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家偈子里头,文益这一首是特别富于诗情画意的,不像其他绝大多数偈子只是揭示佛理而已,可见文益少年游于文人雅士之场,是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的。李王一闻,顿悟其意。于是文益颂《三界唯心》说——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非缘,岂观如幻。山河大地,谁坚谁变?”
又颂《华严六相义》——
“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一般把唯识和华严归人有部,这里文益则以空部中观的话语来化解和妙现唯识华严宗义。认为不须留意,不用名相,一切现成,随处可悟。
法眼宗是五叶中开得最晚的一叶,在宋初达于鼎盛,但是不久就失传了。文益传天台德韶,德韶传永明延寿,延寿写《宗镜录》,广引经论,批评禅宗不读经的流弊,调和各宗,扶衰除弊,成一大家。
上师为灌顶,成佛在此生(不空与密宗)
隋唐的天台、三论、华严、法相、禅等各宗,都是显教。与此对应的就是唐代汉地密宗,以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著称于世。
一、大悲胎藏界,莲花曼荼罗(善无畏)
密教传人中国汉地,大体分三个阶段:(1)早期杂密传人阶段(2~8世纪);(2)唐代纯密传人阶段;(3)宋代印度晚期密教传人阶段。
学术界一般把印度初期佛经中的密咒、仪轨等称为杂密,把7世纪中叶后《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中心的密教称为纯密,8世纪后的印度晚期密教则称为坦多罗佛教,其中包括金刚乘、易行乘、时轮乘。这些派别大体依照印度的历史轨迹先后传人中国乃至日本,但是称呼稍有区别。汉地早期传人的叫做杂密,唐代传人的叫做纯密,但云南大理一带由缅甸转来的则称为滇密。西藏在7世纪后传人的叫做藏密或西密。9世纪日本空海归国后在东寺建立的真言宗叫做东密,同时由最澄传人日本、圆仁圆珍加以体系化的天台宗密教则称为台密。
早期来华的印度和西域各国僧人中,精通密术的有39人,占总数的一半。比如安世高、竺法护、佛图澄、康僧会、菩提流支、真谛、实叉难陀等,都很有名。唐代来华的主要是开元三大士,第一个就是善无畏(637~735)。
善无畏又译为“净狮子”,祖籍中印度摩揭陀国,刹帝利种姓,相传是释迦牟尼季父甘露饭王的后裔,第55代孙。善无畏兄弟四个,他最小,因为圣姿出众,德才早备,10岁就受父王之命统帅军队。3年后父亲佛手王去世,善无畏继承王位,引起兄弟不和,发生叛乱。他平定叛乱后,却由此厌弃了俗务,18岁时,他把王位让给老兄,离家修道去了。
他乘商船到达中印度,在中印度戒日王王后、也即姨母的帮助下,进入那烂陀寺,拜高德法师为师,削发为僧。而此时唐玄奘早已离开那烂陀寺,于645年回到长安。
善无畏初到那烂陀寺,由于是国王出身,寺中徒众都以君礼事之(沙门不敬王,看来印度也未必都如此)。因为天性聪明,一闻就深知妙旨,再闻就触类旁通千百之数,学了几年,就显密兼精,五明尽通。尤其在密教大师达摩鞠多(法护)门下受益良多。据说达摩鞠多神通广大,玄奘见过他,容貌像40,年纪已800。善无畏发现法护大师早晨在白马寺受供,午间就来到那烂陀寺参加****,但是秘而不宣。法护见他守口如瓶,认为儒子可教,于是密与灌顶,无量印契一时顿受。然后游学整个印度,一路破斥无数外道,振奋空门,弘举密部,曾人鸡足山给迦叶剃头,受观音摩顶,蜚声全印,名闻中国。
8世纪初,善无畏应中宗的邀请来华,睿宗派使节西出玉门关迎接,于开元4年(716)到达长安。
善无畏到达之前,玄宗曾经梦见过他,因为他的状貌不凡,玄宗亲自将他梦见的相貌画在宫墙上。等到相见,果然和梦见的一样,自然受到优厚的接待。玄宗在天宫接待善无畏,在帝座设斋,礼之为国师,好比黄帝师事广成子那样。他在宫中建立道场,在皇族中密传法印。后经再三请求,一年后才允许他住在外面的兴福寺、西明寺等。
