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38220100000026

第26章 .《易经》的产生(4)

炎黄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后,力量更加强大了,于是便共同携手抵御不断向北扩张过来的九黎部族。九黎的首领名叫蚩尤,此人的本事十分了得。他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都是人面兽身,铜头铁额,有八条臂膀,九个脚趾,脸上长有各种颜色的花纹,能吃泥沙和石子。黄帝为了打败这伙强悍的敌人,便按照八卦的图形,编成了八支部队,身披八卦所示的各种动物,如龙、虎、熊、豹、貔貅等野兽的皮,各自打着绘有八卦符号图形的旗幡。他自己率领中军坐镇中央,形成九支强大的队伍,并指挥各个部队按照八卦图形摆开队形,构造各种战阵,将队伍训练得排列整齐、变化奇奥、鬼神没测,做好了各种应变措施,准备与从四面八方攻打过来的侵略者决一死战。果然,蚩尤也将他的八十一个弟兄分成九股力量,从四面八方向炎黄部族杀过来。这一场战争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只杀得难分难解。

黄帝看看一时难以取胜,就命大将应龙将涿鹿附近的妫水截断,准备用河水来淹没蚩尤。不成想这蚩尤本是生长在南方水乡之地的部族,是最熟习水性的。于是蚩尤就请来天上的雨师、风伯,让他们一齐用力将黄帝引来的妫水倒灌到黄帝的营寨之中,使得炎黄军队大受洪水之害。黄帝在危急之中推演八卦,知道坎卦的水须用它的对应卦离卦的火和日来克制,于是他就请来了天上的旱魃白神,用强烈的阳光和二f燥的狂风,晒干了蚩尤引来的雨水与河水,然后乘势杀得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逃到涿鹿山中。为了躲避黄帝的追赶,他施起法术来,让天降大雾,弥漫于山林田野之间,一连三天三夜不得开晴。黄帝军队迷失于浓雾之中,不仅找不到蚩尤的藏身之处,连自己的军队也失散迷离,与友邻的炎帝部族失去了联系。黄帝这时又启用了八卦,他先命人依照北斗星的斗杓轮转一圈最后又归位于正南方向的道理,制造出了能够旋转一圈最终归于正南乾卦位子的指南车。军队依靠指南车,认清了方向。接着,黄帝又用八卦图形将各路军队应当前进的方向都标记到各条路口上。他坐镇在中央方位,敲动起战鼓,各路军队随着鼓声,按照八卦图形所标识的方向夺路前进,一举而将蚩尤及其弟兄包同在涿鹿山中,杀得他们个个措手不及,慌乱溃逃。蚩尤舞枪弄棒还想抵抗,无奈已经寡不敌众,被人生擒活捉过来。后来,黄帝将他祭杀在山东的凶黎之谷。自此之后,九黎部族又转往西南山岙海隅方向迁徙过去。

炎、黄两个部族在打败蚩尤之后,内部又发生了矛盾。最后,炎帝与黄帝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与涿鹿县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自此便使炎、黄两个部族彻底地融合起来,构筑成华夏民族的源头。

从上面所述的两场战争中,特别是著名的涿鹿大战中,我们已经看出,八卦图形以及八卦变化的一些原理已经被应用到战争中去。故而在古代兵书中便说:“阴阳燮理,机在其空,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就是讲应用八卦变化来指导战争的道理。后来许多知名的兵家著作中,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六韬》、《三略》等,都多次提到阴阳变化之理,便证明八卦和《易经》对于指导战争的重大作用。天资慧聪的黄帝娴熟地运用八卦,取得了这几次辉煌的战绩。可见古人创建的八卦以及与八卦有关的各方面知识,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财富,凝聚着先人们卓绝的聪明才智,黄帝在涿鹿和阪泉两次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战果,已被后人编作为卜辞广泛地使用。例如《左传》中就有记载,说晋文公占卜得到“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但是也应当指出,八卦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已被巫师和筮史用来作为占卜之器,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占卜之器。

在上古时候,人们对于许多自然现象都不理解,在人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常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完全处身于一片神秘的必然王国之中。就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冲突,包括个人与个人、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的冲突,多数也是以暴力形式解决的。即使是后来产生了日中市场,互相之间可以采用等价形式进行交换,但也因为没有货币,实行的是物物交换,交易的形成受着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拿到市场上去的产品能否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也很难预料。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支配着,所戏弄着,因此人们无不相信超自然的力量,相信鬼神,相信命运,认为在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决定着人们每一次行动的结果。

