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父母放开手,让孩子大胆地去做,才能放飞孩子的思维。
永远不要给孩子肯定答案
一天,塞德尔兹与哈塞先生正在就孩子爱提问题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哈塞先生说:“小孩子有时真的很烦,他那张嘴整天都没有停过,叽叽喳喳不停地问这问那,我的头都快要被他吵炸了。”
就在此时,小塞德尔兹走了过来。他手里拿了一本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少儿读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调描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且配有极为有趣的插图。
“爸爸,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儿子问道。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对,但达尔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
“可是既然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仍然是猴子?”儿子问。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塞德尔兹说道。
“这恐怕有问题。”儿子怀疑地说。
“什么问题?”
“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们都应该进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进化。”
“为什么这样说?”
“我觉得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这时,哈塞先生的脸上流露出极不以为然的神色,他的眼光似乎是在说:“看你有多大的耐心。”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是猴子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得到进化……”
塞德尔兹说。
“为什么?”儿子仍然不放过这个问题。
于是,塞德尔兹只能尽自己所知向他讲明其中的原因:“据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们的攀缘能力逐渐退化,而且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人类;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树上,所以没有得到进化。”
“我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够像猴子那样灵活不是更好吗?”儿子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身体和四肢上猴子比人灵活,但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塞德尔兹说道。
“大脑灵活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像猴子那样可以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儿子说道。
“身体灵活固然好,但只有身体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脑的灵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文明。”
“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儿子问道。
“因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塞德尔兹说道。
就这样,儿子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地如潮水般涌来,他的很多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而毫无根据,但即使这样,塞德尔兹也尽力不让他失望。
“塞德尔兹博士,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哈塞先生说道。
塞德尔兹说:“其实也并非我的耐心比其他人好,只不过我认识到认真回答孩子问题方式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他的探索精神,而不是将这宝贵的品质抹杀掉。”
塞德尔兹博士一语道破天机的回答,给我们父母很大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提问是孩子对事物感到好奇、探究问题结论的思维活动,也是孩子思维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回答要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使之解除疑惑,掌握粗浅的知识和技能,以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孩子对事物产生疑问,表明他大脑活动有了飞跃性进展,这正是培养他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好机会。但如果你给孩子作出肯定的回答,就等于让他失去了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实验研究“中断课题的再行倾向”问题。结果表明,如果对某一课题一知半解时中断研究,就会产生紧张感,想要解决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就像我们看推理小说,看了一半被中断了,想知道结果的心情会更加高涨。推理小说或电影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故意把故事说一半,留下结尾以吸引人。同样的道理,你不给孩子肯定的答案,让孩子继续思考,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孩子更加努力地去寻求答案。当然在这个引导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对问题的兴趣。
作为父母,如果你想锻炼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就要巧妙回答孩子的提问,不要给孩子肯定答案,要善于用启发式的回答。
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如果问题不是太难,孩子自己动脑筋后能够回答,父母就不必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而要对孩子进行启发,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如孩子提出“水是怎样流动的”,这个问题通过做一个小实验孩子会自己得到答案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下面小实验:用硬纸板做一水槽,在水槽中倒上水,然后将水槽变成一头高一头低,这个时候让孩子注意观察,孩子会发现水是由高处往低处流的。
当不能准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再告诉你”,或者对孩子说,“等你上学后你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反过来问孩子为什么,有意识地针对所见所闻提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开放式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就是为引导孩子能自由启口而选定的话题。能体现开放式问题的疑问词有“什么’’
“哪里”“告诉”“怎样”“为什么”“谈谈”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让孩子不同凡“想”
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的科研部决定招一名科研人员。几天之内,前来报名的人数就有几百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进入面试的是十名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年轻人。
面试如期而来,十名面试者被一起叫进了经理办公室。主考官先问了他们一些专业性问题,回答者均自我感觉良好,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突然,一直没有开口的董事长说话了:“我现在考他们最后一个题目,它将决定谁会最终留下来。我这有几组数字,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组是‘1、3、7、8’,第二组是‘2、4、6’,第三组是‘5、9’。
年轻人运用了所:有的数学逻辑概念,始终都没有发现这几组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最后,一个年轻女孩子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三组之间主要是它们的声调有区别。三组按顺序依次读一声、四声、三声。
董事长和其他主考都赞许地点点头,那个女孩子幸运地被录取了。公司要的不是仅仅具备数学思维而不会灵活变通的员工,因为一个不具备发散型思维的科研人员难免视野狭窄,最终恐怕很难真正促进科研的发展。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又称求异思维。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流畅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反应的灵敏、迅速、畅通无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用数量/时间来衡量。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定式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独特性是指发散思维的种类要新颖独特,能够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思维的结果具有新异、独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