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38219200000026

第26章 高新科技武器(4)

8.核家族中的新秀:第四代核武器

第四代核武器与前三代核武器有本质的区别。前三代核武器都离不开用高能炸药的爆炸力,使处于l临界状态的裂变材料达到超临界状态,发生链式裂变反应,形成核爆炸,或者进一步利用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条件,使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产生更大的爆炸。而第四代虽以原子武器或热核武器的原理为基础,但所用的关键研究设施是惯性约束聚变和加速器等装置,是一种不用传统的核爆炸即可释放大量核能、产生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核武器。这类武器主要包括金属氢武器、反物质武器、原子和核的同质异能素武器等。在研究上,它的基础是民用核科学,不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限制;在军事上,这类武器将不产生剩余核辐射,可作为“常规武器”使用,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代核武器属于未来发展型,它与仍在研究发展的第三代核武器的界限有时也并不严格,如粒子束武器,有人把它列入第四代,也有人把它列入第三代。

这主要是划分方法的不同,并不影响此类武器的发展。

新核武器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已研制成功的有中子弹、冲击波弹、增强x辐射弹、感生放射性弹等,尚在研制的有核电磁脉冲弹、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核钻地弹,除此之外,还有^y射线激光器、核燃烧弹、插人部件式核武器、定向等离子武器、粒子束武器等等。

1射线激光器,是一种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激励同位素原子核,使其产生Y射线激光的装置。这种激光通常产生于原子核内的受激辐射过程中,特点是波长很短,穿透力很强,辐射亮度很高。1射线激光器可作为定向能战略防御武器和星球探针使用。目前,它的研究仍处在原理设想和技术论证阶段,未见到实验结果。一旦研制成功,它将与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一样,在军事上和科学上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核燃烧弹也叫光辐射核弹。它的当量较小,是一种增强光辐射效应的战术武器,能在爆炸后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主要用于烧毁阻碍作战行动的森林和灌木丛,也可用来袭击敌方的易燃易爆目标,如油田、油库、弹药库等。

插入式核弹,是在一种特制的常规弹或普通的战术核武器上,根据核攻击命令,临时将核部件插入该弹的“二元”核弹。平时,核部件与常规炸弹或战术核武器是分开的。如美国正在研制的储氚器就是一种插入部件,一旦需要,在战术核武器上插入这种储氚器,就可把普通的战术核武器变为中子弹。这种插入式核弹有许多“好处”,如平时维护、保养容易,运输安全,还能躲避核查。

定向等离子体武器,又叫定向核爆炸弹。这种武器在核爆炸后,巨大的能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升得很高,形成一个大火球;火球中物质的中子被电离,由剥离了电子的离子流和电子组成“等离子体”,类似由等离子体组成太阳和恒星;它吞噬着周围的大气和物质,同时不断向四周膨胀,能量很快损失,温度不断下降,所以火球的半径不可能很大。如果这些等离子即火球沿着一个狭小的方向喷射,像一个巨大的火焰喷射器一样,就能烧毁远距离的敌方目标,例如从大气层外来袭的导弹等飞行器。但是,这只是一种设想,因为要使等离子体沿着一个狭小的方向射击出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据说,俄罗斯已经开发了等离子体武器。

粒子束武器,是用特定的方法将电子、质子、各种重离子一类的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将其聚集成密集的束流,然后直接或去掉电荷后射向目标,以束流的动能及其他有效能杀伤破坏目标的武器。它产生的高能粒子能使目标材料熔化、损坏。击穿飞行器的外壳后,还能继续破坏其内部的机件和电子设备,使飞行器完全失控。它能在极短的时问内改变射击方向,转移火力,从容地对付多批目标。与一般的核武器相比,它具有干净的特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也不会给己方带来不利的损失。与激光武器相比,它发出的粒子比光子有更大的动能,能够穿云破雾,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小,具有全天候的特点。