于是,求神问卜,希望上苍能给予一种兆示,让人们预先就可以大略地知道自己这次行动的后果。所以在当时,大至于国家政事、军事行动、小至于人们的求财问路、联姻结好等事,都要事先向上苍问卜一下。占卜的方法很多,但是八卦不失为一种既简便易行、而又空灵高雅的方式,从部族首领到民间庶人,都普遍地采用。

当伏羲氏制造出八卦只用它来代表四面八方时,巫师们便已开始用它来占卜人们的行动方向了。前面说过,当时人们取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是渔猎。到哪个方向去打猎,到哪个方向去捕鱼,可以获得较大的收获,-而不至于空手而归,这可是关系到一家人,甚至一个部落人的饥饱冷暖的大事。因为出去的结果如何,是吉是凶很难以预料,因此,在出动之前请巫师来给占卜一下,看看去哪一个方向更为有利,哪个方向是绝对去不得的,已是当时极为迫切的需要。我们只要看看后来编撰的《易经》卦辞中有好多这类的话,像“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等等,便知道占卜方向的重要性了。

前边已经说过,这个“得朋”,不仅是说得到朋友,而更多的是说得到财物。出去渔猎,为的就是取得财物。总之,那时用八卦来占卜人们的行动方向是极多的。如果猎人迷了路找不回家来,或者是在路上丢失了猎物与财产,人们要出去寻找时也要问卜一个大体的方向。其他像埋葬亲人、修建房屋等等,也要依靠八卦给占卜出一个大体的方向来。

当八卦发展到六十四个重卦,代表的事物越来越多时,用八卦来占卜和决疑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了,几乎是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可求诸于八卦。而且重卦是由六根线条、阴阴阳阳反复交错地叠落而成的,因而使它产生了无穷奥妙的变化,更增添了它那鼓动人心的诱惑力量,八卦逐渐地突出了它的占卜功能。所以到了黄帝的时候,以及他身后的几个帝王——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的时候,采用八卦进行占卜已成为很平常的事。黄帝在与蚩尤的大战中,例如为了探求蚩尤躲避的方向、分设几路大军布防为宜等等,都曾经让筮史为他做过占卜,由于占卜的兆示与他的设想符合,才取得了这番辉煌的胜利,所以孔子说他,“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好像有老天爷在暗中保护他一般,所以他的所向所往无不吉祥顺利。

为了说明黄帝遇事曾不断用八卦问卜,我们可以举出下面一件事情为例。说有一天,黄帝做梦梦见起了一阵大风,把天下的尘垢都给吹尽,大风中有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在驱赶和放牧着万千头牛羊。他醒后觉得非常的奇怪,就叫人过来为他占卜。筮史把占卜的结果告诉他说,大风吹尽天下的尘垢,那就是一个“后”字,因为垢去土为后,也就是说,天下必有一个姓风名后的人。大风中有人手执千钧之弩,必然是个大力士,驱赶牛羊就是放牧,就是说,还有一个姓力名牧的人可以为陛下管理朝政,放牧万民,使万民都得以安居乐业。黄帝听信了筮史的话,遍访天下的贤才,果然得到了一个名叫风后、一个名叫力牧的人,让他们出来管理朝政,从而使天下得以大治。

四、八卦与治水

尧做皇帝的时候,手下有个大官,名叫鲧,专门负责治水方面的事。鲧做事倒是很认真!也不辞辛苦劳累,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的防涝工程。但是方法不对头,只在洪水经常泛滥之处修建了许多堤堰,以此来阻挡滚滚而来的洪涛。水只靠壅塞堵截是绝对堵不住的,所以他尽管辛辛苦苦地干了几年,修建了许多高达数丈的名叫“九仞之城”的大坝,但洪水一来,都给冲垮了。又因为他修建的“九仞之城”过高,拦截的水位高达数丈,洪水一旦决口,下流的民众可就大受其害了。倾刻之间房倒屋塌,村舍田园尽都成为一片汪洋之国,人民死伤无数,水过后,漂尸满地,残瓦成堆,十分凄惨。朝野上下是一片埋怨之声,都说不杀鲧不足以平民愤,他劳民伤财修建了这许多祸患工程,害得老百姓跟着遭受了这天大的罪。

