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雪岩看来,这些“篾片”,实际上也就等于那些富人家里养的“帮闲”。这类人平时做不了什么正经事,不过也就是陪着那些主子们吃喝玩乐,捧着主子们开心。但这样的人却正是在这种环境和“工作”中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趋炎附势,极尽见风使舵的本领。场面上缺少了他们,那些爱玩会玩的人就玩不出味道,玩不起劲儿来。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也能派上大用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只要善于利用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虽然在今天这样的“帮闲”并不值得推崇,但是胡雪岩知人善任,善于用人所长的观点和方法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不光用这样的“帮闲”,更善于任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上海的古应春是怡和洋行在我国从事经营活动的早期代理人。在洋场混久了,他对外国的典章制度、工农业等方面都有了很深的了解,也摸透了外国人的经商方式、行为特点。胡雪岩用“奇计”将古应春收服,并充分利用了他的这一特长。有了古应春的帮助,胡雪岩如虎添翼,在与洋人打交道方面,从此便应对自如了。
毕竟是在洋场里混的,一些胡雪岩不知道的事情,古应春知道。在左宗棠西征,胡雪岩代表政府向洋人借款时,利息是多少,还款时间怎么定,还款方式如何等问题,通过古应春,胡雪岩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和大概的判断。
西洋各国的国内生产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古应春有足够多的朋友、足够多的渠道及时了解到各国的经济状况。有了他的关系,了解到一些重要信息,在洋人因为胡雪岩开价高而硬撑着不收生丝时,胡雪岩一点也不怕生丝会砸在自己手里,仍然能坚持自己的开价。
因为他通过古应春了解到,西洋各国那一两年受灾,本土的生丝供应量大大减少,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让丝织厂倒闭,否则,为了生存,就不得不接受胡雪岩所说的条件,按他的开价收购中国生丝。正是由于胡雪岩善于用人,把古应春拉过来,才让他得以垄断中国上海洋场的丝业贸易长达二十几年。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将又是一个钢铁大王。”
可见,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胡雪岩也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总是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搜索着合适的人才,并想方设法把他收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聪明的经营者就应该做到这样,不光要知人,还要善任。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让自己的事业得到最大的发展。
用人之道,不拘一格
胡雪岩说:“用人之道,不拘一格,能因时因地制宜,就是用人的诀窍。”不拘一格,也就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法。为了得到人才,不惜代价,不拘一格,无论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的人,只要是合适自己的,就可以想方设法把他吸引过来,成为自己的帮手。
有唐诗云:“燕昭高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说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不拘一格,高薪吸引人才,从而使弱小的燕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的故事。
因为,好的人才是助经营者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能够创造出极大的价值。无论这个人才是在深山,还是闹市;是地位卑微,还是身高位显。只要能够符合你用人的标准,就可以不拘一格,用各种方式来打动他,例如高薪,例如真情,关键是让他明白你对他价值的肯定,让他真心为你服务。
胡雪岩的用人之道就是这样,不拘一格,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他觉得符合自己用人的标准,便会想方设法把他吸引过来,成为自己的帮手。
胡雪岩不拘一格用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用高薪来肯定人才的价值,正如他自己说的:“眼光要好,人要靠得住,薪水不妨多送。一分钱一分用人也是一样。”他的人才标准是,既要有眼光,还要靠得住。
阜康钱庄开业之初,胡雪岩急需一个得力的总管。经过考察,他锁定了大源钱庄的刘庆生,而刘庆生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伙计。但他完全符合胡雪岩的人才标准,具备胡雪岩需要的总管的基本素质。
拿什么方法来留住刘庆生的人,拢住刘庆生的心呢?有些人可能下不了决心,不愿意出大本钱,但胡雪岩不一样,他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非凡的魄力。
钱庄还没有正式营业,周转资金还没到位,在这样一个很多事情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胡雪岩就有胆量和魄力作出别人几乎想都不敢想的决定:每年给刘庆生二百两银子的薪水,年终的“花红”还要单算(“花红”就是红利,生意好的话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只要双方达成一致,他就立刻预付给刘庆生一年的薪水。
要知道,当时的杭州,消费水平并不高,如果保持每顿饭都有荤有素,冬夏绸缎、布匹都充足的生活水准,一个八口之家一个月吃、穿、住的全部花销也不过十两银子,就算十两多一点,一年算下来,花销最多也不过一百三四十两。而胡雪岩却给出了刘庆生二百两银子的年薪,而且年终还有“花红”,这样的薪酬高得有点离谱,连刘庆生自己都感觉到眼前这位胡老板慷慨得不可思议。
胡雪岩的厉害之处也正在于此,他要用高薪和预付薪水来拢住刘庆生的人和心。方法实在是高!
