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的做事之道
37991800000026

第26章 做事诚信之法(1)

诚信戒欺,先义后利

诚信是一种美德,有诚信就有美在;诚信也是一条在自己脚下延伸的路,诚信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做事不能没有诚信,它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无形资产。所以,无论何时,都要讲诚信,做事说一句算一句,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言行一致,不把事情做绝。只有这样,利才会从四处涌到你的身边来。

诚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诚信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笔无形资产。它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却能给人一种感觉,让别人感觉对了,就是讲诚信;感觉不对,就是失信于人。讲诚信能为人积累一定的好名声,带来好机遇。

诚信,是一个人做事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经营的根本。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是以诚信为本的。

诚,就是诚实。顾客凭什么相信你?这就需要你先拿出足够诚实的态度来,诚实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信,就是信誉,说到就要做到,做了就要做好。信誉是一个人的经营之本,具备了这一点,自己今后的道路便会越走越宽。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把生意做到覆盖多个方面、多个地区,而且每项事业都做得很出色,就是因为他始终本着诚信经营的理念,获得了一大帮真心实意与他结交的朋友、同行和客户,拓宽了他的发展道路。

胡雪岩讲求诚信,不是长大以后做生意时才学会的,而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也正是他从小就养成的诚信品质,才使他获得了一个走出去见世面的机会。也是由于诚信,他又获得了一个接一个的好机会,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了他最终的辉煌之路。

胡雪岩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维持生活,他十三岁时还在家里给人放牛。

一天下午,胡雪岩像往常一样把牛赶到郊外去放,他把牛带到草地上,自己便想到附近的凉亭休息。走过去之后,他发现里面没有人,却有一个蓝布大包袱。他往四处看了看,也没发现有人,出于好奇,他走过去伸手摸了摸,硬邦邦的,拿起来又掂了掂,分量很重。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胡雪岩决定打开包袱,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一看胡雪岩就惊呆了——里面全是金银财宝,闪闪发光。

一个十三岁的乡下孩子,突然碰到这样一件天上掉大馅饼的事情,他的反应是什么呢?

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就是,赶快抱起包袱,牛也不管了,飞奔回家去交给妈妈,然后说,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辛苦了,这些金银财宝够我们用十年了!胡雪岩会这样做吗?如果这样做了,那这个“大馅饼”就害了他。若是捡到十两甚至一百两银子,偷偷拿回家,可能别人不会知道,但捡到这么一大包财宝,却藏匿在家里据为己有,一旦被人发现,必然会被抓去“啃窝头”的。

就算胡雪岩比一般的乡下孩子聪明一点,他能够想到先找个隐蔽的地方把财宝埋起来,等风声过去,大家淡忘了这件事以后,再每天挖出一点来,分批分次拿去变卖,这样或许很安全,也应该不会有人发现,但是做这种事情,会一辈子提心吊胆。如果胡雪岩有这种反应,作出这样的决定的话,他也就不会有以后的辉煌,晚清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也许就是别人了。

胡雪岩一直记得母亲的谆谆教诲,既然这些东西不是自己的,就坚决不能拿,失主此时一定非常着急,肯定在四处寻找,于是他决定在凉亭等失主。

但如果胡雪岩就抱着包袱傻傻地坐在那里等,也是很危险的。不排除有人心存贪念,发现和得知胡雪岩捡了东西,便说是他丢的,而胡雪岩又偏偏相信了他,那不就上当了吗?胡雪岩的好事不也就做不成了吗?由此可见,任何事情,好事也不例外,如果考虑不周,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变成坏事。

但是不要担心,我们以上的种种假设,胡雪岩都没做,而是先把包袱藏到草丛里,然后像没事儿人一样,回到亭子等失主。然而,太阳都快下山了,也没人过来找,饿了半天了,胡雪岩的肚子开始咕咕地叫了起来。他想走,但一想到失主焦急的样子,就强忍着饥饿,继续等,他也不知道失主什么时候能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个人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一见到他就忙问:“小哥小哥,你有没有看到我丢的东西?”

胡雪岩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很沉稳地反问:“你丢了什么?”