人们普遍认为它是未来天军的基本武器,把它称作“天战的长矛”。不过,粒子束武器要达到完全实用,还需攻克能源、加速、瞄准、传输、环境等许多道难关。各大国的军事科技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新的途径,以求突破。

第三节 生化武器

1.“杀人不见血的恶魔”:生物武器

所谓生物武器,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生物战剂杀伤人类、牲畜,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由于历史上最早使用细菌作为生物武器,所以旧称细菌武器。生物武器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组成,其杀伤作用不同于一般的杀伤弹。后者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靠弹片,而生物武器则主要靠装填在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和航空布洒器、喷雾器等施放装置内的生物战剂,使人、牲畜、植物致病或致死,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其中构成生物武器杀伤破坏力决定因素的生物战剂,是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的总称,是生物武器的核心。包括立克次体、病毒、毒素、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和真菌等几大类。生物武器在现代作战中的特点是面积效应大,具有传染性,杀人不毁物,有潜伏期,使用隐蔽性好的优点和不能迅速奏效、停止作战以及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缺点。

其攻击目标通常是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军事基地、大兵团集结地区等战略目标。某些潜伏期短、非传染性的生物战剂,如肉毒毒素等也可作为战术武器,用以攻击那些重要的阵地、工事等。

生物武器与其他一些武器相比,杀伤面积大,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在战场上也曾得到广泛的运用。

系统地研制生物武器并将其运用于战争中,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主要研制者是德国。研制的生物战剂仅是几种人畜共患的致病细菌,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其生产规模小,施放方法简单,主要由问谍去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德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马鼻疽杆菌感染了敌国的几千头牲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有40多个国家同意或批准了1925年日内瓦关于在战争中禁止使用化学、生物武器的议定书,但此议定书的签定并未真正制止生物武器的使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731”部队、荣字“1644”部队、波字“8604”部队等在中国东北建立生物武器生产中心,对中国军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细菌生物战;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也使用了细菌生物武器。随着世界人民要求禁止化学、生物武器呼声的日益高涨,197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的公约》。我国也于1984年11月15日加入了该《公约》。

2.“世界末日武器”:基因武器

我们知道,动植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决定了动植物的遗传特性,而基因则代表了其中的一个遗传单位(指一段DNA顺序)。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改变动、植物遗传特性的愿望成为可能。作为生物工程技术重要内容之一的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可以完成同种甚至异种微生物或动物之间的基因转移,从而改变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特性了。所谓基因武器就是指这种能按照人的设想,通过基因(其化学组成为脱氧核糖核酸,用DNA表示)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而制造出来的新型的生物武器。它具有的特点是:成本低,杀伤力大,持续时间长。据测算,花费50亿美元建立的核武器库,还没有花费5000万美元建立的基因武器库效用大。前苏联的出血热菌基因武器若投入敌方水系,可使整个流域的居民全部丧生。1979年4月3日,前苏联某生物武器基地发生爆炸,溢出的炭疽杆菌气溶胶引起炭疽病流行,持续时间近10年。保密性强,难防难治。基因重组像研制密码锁,只有研制者才能拿出“解药”。使用方法简单、施放手段多。因此,国外曾有人将其称为“世界末日武器”!