尧是个好皇帝,他采讷了众议,下令逮鲧治罪。鲧畏罪潜逃到江苏赣榆县的羽山,尧派了很有魄力的大臣祝融,带领兵丁将他抓住,就地正了法。帝尧诛杀了鲧之后,召集群臣商议,由谁来接替鲧的位子,继续治理天下的水患。众臣你推我荐,一时间也找不出个合适的人选来。于是有人就提议让鲧的儿子禹接替父任继续来治水。这是个很犯众怒的荐举,许多人都出来反对,说皇帝刚刚杀了鲧以平天下民愤,现在又重用他的儿子,群众会怎么想呢?再说,他有父仇在身,能够为朝廷尽心尽力吗?这时,多亏有位名叫舜(后来尧将帝位禅让给他)的贤明之臣出来说话,他说,禹虽是鲧的儿子,但他对鲧的治水方法曾多次提出建议,让鲧改变那种单纯靠壅堵的治水办法。鲧刚愎自用,不肯采纳贤言,所以才造成今日之祸。根据我平日里的观察,禹的治水思路是对的,应当大胆地启用他,不要因为他是鲧的儿子就把有用的贤才抛弃到一旁。

帝尧将禹找来,仔细地向他询问了治水的方案。禹早就对国内的大山、大河做过详细的考察,勘测了各条山脉和江河的走向,他认为只有顺着山河的自然走势,劈山开渠,铲掉阻挡洪流的高阜之处,进行有利的疏导,使各条江河都能顺畅地汇流******,才能免除于水患。帝尧认为禹的治理方案很有道理,就委任禹为治水的崇伯,并给他配备了许多能干的人材诸如伯益、后稷等人为辅佐,竭尽全国的力量支持他的治水工程。不久,尧帝驾崩,舜继承帝位,仍然一心不变地任用禹来治水。

大禹治水十三年。头三年,主要是把全力用在勘察全国各地的山脉、河流的地形地貌上,深究细察各条河流的自然走势,最后条分缕析地界定出我国境内的九条山系和九条水系,即史书上说的“道九山,道九川”。

山川的自然走势都勘察清楚了之后,禹便决定先从陕西、山西两省交界的黄河中游治理起来。原来,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从河套一带流下来后,便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地一直向南流去,由高向低,势不可挡。这样南北直流地行了千里之后,到了山西的河津县与陕西的韩城县境内时,两岸高山险峻,悬崖怒突,横竖阻挡,使得河道变得十分的狭窄,洪峰来时河水通行不过,便要泛溢出来,淹没两岸的川原旷野,常常是千百里地顿时变成一片汪洋泽国。有鉴于此,禹便决定首先从这里下手,他率领数万民工,硬是用石斧、石凿,将两岸高山悬崖凿开,为黄河打开了一条宽阔的通道。从此,黄河就可以顺顺当当地东流到海一去不复还了。人们为了纪念大禹的功劳,便将开凿的山称做龙门山,将凿开的石门称作为禹门口,下面还有大禹渡等地名。

凿宽这段的黄河之后,他又率领民工顺流直下来到了河南境内。黄河刚刚进人中原之地后,便立即有四条大河汇注过来。哪四条呢?那就是都汇合在洛阳附近的伊、洛、瀍、涧四水,而其中又以伊、洛二水为最大,都是浩浩荡荡,拥载着万顷波涛。稍稍有些疏通不变,就会发生很大的水灾。而伊水在龙门那个地方的河道又极为狭窄,两岸皆有悬崖峭壁阻拦,仅剩有小小一条缝隙供其洪流奔泻。奔泻不通时,其水患该是如何之大便可想而知了。于是,大禹便决定首先凿开龙门的山岩,让伊水顺顺当当地通过,这样,其余各水就可免受其特大洪峰的影响了。开凿龙门山岩的工程也是相当地大的,大禹率领民工不知劳累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硬是将龙门山打开了一个大口子,就如同给伊水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一般。

因此后来的人便称此处为伊阙。为了纪念这一浩大的工程,大禹命人专门铸了一个铜牛放到伊水之中,至今,铜牛虽然已不知去向,但开阔的伊阙已成为旅游洛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