善无畏在西明寺菩提院传密多年,译出一些密典。724年随玄宗入洛京,先住大福先寺,两年中译出《大日经》6卷,《供养法》1卷,《苏婆呼童子经》3卷,《苏悉地经》3卷。开元14年(726),搬进圣善寺,静居禅修,传授密法。著名弟子有一行、玄超、义林、不可思议、温古、智俨、道慈、宝思、明思等。每遇天旱,总要请善无畏做法求雨,消灾免难。有一次请雨,骤雨忽来,高力士躲避不及,淋得遍身湿透。善无畏精通五明,擅长世俗的工巧手艺,曾经在菩提院铸造金铜灵塔,手为模范,妙极人天。科学家一行每遇到技术和理论问题,都要向善无畏请教。他神出鬼没,常人都不知道。732年,97岁,请求回国,玄宗不许。两年后右肋累足,奄然而化,春秋99。
善无畏传的法门,跟金刚界相对,属于胎藏界密法,在理智两德中主要属于本具因位上的理德,以大乘中观为基础,真言密教为中心,《大日经》为主要经典;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独尊毗卢遮那佛。《供养法》是《大日经》的简易修持法。胎藏,比喻胞胎、莲花,好比众生本来含藏菩提种子,可用曼荼罗法开发众生的菩提种子,使之发芽、开花、结果,证得如来果位,即身成佛。不过胎藏界跟金刚界的划分只是一个方便,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二、灌顶成金刚,观身成佛陀(金刚智)
开元第二大士就是金刚智(669或671~741)。
金刚智是中印度一位王子,婆罗门种姓。10岁在中印度那烂陀寺出家,20岁受具足戒。后去西印度遍习大小乘戒律和大乘空宗、瑜珈行派经论。31岁在南印度跟龙智学习金刚乘,7年中受五部灌顶,然后回中印度。遇南印度大旱,摩赖耶国、也即光明国国王迎请前往求雨,在王宫道场作法,其时甘露流注,君臣欢庆,国王特意为他建造寺院,从此开始收徒传法。据说光明国南境海边有观自在菩萨寺,寺前的大树已经枯干。金刚智断食7天作法,枯树为之复活,枝繁叶茂。为此,观世音菩萨化现,证明金刚智学业大成,可往狮子国瞻礼佛牙,可往中国礼谒文殊师利菩萨。
714年左右,金刚智偕同弟子8人渡海,到斯里兰卡(狮子国)瞻礼佛牙。一个月后,启程来华,航海10万多里,来到中国广州。广州节度使派两三千人乘小船几百艘出海迎接,于开元8年(720)到达东都洛阳。
玄宗在东都接见金刚智,先安排在大荐福寺,后转往资圣寺,开曼荼罗坛场,传瑜珈密法,大弟子有大智禅师、大慧禅师、不空三藏等。有一年大旱5个月,金刚智设坛求雨,一行禅师在旁严加守候。到第七天,仍然是热气蒸腾,天无片云。午后,突然西北风大作,吹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设坛之地穿开大孔,洪水如注。事后传说有人见到有龙穿屋而去,引得每天都有千数万人前来观看道场。
玄宗的第25公主久病不愈,无药可救,躺在床上闭目不语,已经10天半月。玄宗请金刚智授予戒法,因为料定公主无疑已经死了。金刚智用两个7岁童女作法,使公主复活,起座开目,言谈如常。玄宗闻讯急忙前去探望,公主奏日:“冥数难移,父王请回去吧,我略观圣颜而已。”过了大概半天,才成永诀。自此之后,玄宗才开始归仰金刚智,以前是热衷于道家长生之术,对空门不大理会。
金刚智无事不通,无事不验。见人一面,永记不忘。语默动静、喜怒顺逆都不能影响他,众人自然归附。723年,应一行之请,在资圣寺译出《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法》4卷等;730年,在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曼殊师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1卷等。开元24年(736)随驾西京长安。
741年染疾于东京广福寺,8月15日圆寂,春秋71。
金刚智传译的主要经典是《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法》。其法门属于金刚界曼荼罗,在理智两德中主要属于修成果位上的智德,突出上师灌顶和五身观想、即身成佛。大弟子有一行、义福、不空、慧超。
一行(683~727)首先师从善无畏,后来跟从金刚智。他在天文历法科学和技术上取得重大成就,所作《大日经疏》则完全是由中国人写成的密宗著作。该疏以中观学说统摄教义,主张实证自心,心即是道;建立一道显密判教论,在一道即佛道中,区分显教密教;论述身口意三密论、一生成佛论。可惜45岁英年早逝。
不空继承师业,使密宗达到鼎盛。
三、大乐金刚法,空处尽是色(不空)