首先,胡雪岩的慷慨一下子就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当胡雪岩毫不迟疑地拿出二百两银子的预付薪水时,刘庆生激动不已,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感觉到了胡雪岩的真心实意,他对胡雪岩说:“胡先生,你这样子待人,说实话,我听都没听说过。铜钱银子用得完,大家是一颗心。胡先生你吩咐好了,怎么说怎么好!”这意味着,胡雪岩的慷慨一开始就让刘庆生心悦诚服了。
其次,胡雪岩的慷慨也一下子稳定了刘庆生的心。不光给了银子,胡雪岩还帮刘庆生作了打算。有了这一年二百两银子的薪水,可以将留在家乡的父母妻儿接到杭州来,上可孝敬父母,下可尽责妻儿,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自然也就能全力以赴照顾钱庄的生意了。并且,他还对刘庆生说:“钱是人的胆,你有二百两银子在手里,心思可以定了,脑筋也就活了,想个把主意,自然就高明了。”
胡雪岩说:“用人要以财买‘才’,以财揽‘才’。”就是他的这份慷慨,让他得到了一个不仅能力极强,而且忠心耿耿的助手。阜康钱庄的具体营运,他几乎可以完全放手了,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辟新的赚钱道路了。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高薪打动,这一点胡雪岩很清楚。所以,在不拘一格用人方面,针对不同的人,他会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胡雪岩用的第二个方法就是以诚相待。他认为,要与别人有好的情面,归根到底是要以诚相待,即让别人知道你诚心诚意地期望得到帮助,更要体现出你十分注重人才,而不会委屈他们的意思。他也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为朋友王有龄招揽了一名得力的助手嵇鹤龄。
王有龄自从做官以来几乎事事顺利,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接手了一项意想不到的任务。新城县有个和尚,公然聚众抗粮,抚台大人黄宗汉让王有龄带兵剿办。然而,新城民风强悍,吃软不吃硬,如果真带兵去,说不定会激起民变,惹出大乱子,到时候可就不好收拾了。
奉命听候王有龄差遣的候补州县里有个叫嵇鹤龄的,主张“先抚后剿”,主意确实不错,但得有人做出头鸟,来安抚百姓。胡雪岩和王有龄观察来观察去,发现只有嵇鹤龄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嵇鹤龄这个人恃才傲物,不愿意接这送命的差事。虽然一穷二白,可他就是碍着读书人的面子,从不谈钱,更不向人哭穷,别人跟他谈钱他还觉得是在侮辱他。那就对他没办法了吗?胡雪岩不信。
通过了解,胡雪岩知道嵇鹤龄的妻子刚刚去世。于是,他穿上袍褂,戴上水晶顶子大帽,坐上轿子,带上随从,径直前往嵇鹤龄的家里吊唁。
胡雪岩来到稽鹤龄家,说是来吊唁的,请嵇鹤龄出来见面。嵇鹤龄以他跟胡雪岩素昧平生为由,拒绝见他。
被晾在院子里的胡雪岩早就料到嵇鹤龄会采取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所以,他还准备着一步棋。只见他慢慢地走到灵堂前,捧起家人刚才点燃的香,毕恭毕敬地行起礼来。这一招确实管用,也够厉害。因为按照礼仪,不管谁来祭奠,客人行礼,主人必须还礼。嵇鹤龄没办法,只好出来,请胡雪岩到客厅坐。
一坐下来,胡雪岩便展开了他那早已练得炉火纯青的嘴皮功夫,先说了一阵恭维、仰慕之类的话。嵇鹤龄听了这些话,清高的傲气也就削减了一半。
“嵇兄,还有点小东西,是王大人托我面交给你的,请笑纳。”说着,胡雪岩从怀里掏出了个信封,递了过去。
嵇鹤龄接过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叠借据和当票底根,只是上面或盖着“注销”的印戳,或写着“作废”两个字,这是什么呢?
