胡雪岩说:“有钱可用,还要有机会,还要看人。”没错,一个人光有钱还不行,还要有好的机会,要有贵人相助,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但贵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自己找上门来,而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就要舍得投资。
贵人能够帮助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不止一个两个的贵人,而贵人不管他原本身份、地位是高还是低,都会在事业、生活、学习上让你如虎添翼。刚好在你需要的时候,贵人就出现,这样的事情只会在小说里有,现实生活是真实的,贵人一般不会主动“冒”出来,而是需要你不断地寻找。而要想找到这样的人,就要不吝啬,舍得投资,这个投资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投资,也包括情感方面的投资。
胡雪岩在这方面就十分舍得投资,不惜血本,所以,当他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一般都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湖州府衙门的户房书办郁四,虽然只是一个小吏,但因为在地方经营多年,他不仅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而且掌管着征钱征粮的“鱼鳞册”。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库,要在湖州做生丝生意,都要借助他的力量。他可以算是胡雪岩生命中的一个贵人。但因为没有交情,郁四并不会主动去帮助他。这就需要胡雪岩想办法跟他建立交情,把他发展成自己的贵人。胡雪岩对他采取情、利并用的手段,不仅帮他处理家务,还跟他联合做生意,在湖州收丝销洋庄跟他利润分成,这样便获得了郁四的大力支持。
还有,为了帮助王有龄,胡雪岩说服嵇鹤龄安抚新城县造反的“刁民”,也是舍得投资,利用攻心之术。
嵇鹤龄是个穷困潦倒的候补知县,妻子已经故去,他独自带着一个孩子,欠下了一屁股债。他虽然有勇有谋,但因恃才傲物、性格耿直,没有人愿意用他。恰巧王有龄要安抚新城县造反的百姓,嵇鹤龄是他看中的最合适人选。
为了拉拢嵇鹤龄,胡雪岩暗中给他赎回当铺里的衣物,并帮他还清债务,还物色了一个丫鬟做他的妻子。这令从来不吃硬的嵇鹤龄非常感动,义无反顾地冒死进新城去安抚造反的百姓,并获得成功。
就这样,胡雪岩替王有龄解决了大难题,他们的关系也更进了一层,巩固了他在靠山心中的地位。
杭州收复以后,胡雪岩原来的官场靠山——何桂清、王有龄集团——灰飞烟灭。而胡雪岩不能因此也消失,他还要继续生活,继续在商场上大显身手,这就需要找到新的权场靠山,也就是官场上的贵人。在寻找贵人的过程中,胡雪岩也是一直奉行投资有用的贵人的原则。
一开始,胡雪岩准备投资收复杭州有功的蒋方伯。因为收复杭州后,蒋方伯坐镇杭州,成为杭州的“一把手”。与蒋方伯第一次见面,胡雪岩就觉得他为人憨厚,如果深入交往,就可以成为第二个王有龄,将来对自己言听计从,两个人亲如手足,那就比伺候脾气大得出名的左宗棠顺利得多了。但是,在去拜见左宗棠的路上,胡雪岩与蒋方伯的下属兼表侄何都司的一番交谈,使胡雪岩彻底改变了主意。
胡雪岩与何都司几个人来到瓶窑镇休息吃饭,这个地方离左宗棠在安溪扎的大营不远。胡雪岩跟何都司一起喝酒,听何都司谈论左宗棠。
“我们这位左大帅,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不过,他发脾气的时候,你不能怕,越怕越糟糕。”何都司说。
“这是吃硬不吃软的脾气。”胡雪岩说,“这样的人,反而好相处。”
“是的。可也不能硬过头!最好是不理他,听他骂完、说完,再讲自己的道理,他就另眼相看了。”
胡雪岩觉得这两句话让他受益匪浅,便举杯相敬,同时问道:“老兄,你跟蒋方伯多少年了?”
“我们是至亲,我一直跟他。”
“我有句冒昧的话要请教,左大帅对蒋方伯怎么样?是不是当他是自己的替手?”胡雪岩问道。
“不见得!”何都司回答说,“左大帅是何等人?他当自己是诸葛亮,哪个能替代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两句闲谈,何都司觉得是随口说说,在旁人听来也无关紧要,但对胡雪岩来说,却不亚于一道惊雷。他猛然意识到投资蒋方伯,让他做自己新的官场靠山实在有些不妥。很显然,左宗棠对蒋方伯,不可能像何桂清对王有龄那样,实心实意,唯恐提携不力。
胡雪岩原本以为左宗棠会全力支持蒋方伯做浙江巡抚,因为朝廷原定的浙江巡抚——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另有安排。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从蒋方伯本身的能力来看,当一省的巡抚实在还不够格。于是,胡雪岩打定主意,今后自己寻找官场靠山,只有死心塌地走左宗棠的路子才行。
就这样,胡雪岩赶快转舵,为自己重整旗鼓,从投资蒋方伯改为投资左宗棠。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胡雪岩的转变是十分明智的。
投资贵人,其实也是一个选择机遇的过程。有的人可以助你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事业发达,前途无量。而有的人却对你毫无帮助,让你白白浪费感情和精力。
舍得投资对自己有用的贵人,也就是在为自己创造兴旺发达的机遇。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就算再有本事,他的知识和力量也总是有限的,生存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只有在自己的生命中不断地有贵人出现,才能永葆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而对贵人,要舍得投资,他才会给你带来更高的回报,达到或超出你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