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火力凶猛的突击枪械:冲锋枪
冲锋枪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它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是兼具二者优点的一种突击能力很强的枪械。冲锋枪非常适用于冲锋中的射击,这也是它取名“冲锋枪”的原因。
1918年德国人施迈塞尔设计了9毫米MPl8冲锋枪。20世纪后,这种枪已大量装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冲锋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冲锋枪开始向微型化发展,以便于特种部队使用。冲锋枪的主要型号有L2A3冲锋枪、MP5A3冲锋枪、M10冲锋枪、79式7.62毫米冲锋枪等。现代冲锋枪的理论射速大都在每分钟600发以上。战斗射速可达每分钟120发。一般可容子弹100多发。
冲锋枪通常是以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连发枪械。双手握持射击是冲锋枪的基本射击姿态,有别于主要以单手发射的手枪,而发射手枪弹则是它与自动步枪的主要区别。不过,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一些微型冲锋枪也可以单手发射,有的也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或小口径步枪弹。
世界上第一种可供单兵使用的冲锋枪是伯格曼MPl8冲锋枪。后来又命名为MPl8 I型冲锋枪,但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就是这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前线仍装备了35000支MPl8 I型冲锋枪,每个连有6名冲锋枪手。所以,MPl8 I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大量装备并广泛用于实战的冲锋枪。
MPl8 I冲锋枪诞生之后,美国感到必须有与其相抗衡的武器,很快研制成功了汤姆逊冲锋枪。汤姆逊冲锋枪有多种型号,早期型号主要有M1921、M1928等。不过,早期的汤姆逊冲锋枪产量一直很少,默默无闻,美国陆军装备不足400支,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汤姆逊突然间红火起来,到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汤姆逊冲锋枪作了最后的改进,采用结构简单的自由枪机,先后推出Ml和MlAl汤姆逊冲锋枪。这两种枪口径11.43毫米,发射11.43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初速282米/秒,枪长810毫米,全枪重4.78千克,有效射程200米,最大射程达1570米。
前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冲锋枪生产和使用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最著名的冲锋枪为波波沙ppsh4.1和波波斯pps42/43冲锋枪。ppsh41式7.62毫米冲锋枪采用术质固定枪托,用71发弹鼓或35发弹匣供弹,空枪重3.63千克,最大有效射程250米,尽管该枪外表粗糙,但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射速快、火力猛。
pps42/43由阿列克赛·苏达列夫设计,采用折叠式枪托,用35发弧形弹匣供弹。
以pps43为例,其重3.36千克,初速500米/秒,理论射速650发/分。
正因为冲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不俗的表现,从而赢得了“手榴弹加冲锋枪金不换”的美誉。
7.用手投掷的小型炸弹:手榴弹
在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勇敢的八路军战士把冒着浓烟的手榴弹奋力投向敌寇,炸得敌人人仰马翻。手榴弹,是随着火药的发明与使用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中国宋朝咸平三年(1000年)的“火球”,就是一种较原始的手榴弹。手榴弹一般由弹体和引信两部分组成,弹体有的呈圆形,像个大鹅蛋,有的是柱体,还带有木柄。其引信一般为拉发和击发两种。手榴弹因其性能不同可以有杀伤、反坦克、燃烧、发烟、照明、施放毒气、教练等不同的用途。
手榴弹自产生以来一直用于战场,是一种具有一定威力、使用方便的武器。
15世纪,欧洲有了手榴弹。17世纪已经出现了“榴弹兵”。19世纪,手榴弹曾一度受到冷落。20世纪,手榴弹重新受到重视,并且在性能方面大为改善。