那人说:“丢了一个蓝色的包袱。”

胡雪岩听他这么说,才继续问:“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那人一听就知道东西有着落了,要不然这个少年怎么会这样问呢?于是赶紧把里面的东西说了一遍。胡雪岩听他说得一点也不差,这才把包袱从草丛中取出还给了他。

找到了包袱,失主激动不已,于是从里面拿出两样东西,递到胡雪岩面前说:“这个给你,算是对你的酬谢。”胡雪岩立刻拒绝说:“不要不要,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又没有做什么,本来就该还给你的。”

失主听后很感动,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样的气魄,将来肯定不一般,于是对胡雪岩说:“我姓蒋,在大阜开有一家杂粮店。你这么好的小孩子在这里放牛可惜了,如果你愿意跟我出去,我收你当徒弟……”

如果当时胡雪岩立刻说:“好,我跟你去。”相信蒋老板以后也不会全力教他。因为说走就走,这样的孩子心中根本没有父母、亲人,以后又怎么可能要求他心中有老板呢?这样的徒弟当然不会是师傅和老板所欢迎的。

然而,胡雪岩就是胡雪岩,他听完之后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我现在不能答应你,要回去问母亲。如果母亲同意的话,我当然乐意跟你去。”蒋老板一听,心生赞叹,更是非收这个徒弟不可了,于是说:“好好好,我把地址留给你,如果你跟母亲谈妥了,就过来找我,我那边给你安排好一切事情,你都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好好教你。”

胡雪岩回到家,把事情经过向母亲讲述了一遍。母亲也很高兴,儿子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去,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于是十三岁的胡雪岩,独自一人离开他的家乡安徽绩溪胡里村,按照地址找到那位蒋老板,在杂粮行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

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就这样被年仅十三岁的胡雪岩牢牢抓住了。在还未成年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比一般同龄孩子高一截的思想和智慧,注定了他长大以后也将是一个了不得的人。

胡雪岩果然不负蒋老板的厚望,在大阜杂粮行非常勤快,而且,不光一丝不苟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事情,就连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他看到自己能做的也尽量去做,用我们现在的一句俗话说就是,很有眼力见儿。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却不能做到这一点,总是先要看老板给自己多少钱,然后才去做多少事,或者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即使就在眼前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撞了大运,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但胡雪岩不是那样,他明白,老板的态度如何,那是他的事情,机会对自己来说是非常可贵的,既然出来了,就要好好学,学到手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胡雪岩越是这样想,这样做,蒋老板就越发喜欢他,看重他。

胡雪岩就这样不断地努力和上进着,以至于一个接着一个的机会都来到他的身边。他后来先是被金华火腿行的老板挖走,然后又去钱庄做了学徒,慢慢升为伙计,而后自己出来开了钱庄,当了老板,后来又开了丝行、典当行、药店等。最后,终于成为富甲一方、风光无限的红顶大商人。

这一路走来,胡雪岩始终坚守的就是诚信,诚信就是胡雪岩的一项无形资产,走到哪儿跟到哪儿。诚信不仅为胡雪岩赢得了机会,赢得了朋友,赢得了客户,还赢得了同行和官场的支持和认可。

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绝不是靠坑蒙拐骗能做到的,而是靠诚实、靠信誉、靠切切实实的行动才能获得。诚信不仅是一个人良好品德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

做事要说一句算一句

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而一个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吃得开。就像胡雪岩说的:“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人家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家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胡雪岩说:“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人家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家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这句话准确地说出了说话算数的重要作用,道出了诚信的重要性。

尽管“无商不奸”是人们历来对商人的评价,尽管在商界隐藏着许多欺诈行为,尽管靠歪门邪道“发家致富”的不乏其人,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早晚会露出马脚。因为,支撑一个人走向更成功的不是各种伎俩,而是“诚信”。做事讲诚信,就是要说一句算一句。

胡雪岩就是一个“说一句算一句”的人,说过的话,答应过别人的事从来不会反悔。

王有龄刚上任就接到了解运漕米的麻烦任务,这件事关系到他官场的前途和命运。这件事为什么麻烦,我们在第三章第二节已有详细交代,在此只说胡雪岩说话算数的部分。

为了帮助王有龄顺利完成任务,胡雪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他通过与松江漕帮的交情,跟他们达成协议,先由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垫付十几万石大米,以帮助浙江海运局渡过难关,等浙江漕米解运到上海,再以等量大米归还。

