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希望家长能放松他们紧张的心情。
面临重大的考试,任何关注自己学业前途的孩子都会有程度不同的焦虑和紧张。这时,如果家长说:“你得好好考,考不上多丢人哪。”或者“考不上的话,这些年你不就白学了吗?”这些言语,除了增加孩子的紧张之外,没有别的作用。
学习是孩子独立自主的活动。一般而言,家长无法帮助孩子学习。但是,如果在孩子的复习阶段,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在复习方法上给孩子提供某些建议,则是极为有效地增强孩子自信的重要措施,从中,孩子也能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真正关心。
家长过分地在物质上给予照顾,在心理上加以重压,还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个别孩子还可能发生所谓的“晕考”现象。
常有这种情况,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一上考场就晕(所谓的“晕场”现象)。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在考场上怎么也想不起来;平时能够解决的问题,到考场上也不知从何下手了,待下考场之后,稍事休息,稳定一下情绪之后,就又都想起来了,什么都会做了,结果,后悔不迭。这种现象,心理学上叫做“暂时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情绪紧张,或神经过分疲劳,或回忆的条件还不具备所致。有的考生在考场上产生暂时性遗忘大多是由于思想在作怪。如,看到考题容易,就想人非非(想到:这下可以考得好了,可以向父母有个交代了……),忘乎所以;还有的学生一看到难题,就精神恍惚,丧失理智,产生种种联想,如:考不上重点学校,老师看不起,家长骂没出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清醒的头脑也会变糊涂,因而产生暂时性遗忘,形成恶性循环。
在考场上不能专注于考题,总是想考后结果的考生,最容易产生暂时性遗忘,不能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
要纠正孩子害怕考试的缺点,家长要帮助孩子放松焦虑的心情,保证孩子轻松上考场。具体做法如下:
①为孩子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但不要刻意这么做。
②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抱不切实际的期望。
③与孩子一同复习,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复习方法。
比如,以一条主线将各阶段的内容串在一起,增强孩子的记忆。充当听众,让孩子向自己讲述他复习过的内容。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注意发现他的不足之处,并一起研究,帮助孩子提高理解水平。
④让孩子明白:考试只是平时学习的一个总体反映,只要努力了就会考出水平,无论会有怎样的结果都应勇敢地面对。
11.有效地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校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是为以后发展打基础的基础性学科。如果孩子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则可能意味着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方面是不完整的。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偏科,那么孩子的智育将得不到全面发展。
有些家长,甚至学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认为,不管孩二产喜欢与否,学习是他们的任务,只要努力把成绩搞好就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孩子对学科的好恶与他们的学习成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景波刚上小学三年级。但他对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课程已经有了亲疏好恶了。他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最喜欢的是体育课,不用坐在教室中一动不动地听讲,像玩一样,很自在。“我还喜欢图画课,我喜欢画动物,画风景,老师和同学都说我画得很棒。“我最不喜欢的是语文课和音乐课。“语文课上老师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我又回答不好。一到语文课就担心老师提问。老师要是不问我,又觉得自己受了冷落。“音乐课我也不喜欢,因为我总是唱不好,同学们总嘲笑我。”
从张景波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一个孩子经过一段时期的学校生活,他对学科的评价已经有了自己的根据。这些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是老师和家长应该认真对待的。
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喜欢几乎是一致的。它的最大优势是孩子们有身体活动,而且很自由。
对图画课和音乐课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在思想上是统一的。即张景波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别人对他的表现的评价。表现好、他人评价高的,就喜欢;表现差、他人评价低的,就不喜欢。
这表明:对学科的好恶和会不会、懂不懂有关系,和评价的高低有关系。
小波对语文课之所以不喜欢,则又和老师的教法与评价有关系。
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学科,往往能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将学习的困难当做令人兴奋的挑战,“再苦再累也不怕。”
一般来说,孩子在他喜欢的学科方面能有独到的见解。学习成绩也不会差。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学科,孩子们是把它当做学习的负担来看待的。即使是相对轻松的学习科目,对他们来说也是难以忍受的。45分钟的课时是如此无奈、如此漫长。
可见,对学科的好恶是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我们经常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喜欢一件事,会促使人不倦地追求。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好的学习成果也会激起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由过去的不喜欢变为喜欢。
在小学低年级段尤其如此。一般来说,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段对学科尚未形成稳定的、内在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多也是外在的。这时,老师和他人较高的评价能够引起孩子对学科的热爱,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却惯用所谓“客观”“公正”‘严厉”的态度来评价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优点和第一个进步认为是应当的,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孩子不喜欢某些学科。
那么,对于不喜欢某些学科的孩子应该如何指导呢?我们认为,纠正偏科总原则是激发孩子对所有学科的热爱。但是,允许孩子对某些学科有特别的兴趣。建议家长看一看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书及文章。具体做法:
(1)让孩子在生着中学习
比如,有的孩子讨厌数学课上的计算题,觉得进位、退位很麻烦,而且经常出错。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完成一定的购买任务,让孩子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体会到计算正确的重要性。
(2)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有的孩子喜欢查字典。为什么呢?因为自从他学过如何查字典后,爸爸妈妈不认识的字或解释不清的词都请他去查,他感觉自己在家里很有地位、很受重视。
(3)建议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适当地安排时间让孩子玩游戏,让其在游戏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语言逻辑知识。
(4)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
若孩子对自己以前所厌恶的学科忽然感兴趣,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并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12.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
晚饭后,彤彤一转身就开始看电视。正在收拾碗筷的妈妈看见了,立即走过来,“啪”一声关上电视,紧接着焦虑地说:“你还看电视哪?都什么时候了,马上就中考了,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就是你不为我们,为你自己的前途,也该努点儿力吧!时到今日,一点儿压力没有。就你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上高中,考大学!”彤彤听着妈妈的唠叨,猛地站起来,气哼哼地回到自己的小屋,“哐”的一声关上了门。
每一个上中学的学生,尤其是初三或高三的学生,深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压力更大。
父母为什么给儿女压力,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很多同学会说:“为我们t好’呗。”但很多父母却不明白,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不但学习不好,还会心理负担过重。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关怀与理解,父母应该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并鼓励他们朝着这一目标去努力。
目前高中生的父母,按时间推算,大多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在他们最需要知识,渴望学习知识,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时,“****”开始了。上山下乡,支边务农,他们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农村“广阔天地”。回城后,他们为自己知识的贫乏而深感苦恼,但他们渴望获得知识的心不变。有了子女后,他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想在孩子身上圆自己的知识梦、学习梦、人才梦。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想法是否完全正确,做儿女的应理解、体谅父母这份苦心,不辜负他们对自己的希望。
另外,在孩子学习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家长应循序渐进地提要求、讲道理,使孩子重新树立信心,战胜自己,靠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这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学习的失利中奋起——正视现实,满怀信心;持之以恒,勇攀高峰!让孩子每走一步,都充满亲情的呵护;每走一步,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只有这样,他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成为胜利者。
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一位专家总结出对孩子要采取“三镜”的教育方法:用显微镜从孩子的失败中找优点,用放大镜从孩子的失败中看成绩,这样才能使孩子用望远镜看到自己无限光明的未来。可见,自信的培养是多么需要“三镜”教育啊!
孩子只有从家长那里得到鼓励和安慰,方法和动力,才能缓解过重的学习压力。这能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勇敢坚定地走上成功之路。
适度的压力可以给予孩子上进的动力;而过重的压力只会摧残孩子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