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胡雪岩看来,既然他已经聘用了刘庆生做总管,就不应该怀疑他,就要给他总管的权力,放手让他做主,否则就失去了总管的作用,也违背了自己选人用人的原则。
也正因为这一点,胡雪岩得到了几个铁杆儿助手,古应春也是其中一个。在做销洋庄生意的时候,胡雪岩差不多将找买主、谈价钱、签协约等一系列重要事情都交给了古应春,不怀疑,也不掺和,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刚刚开始的军火生意上。这样,他不仅在生丝生意上有了大发展,而且还有时间开拓自己的业务领域,把自己的生意做广、做强。
从商务运作的角度来看,用人不疑,放手让属下大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事业能否做大、做远的关键。因为,如果老板对下属的能力或人品有所怀疑,事事让下属看自己的脸色,等着自己的指令再行动,就会打消下属的积极性,限制下属能量的发挥,从而把他培养成一部机器,拨一拨,才会转一转。这样不仅让下属失去主动工作的动力,而且有可能会贻误时机,让许多不可多得的机会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阻碍自己事业的大发展。
胡雪岩决不允许自己在经营中出现这样的问题,他只是把握大局、掌握大的发展方向,而把具体运作放心交给下属,让他们大胆去做,克服他们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任何事情都观望请示的心理,使他们成为自己要做的事情的主人。
胡雪岩这种用人不疑,放手让下属大胆工作的用人态度和原则,充分发挥了手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做事情,进而推动整体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当然,大胆放手让下属去工作,并不否认老板与员工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员工的主要职责就是圆满地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任务。但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并不仅仅意味着只是服从与被服从。而只有让员工在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才能真正达到经营者用人的目的。
如果老板只是像用机器一样用人,不能放开自己紧握的手,被用的人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来可以做得很精彩的事情就会做得非常一般。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关键是,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成就感,给别人打工的人也不例外。越是有能力的人才,越是希望能够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干,使他在一种成就感中获得心理满足。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放心放手加以使用,他的才干无法施展,必定会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可能离开你这个不能让他的心理得到满足的“庙”,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可见,作为一个经营者,懂得用人不疑,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他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这也决定了经营者必须对下属放权,培养他们独立决策的意识。因为,是否对下属做到用人不疑,放手使用,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
用人不疑,放手让下属大胆工作,体现了经营者对人才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它比直接的物质奖励更有效。
虽然很多经营者都知道要信任自己的下属,但要真正做到还不是很容易,有些领导者把事情交给下属之后,经常会对他怀有一定的疑虑,以至于出现矛盾心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一个人去做,他能做得好吗?”“像这种关系商业机密的事情,他不会不小心泄露出去吧?”
而更微妙的是,当上司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下属时,就好像戴上了有色眼镜,看出来的事物难免会有偏差,也许很小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就会变得很复杂,而逐渐往坏的方向发展了。相反的,如果上司能以坦然、公正的心态去看待,则可能会发现对方有很多可靠的长处。要知道,信任与怀疑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线之遥。
一个经营者即使有很强的能力,很旺盛的精力,也不可能长期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事必躬亲不仅会害了所用之人,更会害了自己的事业,害了自己,从而被人贴上“无能领导”的标签。
领导者应该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计划、组织和监督、指导、统筹大局上。因为一个领导,可以不懂得行业技术知识,但一定要懂得管理,懂得鼓励他人去积极主动作为,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工作,帮助他们去实现预定目标。帮助下属实现预定目标,让他们有成就感,也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为自己的事业更进一步增加砝码。
因此,经营者对待自己已经看好并雇用的人或即将要用的人,首先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就是信任,同时用亲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尊重,然后大胆放开自己紧握的手,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尊重下属,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待,他们就会为你带来亲人的效应。
用可靠之人,不纵容小人
对于用人者来说,手下要有一帮可靠的人,才能把事情办好,把事业做大。对于可靠之人,要往好的方面看,但也不要忽视小人的破坏性,不要纵容小人,因为就像胡雪岩说的:“对小人的失察和放纵,就会毁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
一个可靠的人,能够成为用人者的有力臂膀,总是会忠心耿耿、踏踏实实、不遗余力地帮助用人者做实事。而一个小人,如果用人者对他失察和放纵,那么,就有可能会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甚至会影响用人者的事业、前途和个人命运。