不过,王有龄从官府回来,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他想将松江漕帮那批大米由垫付改为直接购买。

原来,就在胡雪岩与漕帮首领协商的时候,王有龄得知一些关于时局变化的重要消息:洪秀全已经开国称王,自立国号为太平天国,把江宁(今南京)改为“天京”,定尊号为“天王”,置百官、定朝仪、发律令,并让“天宫丞相”林凤祥、“地宫丞相”李开芳率领一路兵马出征,夺取镇江,攻陷淮阳,准备取幽燕(俗称“幽云十六州”)。

为了对付他们,朝廷也不示弱,派了两位钦差大臣,一位带兵奔江宁,在江宁城东孝陵卫扎营,形成围城之势;另一位是曾任直隶总督的琦善,让他率领直隶、陕西、黑龙江的军马,由河南南下,迎头阻击林凤祥和李开芳。

时局的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朝廷与太平军之间将有一场血战。依王有龄来看,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关键就看朝廷的兵练得怎样,粮饷准备得如何。

听完王有龄的讲述,胡雪岩问:“照这么说,粮价一定会看好?”

“那当然。不管哪朝哪代,只要一动刀兵,粮价一定上涨。做粮食生意的,如果囤积得多,无不大发其财。”

“这样就好。”胡雪岩欣慰地说,“我们现在这个办法,倒真的帮了松江漕帮的忙。”

听胡雪岩这么说,王有龄的脸上露出一种异样的表情,两眼望着天空,若有所思的样子。胡雪岩忍不住问:“你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对了,我有个主意,”王有龄压低声音说,“与其叫别人赚,不如我们自己赚!跟张胖子商量一下,借出一笔款子来,买了通裕的米先交兑,浙江的那批漕米,我们自己囤着,等价钱好了再卖。”

“主意倒是好主意,不过我们做不得。第一,没地方囤……”

“那不要紧!”还没等胡雪岩说完,王有龄就抢着说,“我们跟通裕合伙,借它的地方囤米。”

“这更不好了,雪公!”胡雪岩正色说道,“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松江漕帮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胡雪岩说得特别坚决、干脆,王有龄十分信服他,立刻放弃自己的“好主意”,不断地说:“对!对!我依你。”

由此可见,胡雪岩确实是个“说一句算一句”的诚信君子,面对丰厚利润的诱惑,他都不为其所动,从来不将自己的收益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上,而是始终把答应别人的事放在第一位,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胡雪岩的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光他的生丝生意专营出口,就几乎垄断了国际市场。1882年(光绪八年),胡雪岩垫付两千多万两白银购进一万四千包生丝,使洋人“欲买一斤一两而莫得”。

但洋人也并非吃素的,他们联合洋商与洋行,报复胡雪岩的手段也十分凶狠。他们已经看出,在上海市面开始萧条的状况下,胡雪岩垫付那么多资本必将导致周转不灵,于是“共誓今年不贩生丝出口”,接着又收紧银根,一下子把胡雪岩拖入危机之中。

胡雪岩此时其实是有一条路可走的,而且是一条很好的路,那就是,在当时,外国新式缫丝机器已传入中国,他可以把囤积的蚕丝出售给上海地区已有的三家新式机器缫丝厂。但是,机器缫丝对用传统手工缫丝的养蚕做丝人家的冲击很大,一经推广,必将有大批以传统缫丝为生的人家破产。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胡雪岩此时已经成为传统缫丝业的领袖,他要保证传统缫丝人家的生计来源。所以,为了抵制机器缫丝,他大量收购蚕茧,以切断机器缫丝的原料来源。他囤积蚕茧,已经使上海地区的三家机器缫丝厂由于没有原料,面临停产倒闭了。

胡雪岩囤积了大量的蚕茧,这时候,如果他答应出售给缫丝厂,不仅能够卖一个不错的价钱,解除目前的一部分危机,让洋人报复他的计策落空,而且,机器缫丝出丝快,质量好,向洋商找买主也容易。再有,把蚕茧出售给缫丝厂,还可以带动生丝生意的发展。因此,古应春和宓本常都劝胡雪岩考虑考虑,把蚕茧出售给缫丝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