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不仅是一位数学奇才,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讲民主,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要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的思维更加灵活;另外,还得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信任父母。
陈由伟,出生于1981年底,2000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2001年去加拿大留学,专业是国际商务,后转入应用数学系学习。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省闽侯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
教育孩子要讲民主
陈景润给儿子取名叫陈由伟,“陈由”是陈景润与夫人由昆各自的姓,“伟”则是希望孩子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
陈由伟是陈景润的独生儿子,陈景润对孩子的培养方法是:对待儿子要民主。家庭要民主,父子要民主,母子要民主,这样才能让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才能使孩子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同样,这样的培养方式也让陈由伟获得了成功。
现在,很多父母平时教育孩子非常严,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却不够民主。如果发现孩子在行为方面出现了错误时,父母应该耐心细致地给孩子分析,是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会错,错了会产生怎样的危害。这样,孩子就会明白道理,还会很乐意地接受。
但是,也有很多父母,看见孩子的错误不是大声责骂,就是棍棒相加。这样看似严厉,实际上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久而久之,孩子犯错误后害怕父母惩罚,就会瞒着父母,当父母发现时,孩子再编造谎言欺骗父母。
其实,今天的父母应该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父母要和孩子讲民主,让孩子把他的所作所为告诉父母,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父母了解后,就应该立即对孩子分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然后再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这样,孩子有什么事,有什么问题,就喜欢说给父母听,父母也就不会为孩子不听话而烦恼了。当然,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的错误讲给他人,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如果不讲民主,害处就会很大。有的孩子犯了错误,因为害怕父母惩罚,就躲在外面,不敢回家,结果与社会上的坏人混在了一起,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父母,一定要汲取这样的教训,要民主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及时向父母汇报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即使有了缺点和错误也不隐瞒。这样,父母才能对孩子放心,孩子自己也才会舒心。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对于教育孩子,我历来主张要民主,即使孩子年龄很小,也要尊重他,把他看成与你平等的朋友,而不是把孩子看成你的私有财产,随便替他做决定,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还有,你一定要抓紧时间和孩子玩,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不愿意和你玩了,到那时你就后悔不及了。
值得让人高兴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民主化的重要意义了,他们正在积极满足孩子渴求平等的愿望。
对此,某市妇联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教育子女时,很多父母开始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手段也日渐趋向民主和科学。
这项调查显示:有85%的父母鼓励孩子与外界接触,以增长见识。有88.6%的父母认为自己采用的是民主型教育方式。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比家长少了12.8%。这说明,孩子对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的要求要高于父母的标准。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大部分父母更多地注意到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谈心,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而传统的“棍棒式教子”观念已逐渐淡化。
教子点睛: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主张,家庭教育一定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做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做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做伴的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求知欲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也希望儿子将来当一名科学家。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求知欲望,应该肯定和支持。
陈由伟天生就很聪明,每当他拿到一个玩具,就好奇地给玩具做“解剖实验”,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当时,玩具的价钱都很高,于是,母亲由昆就拉下脸来,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做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求知欲是人们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也正是这种奇特的求知欲望,爱迪生才成了伟大发明家,瓦特也成了蒸汽机的缔造者。求知欲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在追忆自己少年时代时说:“我在儿童时代喜欢仰观天象,并且喜欢追究天象的根源,当万里无云的时候,我总喜欢月亮。我每天晚上看月亮,竟看得发狂。有一次在月亮底下拼命追赶它,但终是徒劳,又有一次我登上桌子开窗,拿着一根手杆去敲月亮,但仍是落空!因此我向长辈发出许多疑问:月亮是活的吗?月儿生在哪儿?到了初三、四或二十四五时,我又要问:‘为什么只剩一半了呢?那半个哪儿去了呢?”
孩子爱提问题,而好问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也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以及积极的动手实践,促使了其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提高了脑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父母一定不要否定孩子天性,应当正确地给以引导、培养、激发。应当从多重方面点燃孩子朦胧的求知欲。父母要懂得从小激发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这是使孩子走向成才的第一步,也是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神奇法宝。当然,更要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的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来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
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对孩子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欲望。
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同时也是全面的,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终身求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方式探求知识。
因此,从小培养、肯定和支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就等于让孩子具备了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这样,孩子就能自动自发地去探求知识的宝库。孩子的求知欲能让他受益一生。孩子只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生掌握住适应快节奏生活的钥匙。
教子点睛:
作为父母,一定要积极支持孩子合理的探索行为。不要抱怨孩子不爱惜玩具,乱拆玩具,更不要不加分析就横加指责或打骂,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委屈、压抑、恼怒等不良情绪,从而击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知道,孩子拆玩具就是想探究个“为什么”,来满足好奇心,这时,父母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引导他拆装玩具,这样就锻炼他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肯定和支持了他的求知欲。
懂得倾听孩子
陈景润认为,父母要懂得倾听孩子,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
陈由伟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起自己的事情,比如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等。陈景润都特别认真地听着,然后他为孩子当参谋,或是表扬孩子,或是批评纠正孩子。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
是的,倾听孩子很重要。倾听孩子一定要讲求艺术。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倾听能够让孩子倾诉心中自己的心声,能够把心中的郁闷、压力等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从而变得心情舒畅、精神抖擞。
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给父母以很好的借鉴。父母要做到悉心倾听孩子,才能真正把握孩子内心真挚的想法。如果只是听了孩子的一半的话就对孩子加以判断、评价的话,无疑是不会了解孩子的。
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晚饭后她都会带着8岁的儿子出门散步半个小时。每当此时,孩子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喜欢在妈妈耳边叽叽喳喳地说一些在学校的活动情况。比如,他又被老师表扬了,某位老师特别爱关心同学了,某位同学在课堂上闹了一个小笑话等。如果孩子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或是犯了什么错误,他也会在母亲的耐心倾听下一吐为快。
这位母亲也会针对孩子所说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一天的得与失,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比如,要孩子知道哪些需要继续发扬,哪些需要克服修正。这样,孩子散步回家后的心情怡然,做家庭作业时也会更加顺心顺手。
这位母亲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因为她找到了一种在轻松氛围中倾听孩子的方式,而且她也没有因孩子的话语滔滔不绝而感到厌烦,更没有因为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而批评孩子,而是一直做着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现代教育学家提倡,父母与孩子要进行平等的交流,父母需要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谈话。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畅所欲言,父母也会在这一形式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并适时、适宜地给予孩子必要的点拨。这样,一方面能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信任与尊重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从小练就一种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所以,父母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特别是孩子在发表见解或有火气的时候,更需要耐心倾听,要给孩子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美国杰出企业家亚科卡曾经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能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德国著名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我在教育卡尔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我称之为‘倾听的艺术’。”由此可见,倾听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的思想一般都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父母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当然跟孩子也就不会有很好的沟通。正如教育家周弘说:“想要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谈何沟通?”倾听孩子是对孩子表示一种尊敬之心、关爱之情,倾听孩子更是一种艺术。
父母要想很好地倾听孩子,注意把握几个细节:一,不打断孩子的话,不对孩子的话妄加评论;二,做出认真倾听的表情和姿态;三,适当引导孩子的倾诉。
教子点睛:
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陈景润认为,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性格,教育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都是经验之谈,值得今天的父母借鉴,当然,这也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