第二节海战武器
1.水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20世纪海战中最富戏剧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航空母舰地位的升高,航空母舰经过不断发展终于到了一展身手的时代。
一战时英国装备了几艘带平台的舰船,飞机可在上面起飞进攻德北海海域,然而在舰上降落比较危险,倘若失败则不得不迫降在海上。1917年战列巡洋舰有长228英尺(68.5米)的飞行甲板,4架海上飞机,6架轮式飞机,并保留了起飞平台。实践证明航空母舰需要连通式飞行甲板,最好贯通全舰。1916年英国购买了一艘意大利半成品舰,于1918年下水,首次使用“熨斗”式设计,全开放式飞行甲板长550英尺(165米)、宽68英尺(19.5米),机库设在甲板下面,所有的房舱、机械及装备都放在甲板的下面。飞机由升降机升至甲板待飞。
2年后,28000吨航空母舰“鹰”还未竣工就被买走。此舰首次运用了上层结构,在飞行甲板的一侧建了一个“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战列舰的衰亡和航空母舰的崛起。航空母舰能利用舰上飞机攻击500英里以外的目标。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体积庞大,6.4万吨航空母舰可载飞机几十架。1945年后发展势头越来越大,航母除有装载一艘舰船的空间外,还拥有大型跑道和机库。舰母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排水量是9.6万吨,舰长1000英尺,可装载飞机100架。
最新研制成果是核动力航空母舰,它无需半路补充能源,可载战斗机和反潜机,极大地提高了航行里程和战斗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开发电子装备的良好例证。它带有海上战术数据系统,可以对海空搜索雷达测得的目标进行分析选定。
航空母舰容易遭受核武器、潜水艇、地对地导弹的袭击,但仍不失为海上舰队或地面陆军部队的空中支柱。它能携载比新型“攻击舰”多得多的飞机。
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战后的主要力量,是它使美国海军优于前苏联的海军力量。但它的造价太高,体积庞大,容易受到攻击,所以近年来它的重要地位呈下滑趋势,大有被其他海上飞行器取代的可能。
1941年美日两个大国宣战,双方各有7艘、9艘航空母舰。11月7日日本的6艘航空母舰从几千里以外直扑珍珠港,偷袭成功,又一次证明了航母和舰母飞机的强大威力。2小时之内击沉美战舰4艘、1艘搁浅、3艘被击毁、2403名美军士兵丧生。日军参战飞机354架,仅损失了29架。所幸美军航空母舰当时不在珍珠港内,因此避免了重大损失,保存了海军的实力,继续驰骋太平洋。此后,在一系列主要战役中,如1942年5月珊瑚海战役、1942年6月中途岛之战、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舰载飞机可在几百英里外攻击轰炸对方的舰队。二战末期航空母舰充分证实了自身价值——不可战胜,所向披靡。1945年日本航母被美军彻底摧毁,太平洋战争宣告结束。美国海军以拥有99艘航母的舰队而称霸太平洋。
目前,具有领先技术的航空母舰有美国的“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日本的“大隅”号航空母舰等。
2.海中幽灵:潜艇
19世纪中叶掀起一股新的潜水艇热。巴伐利亚(德国的一个州)军士鲍尔·黑姆于1850年建造了“海潜”号潜水艇。该艇由铁板制造,双层底作为液体舱,没有一个大轮子操纵潜艇前后转换方向潜入水中。1862年,西班牙人蒙蒂尔推出先进的双体液舱潜水艇。蒸汽驱动,自带制氧净化空气装置。法国也试制了压缩空气驱动潜艇用于海岸防御系统,1863年在法国西部的罗什福尔下水,艇长140英尺(42米),直径10英尺(3米),装有压缩空气舱驱动艇尾的四缸发动机,为压缩气舱取代液体舱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的主要缺点是压力低,上升速度慢,水下操作不灵活,它所携带的武器——晶石雷,危险系数大,因为晶石不能太长,太长影响潜艇操作,雷中的炸药随时可能爆炸,危及潜艇。由于这些缺陷和难题,试验被迫中断。
1878年,在芬尼亚社的支持下,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兰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长5米,装有内燃机,能以每小时3.5海里的速度航行的单人驾驶潜艇“霍兰一Ⅱ号”。但是由于内燃机水下航行所需空气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解决,故潜艇一潜人水下,就不得不停航了。当霍兰操纵“霍兰一I”号积累了相当经验之后,又在芬尼亚社的特殊要求下开始了新艇的建造。