所以,对于用人者来说,“必须知道一行生意宜一种人”。人有缺点和不足不要紧,关键在于他做人的品质怎样,对所托付的事情是不是靠得住。用人就要用可靠的人。
在这方面,胡雪岩在他的经商生涯中,有很多成功的事例。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在用人的时候也曾经出现了一些偏差,不小心任用并放纵了“小人”,最终使自己受害。
胡雪岩在用人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告诉我们要用可靠之人,不要纵容小人的深刻道理,就像他自己说的:“对小人的失察和放纵,就会毁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介绍胡雪岩在用人上的成功和失误,以便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据说,胡雪岩想到创办药店,是因为受了“刺激”——他的家人生病,从当时杭州最大的药店抓来的药却是变质的,他派人去理论,药店却说:“本店只有这种货,要好药请你们胡大先生自己开药店好了。”
受了这样的“刺激”之后,胡雪岩决定开一家自己的药店,一来是要发挥药店济世救人的真正作用,二来是要让那个号称最大的药店看看“我胡某人是怎么做药店的”。
也许这只是个传说,我们无从考证,但胡雪岩开这个药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济世救人”。因为胡雪岩创办胡庆馀堂时,他已经拥有一万亩土地,三千万两银子,钱庄和丝行的生意都很火,典当行也已开了几家,他并不缺钱,不指望药店能赚钱。
出于社会效益这一目的,胡雪岩对药店总管的选择十分慎重,这个人一定要对药店药品质量监管得当,要是个靠得住的人。为此,在把“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的招牌挂出后,胡雪岩就开始广泛征选药店总管。
应征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不乏一些能人,对药店开办后如何扩大经营,如何提高利润等,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甚至有人向胡雪岩保证,药店开业两年之内就让他收回几十万两银子的投资。但胡雪岩有他自己的独特想法,对这些人,他都微笑着婉言拒绝了。
一天,有人向胡雪岩提到一个人——江苏松江余天成药号的总管兼股东余修初。据说,余修初上进心很强,一心要在药店行业干出一番天地,只可惜他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实力。
胡雪岩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为了这个可靠的人才,他决定亲自到松江走一趟。见面之后,言谈之中,余修初说,要保证出售药品的质量,必须不惜资本,建立自己的药厂,药号、药行、药市,形成一条龙的药业体系。
余修初的这番话与胡雪岩的想法不谋而合,胡雪岩这一趟没白来,他立刻就拜请余修初出任胡庆馀堂的总管,两人就药店的宗旨达成一致——药店以济世救人为本,以店养店,不以赚钱为目的。
就这样,早就在杭州一带很有名气的余修初,成了胡庆馀堂的第一任总管。由于胡雪岩用了余修初这样一个对药品、质量样样精通,而且人品正派的可靠之人,胡庆馀堂享誉大江南北也就不足为怪了。
胡雪岩曾经说过:“我看人总是往好处去看的。我不大相信世界上有坏人。没有本事才干坏事,有本事一定做好事。既然做坏事的人没有本事,也就不必去怕他们了。”
“看人总是往好处去看”,体现了胡雪岩的宽厚仁慈和博大胸怀,这样的思想,无疑让他更得人心,招揽到了许多能踏实做事的可靠帮手。但这也是他的一个弱点,总是用好人的眼光去看待人,就容易让小人得逞。而对小人的失察和放纵,则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要知道,没有本事的坏人也是很有破坏力的。
一个精明的人,即使眼睛再雪亮,身边也不免有小人存在。胡雪岩上海阜康钱庄总号的宓本常就是他身边的一个小人,而胡雪岩却疏忽了。
本来,宓本常也是精通钱庄工作的一把好手,不然胡雪岩也不会将自己偌大一个钱庄交给他来经营。但宓本常也是一个利欲熏心、胆大妄为的人。看到胡雪岩有这么大一片“繁花似锦”的事业,他心里就痒痒,居然兴起了“大丈夫不当如是耶”的狂妄之想,想借助当“大伙”(掌管收账的钱庄老板助手,地位仅次于钱庄老板)的便利,利用阜康钱庄的名声和地位,调动阜康的资本来做他自己的生意。
于是,宓本常便在他表弟陈义生的怂恿下,挪用了阜康的资金,交给他大做起南北货生意。以至后来发展到瞒天过海、弄虚作假的地步。为了一己私欲,宓本常甚至故意阻挠胡雪岩收购缫丝厂的计划。
宓本常在明处阻挠和干扰,在暗处搞破坏,还放出风声,说胡雪岩并没有办缫丝厂的打算,只不过是古应春在房地产生意上亏了本,所以买空卖空,企图无中生有,以弥补自己生意上的窟窿。他还挑唆那些想出让缫丝厂的人另找主顾,甚至连胡雪岩交代他的“收购倒闭的缫丝厂,需要多少款项就尽管开”的命令,他也敢不执行。
古应春得到胡雪岩的授权收购缫丝厂,找宓本常去开银票,他不仅不付,而且说话带刺儿,很不恭敬。事实上,收购缫丝厂,是胡雪岩在与洋商抗衡的过程中,最后关头才杀出的死中求活的一招,关系重大。而由于宓本常的阻挠,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使胡雪岩在与洋商的僵持中最终力不能支,彻底失败。最后,在挤兑胡雪岩的风潮开始时,也是因为宓本常的措施和执行不当,从而加速也加重了挤兑风潮引发的后果。
其实,古应春曾经告诉过胡雪岩,宓本常向他逼还借款,就是苗头。它一方面说明宓本常已经和胡雪岩不是一条心,连与胡雪岩生死相托的朋友都敢逼迫,这不就是一个危险信号吗?而另一个更重要的信号就是,钱庄由于经营不善,致使银根紧张,要不然,即使宓本常再与胡雪岩离心离德,表面上他也不敢把古应春逼得太紧。
然而,胡雪岩听完之后竟然没有对宓本常采取任何监察措施,而是纵容了他的不轨行为,结果给自己留下了极大的祸患。虽然在挤兑风潮出现之后,胡雪岩明白过来了,一想起宓本常就“恨不得一口唾沫吐到他的脸上”,但恶果已经铸成,自己已经受害,后悔也来不及了。
胡雪岩的重大失察,放纵小人,还不只是在钱庄这一个方面,在典当行也是,因为他没有太多时间顾及这摊生意,就给了小人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不仅没有实现胡雪岩把当铺当做“穷人的钱庄”的初衷,而且每年在典当行上的损失,就有三十多万两银子。
虽然胡雪岩最后的结果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胡雪岩语),但那些被他失察和放纵的小人却是加速他走向失败的助推器。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范之心不可无。作为用人者,对自己所用之人,一定要严加考察,对那些“妖言惑众”、“见利忘义”的小人千万要提防,一定不能放纵,否则,吃亏的总是自己。
一个优秀的经营者,总是不失时机、不惜成本地求得踏实可靠的人才,同时,也会对小人进行监察和考核,决不姑息和纵容。因为,他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所用之人的人品都是第一位的。
要有肯用人的好名声
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一个人如果名声好了,办什么事情都会方便。用人者如果想要得到人才,有肯用人的好名声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嵇鹤龄对胡雪岩说的,“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