基因武器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1871年,生物学家们发现了DNA的存在;1966年确定了所有的遗传密码;1970年,产生了限制性内切酶(用于切断DNA片段)技术;1972年,发明了重组片断DNA的方法;1977年,进行了DNA序列分析;1980年,首次使用大肠杆菌生产出生长素(荷尔蒙);1981年,则生产了胰岛素;1992年,发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1994年,生产出第一头改基因牛;1996年,克隆生物出现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武器产生了。在1980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后的五年检查会议上,与会的47国代表都指出了利用基因工程,研制生物战剂的可能性。1984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也说:“基因工程增加于生物战争的可能性。”1986年,禁止生物武器第二次评审会议中,许多国家的专家在报告中指出:“基因工程能够制造出可能作为生物战剂的致病性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大量生产。提高微生物致病性和抗药性(包括抗生素、化学药和消毒剂等),增强病源微生物对环境(如干燥、阳光、温度等)和气溶胶化的稳定性,以及改变原来病源菌的免疫性。”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把原来病原体的遗传成分杂交,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病原体,这样合成的杂种生物战剂,有的能增强毒性,有的虽没有天然毒素的毒性大,但能被温血动物的身体器官吸收或吸附,引起异常复杂的中毒症状。如将肉毒毒素的基因引入大肠杆菌等常见的普通细菌中,使之成为一种毒性大的新型生物战剂;或将眼镜蛇的毒液基因插入流感病毒,合成一种能使人瘫痪和死亡的新的剧毒生物战剂;甚至还可利用基因工程制造出能专门针对某些民族或种族的致病病菌,使之成为一种“种族武器”。又如利用生物工程可生产河豚毒素,西加鱼毒素,刺尾鱼毒素和蛇毒。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不仅使潜在性生物战剂的种类增加,而且使其生产能力和生产量大大增加了。例如,1969年列入美国潜在生物战剂的病原体有31种,其中病毒仅为11种,毒素为3种;到了80年代它们均增为19种。目前,前苏联已研制出一种将眼镜蛇的毒液基因插人流感病毒的基因武器;美国已完成在大肠杆菌中接入炭疽病基因的研究。

1995年,美国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了衍生天花病毒,可使我们过去所接种的牛痘全部失效,重新感染天花病毒。用基因工程合成的霍乱毒素,其产量比原来增加了100多倍。研究的肉毒毒素变异F型,其毒性大于肉毒毒素l万倍,只需0.1mg就可毒死全世界所有的人!

3.穷国的原子弹:化学武器

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中,核武器威力巨大,但研制、装备所需的经费开支也很大;生物武器虽然研制、生产的成本不高,但涉及较尖端的科技水平,许多国家也是有心无力;与前两者相比,只有化学武器的研制、装备费用和所需的技术水平较低,几乎所有有化工工业的国家都能生产。因此,化学武器被世人称为“穷国的原子弹”。

广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它包括毒剂、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以及各种防化器材等。狭义的化学武器则专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带有化学弹头的导弹等。化学毒剂则是指用于战争目的,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物质。主要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和刺激剂毒剂等六大类十几个种类。化学武器有以下几大特点:

①杀伤范围广,扩散速度快,威力大。据统计,作战使用5吨神经性毒剂沙林(GB),其杀伤范围可达260平方千米,与一枚当量为2000万吨的热核武器相当。

②杀伤途径多。毒剂一般以气溶胶、液滴形式使用,可通过皮肤、呼吸道、伤口直接杀伤人畜,也可经由水、食物间接造成伤害。多数爆炸型化学弹药还有碎片杀伤作用。

③持续时间长。杀伤作用可延续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十天。

④种类多,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以达到不同的战略、战役企图和战术效果。例如进攻时使用非持久性速杀毒剂,可造成敌军在数秒至数十秒内死亡、瘫痪、暂时或永久丧失战斗力。防御时可使用持久性毒剂。

⑤只杀伤人员和生物,不破坏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这些装备经洗消后仍可使用。

⑥与核武器相比,研制、生产所需之技术水平、设备及经费均大为降低,更易于大规模生产、装备。据统计,当量为400万吨级的氢弹,按弹重计,每吨生产费约为100万美元,而沙林毒剂弹每吨仅需1万美元。另一方面,其作战耗费比较高。按每平方千米面积上造成大量杀伤的成本费计算,常规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神经性毒剂化学武器仅为600美元。所以,化学武器被人们称为“穷国的原子弹”。 ⑦受地形、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大风、大雨、大雪和近地层空气的对流,都会严重削弱毒剂的杀伤效果,风向还可能造成毒剂对己方人员的伤害。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综合国力较差的国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穷困”,以化学武器作为自己与其他国家作战的特殊武器,充实军力,方能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