1881年,霍兰的“霍兰一Ⅱ”号即“芬尼亚公羊”号下水了。“芬尼亚公羊”号长约10米,排水量19吨,装有一台11千瓦(15马力)的内燃机。在解决棘手的纵向稳定性这个问题上,霍兰表现出超人的才能。他在潜艇史上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同时,“芬尼亚公羊”号潜艇还在艇上安装了一门加农炮,能在水下发射鱼雷。当时,此潜艇的建成,给公众以极大的鼓舞,在潜艇发展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纪80年代末期,潜艇的发展引起了更多国家的兴趣。1893年,长约45.7米(150英尺)、排水量为266吨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在法国下水了。它以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在当时各国所建造的潜艇中,是最先进的一艘。
为了能够使常规潜艇在后来的海战中占有一席之地,迫切要求造船工程师们减少其易被雷达、飞机等搜索发现的缺点。德国人经过周密考虑,得出“如果潜艇在水下潜航时,能以某种方法高速攻击进攻的目标,那么,用来对付潜艇的反潜手段就不会起多大作用,雷达和飞机的威胁也将随之消亡”的结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德国动力专家赫尔默思·沃尔塞尔博士从1937年就开始研制的过氧化氢发动机得到了德国海军的青睐,特别是1943年之后,这种发动机的技术进展很快,并可投入正式应用。过氧化氢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发动机内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然后将分解的氧和水引进燃烧室,分解后的氧和水在燃烧室中与喷人的其他燃料混合产生一种易于燃烧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燃烧后产生蒸汽,在蒸汽的推动下带动透平机。这样的发动机尽管成本很高,但是由于它能使潜艇在水下产生达25节左右的航速,得到了德国海军的宠爱。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潜艇的作战能力,减少潜艇在海战中所遭受的损失,各国家进一步从潜艇艇体、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导航设备等各方面作了较大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20世纪50年代中期,核潜艇的出现使潜艇的海上作战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在发展核潜艇的同时,人们发现常规潜艇与核潜艇相比具有尺度小、机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等优点,所以常规潜艇仍然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潜艇有俄罗斯的“台风”级核潜艇和“鲨鱼”级核潜艇,美国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和“康涅狄格州”号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德国的212型超级潜艇,瑞典的“哥特兰”潜艇,澳大利亚的“科林斯”级潜艇等。
3.无敌“斗士”:装甲舰
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场海战——汉普顿锚地战役(1862年3月9日)是有史以来装甲舰与装甲舰的第一次交锋。南部的军舰原本是木制快船,因经常被北方舰船追撵,所以改造成了木厚16英寸(40厘米),铁甲厚4英寸(10厘米)的舰船,其干舷最低高度能装烟囱和加农炮,共有9英寸(23厘米)滑膛炮3门,6英寸(15厘米)来复式炮一门,7英寸(18厘米)来复式炮2门,吃水线以下还装有金属撞角。北部的装甲军舰“巨蜥”号长124英尺(37米),干舷高度为3英尺(91厘米),甲板上有一个旋转式炮塔,2门11英寸(28厘米)滑膛炮。旋转炮塔由螺旋推进装置的鼻祖艾瑞森设计,其旋转直径20英尺(16米),高度为9英尺(2.7米)。南方的军舰曾有过几次战胜北方木制舰船的记录。后来遇到对手“巨蜥”号后,两舰均无法击穿对方的铁甲,难分胜负。
与普通舰船相比,铁甲的优越性一览无遗。
1859年英海军上尉考坡考斯主张装甲整个舰船。1862年在阿尔伯特王子的大力支持下,考坡考斯因建造3800吨海岸防御舰“阿尔伯特王子”号有功而任职海军上将。“阿尔伯特”舰的中部设有4座炮塔,装有数门9英寸(23厘米)火炮。采用简易斜帆避免炮塔旋转障碍。除炮塔外,甲板上仅有一个上层结构和两个桅杆。“阿尔伯特”号全舰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