不空(705~774)是开元第三大士,与善无畏、金刚智同辉,但活动能力最强,影响最广。不空也是佛典汉译少有的几大译家之一,跟鸠摩罗什、玄奘、义净齐名。
唐玄宗天宝年间到德宗贞元年间(742~805)是密宗的黄金时代,这主要由于不空和他的弟子们的努力。密宗势力以首都长安的大兴善寺、青龙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远播朝鲜、日本、爪哇、印度,使长安成为东亚密教的总部。
不空法号智藏,密号不空金刚。祖籍北印度(一说狮子国),婆罗门种姓。从小父母双亡,随舅舅(或叔叔)到康居国和河西一带,被称为胡人。不空13岁游太原府,15岁南下观光,途中(一说在爪哇国)遇金刚智,拜为师傅,随同来到洛阳,削发出家。
开头学习梵文经典和声明论,很快就会。金刚智大为惊异,立刻授予菩萨戒,引入金刚界大曼荼罗。以后大兴教法,受具足戒,善解一切有部,精通多国语言,常随金刚智翻译经典。后来请教新瑜珈五部密法,三年未得允许。不空就打算回印度学习这些法门。走到新丰,金刚智晚上梦见京城寺院里的佛菩萨像都东行而去,一下惊醒过来,知道原来是不空走了,就派人追回。第二天早晨开始传授五部密法、护摩灌顶、大日经苏悉地轨则等。
开元29年(741),金刚智圆寂。不空秉承上师遗命,前往师子国和五印度求学密法。走到南海郡(广东一带),受采访使刘巨鳞请,设立道场,灌顶度人千万,感得文殊菩萨现身。一路上以神通力排除艰险,到了狮子国,参普贤上师,学18部金刚顶瑜珈新密法和毗卢遮那大悲胎藏。此后学无常师,广求密藏,所学无不精通。国王曾经做调象戏,众人都登高观望,不敢近前。不空口诵密咒,手结密印,入于慈定,当街而立,几头狂象顿时跌倒,举国皆惊。
后游历五印度,屡有瑞应,于天宝5年回到长安。玄宗和后宫都灌顶得度。又数次做法求雨止风,皇帝大悦。后来可能牵连到刘巨鳞贪赃案,被勒令归国,走到韶州,说是有病,就停下来,住了4年,密传大法。
天宝12年(753),玄宗宠臣哥舒翰奏请赴河西,在武威城开元寺,设坛灌顶,结交军政要人和太子李亨,并为李亨灌顶;又翻译密典《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天宝14年(755),安禄山叛乱,哥舒翰入朝平叛,皇太子急召不空入朝。长期流放的生活至此结束,不空开始大展宏图。
长安失守后,玄宗逃往四川。皇太子李亨率兵北上,756年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不空住长安大兴善寺,为肃宗克复长安出谋划策,果如所料,深得肃宗信任。肃宗和群臣对密法深信不疑,大力扶植不空建坛兴法,祈福消灾。
代宗时期,不空继续以大兴善寺为基地,扩展密宗势力,维护皇朝统治,使密宗在佛家各宗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不空一时成为佛门领袖,冠绝古今,首出僧伦。他奏请代宗大造寺院,又奏请天下寺院都设置文殊院,耗资常以亿万计。
不空在肃宗代宗时期,在政府支持和弟子帮助下,译出100多部佛典,主要是密典,也有少量属于显教。不空自幼来华,梵汉兼通,不少经书是他自己单独翻译的。重要译著有《仁王般若经》、《密严经》、《文殊功德经》、《虚空藏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金刚顶瑜珈般若理趣经·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 《金刚顶十八会指归》等。
不空的传法特别注重大乐法,全称大安乐不空金刚法,一般称为金刚萨埵法或普贤金刚萨埵法。菩萨现寂静相就是普贤,现愤怒相就是金刚萨埵。大乐法主张的大欲大乐,是指最终要达到贪嗔痴就是戒定慧、世间就是出世间、众生就是佛;方法是以毒攻毒、以染制染。
一行曾有显密的判分,但是不空正式把显密作为一对概念加以区分,用显教指称大乘佛教,密教指称秘密佛教。不过不空有时也把小乘算作显教,大乘则包括大乘显教和大乘密教,说大乘显教要三劫成佛,而密教此生就能成佛,叫做一生成佛、现生成佛、生身成佛、即身成佛、不起于座现证菩提。许多人也认为这是密宗的最大特点之一。
不过《法华经》中龙女成佛,只在弹指之间,并不需要一生,比密宗岂不更快?天台所谓一念三千,何有长短?《维摩经》中维摩大师对舍利弗说,“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