原来,这些都是嵇鹤龄到当铺当东西的票据和向别人借钱写的借条,胡雪岩通过自己在钱庄、当铺的熟人做手脚,给嵇鹤龄取出来的。
这样一来,嵇鹤龄被胡雪岩的言谈和行为所打动,态度也就缓和下来了。
嵇鹤龄知道胡雪岩是王有龄倚重的人,刚开始还心存戒备,但听了胡雪岩的话,看了胡雪岩做的事之后,不仅戒备防范之心消失殆尽,而且还对胡雪岩生出一种由衷的敬佩,也就心甘情愿接受安抚百姓的任务了。
嵇鹤龄此前之所以不愿为官府效劳,一方面是因为妻子新丧,面对无人照看的一对儿女,他的心情十分抑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一直是候补,一点收入也没有,已经落魄到给妻子办丧事都要靠典当衣物、家具来筹钱料理的地步,心中有一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好事与他无缘,而难办的差事却想到了他,他很气愤,所以就打定了主意:即使自己有能力、有把握将这件事情摆平,也绝不去为此效劳。
但胡雪岩却用自己的真诚成功收服了嵇鹤龄,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知道嵇鹤龄要什么。
首先,胡雪岩从感情上打动嵇鹤龄。嵇鹤龄妻子故去不久,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气味相投的知心朋友之外,还没有多少人前来吊唁。胡雪岩对他亡妻的真诚祭奠,以及对于嵇鹤龄中年丧妻不幸的同情,一下子就打动了他。
其次,胡雪岩知道嵇鹤龄有一种读书人的清高,极要面子,绝不肯无端接受别人的馈赠。因此,他为嵇鹤龄赎回典当的物品和借据,用的是嵇鹤龄自己的名号,并且声明,赎款只是暂时借给他,以后嵇鹤龄有钱归还时,他也接受。
这样,不仅为嵇鹤龄解决了实际的生活困难,而且也保住了他的面子。做得如此圆满周到,也就难怪嵇鹤龄这样一个十分傲气的读书人,会对胡雪岩这一介商人的行事作为刮目相看了。
虽然胡雪岩在收服嵇鹤龄的事情上,“耍”了一些手腕,但在胡雪岩的心里,他确实是真心佩服而诚心诚意想结交嵇鹤龄的。因为胡雪岩小时候家里很穷,没读过多少书,他觉得很遗憾,因而十分敬重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从这方面来讲,胡雪岩对嵇鹤龄的真诚是不容怀疑的,对他不拘一格的任用也是真心的。
可见,经营者要想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就要敢于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不仅高薪聘用人才,更要用真心实意来打动人才之心,并时刻不忘人才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记得在恰当的时候回报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心实意为自己付出,让自己的事业稳固,并不断向前发展。
用人不疑,放开自己紧握的手
胡雪岩说:“若是手下自己想要去做,事情办理起来就特别容易。”而要让手下主动去做事情,首先就是要对他给予充分的信任,放开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他才会更有积极性,才会把要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心甘情愿去做。
人都有一种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一种惰性。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什么事情都有人帮自己做好了,自己就会慢慢变得懒惰;而凡事都要自己来做,既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也做不好事情。两者取其中,才能把事情做到更好。
而作为一个经营者,更是不能事必躬亲,而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办法,该放则放,这样才能克服下属的懒惰心理,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去做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相信自己任用的人,放开自己紧握权力的手。
这一点,胡雪岩就做得非常好。作为一个在商场打拼多年的人,他特别善于调动自己手下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总是尽可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和热。
胡雪岩用人一直信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用人不疑,放手使用。他曾经对手下说过:“要勤、要快,事情尽管多做,做错了不要紧!有我在,错不到哪里去。”
事情就是这样,不做永远不会错,但也永远不会有进步。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普通的商务运作,胡雪岩总是给手下人一定的权限,让他放心大胆地去做,绝对不会随便插手。除非是那些关系生意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胡雪岩才亲自做主。
阜康钱庄开业的时候,当他确认刚刚聘请的总管刘庆生能够料理生意之后,几乎是完全放手让他去做的,丝毫没有对他产生怀疑。他只是告诉刘庆生一个大的方向,说了几条大的原则,例如,只要是帮朝廷的忙,即使亏本的买卖也要做,放款要看对象,等等。其他的事情,包括招聘钱庄伙计,则全部由刘庆生自己做主。胡雪岩说到做到,绝对不会中间插一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