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达摩胎息疗法
佛经记载,有一次,释迦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数日间。”佛日:“子未能得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得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呼吸之间,我于出气不望入,人气不望出。”佛赞许道:“善哉,子可谓得道矣!”
确实,呼吸是维持人生命活动的基础,佛教认为,“命”包括寿、暖、识三要素,《俱合论》卷五日:“命根即寿,能持暖及识。”生死相续谓“寿”,生理活动谓“暧”,心理活动谓“识”,呼吸将它们联系成一体而形成生命。“胎息”法就是为了锻炼和调整人的呼吸,使生命在修持中得到珍惜,据传说,它是由菩提达摩所传。
胎息包括闭息与调息两类。前者通过特殊的闭息锻炼,以逐渐延长停闭呼吸的耐久能力;后者通过意守入静,静神减息,诱发循经感传。它们均可激活和积聚体内的元气,从而产生强身祛病、延年增寿的效应。
[功法]
(1)闭息法。每天子时(午夜23点至凌晨1点)至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内),择时而练,可取坐姿或卧姿,瞑目静心凝神。就现代生活方式而言,也可改为晨起与临卧各行1次。
当心安、气静、神定之后,便可练闭气之法,初习者以鼻缓吸气,再屏息默念数字1至100以上;屏息不住时可缓缓吐出浊气。吸气或吐气均应尽量做到悠、长、细、微、无喘息之声,经修炼之后,可达到“鸿毛着鼻上而不动”的标准。
(2)调息法。练功时间与上述相仿,平坐式,两掌相叠,掌心向上,拇指相扣,置于下腹部,摒除思虑,舌抵上腭。先取自然呼吸,并默守呼吸,自1至10,反复进行。
待浅度入静后,意守下丹田(脐中),并改用腹式呼吸,逐渐做到呼吸匀、细、柔、长而导入深度入静状态,呼吸极度缓慢。练习后不可骤然起立活动,而应先摩面,擦耳,缓慢睁目,然后起身。
胎息法是通过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来增强和蓄积体内元气,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祛病保健的目的,它对临床各种慢性疾病和某些心理疾病均可产生一定疗效。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结肠炎、胃及十二肠球部溃疡等消化系统疾患,紧张、失眠等心理疾患,都有相当显著的疗效。
闭气和调息不可刻意追求气功状态,不可强忍闭气,不可强调意守,而应循序渐进。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青光眼、晚期肝癌、精神分裂症、性格内向、偏执者,不宜练习。
(四)正觉默照禅疗法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
鉴时廓尔,体处灵然。
灵然独照,照中还妙。
露月星河,雪松运峤。
晦而弥明,隐而愈显。
这是由正觉撰写的《默照铭》,它明白晓畅地解释了“默照禅”。正觉(1091—
1157年)幼年出家,18岁参学,有《宏智禅师广录》九卷行世。他认为心是诸佛的本觉,众生的妙灵,只因疑碍昏翳,自作障隔。若能静坐默究,净治揩磨,去掉妄缘幻习,不被一切包裹,清白圆明,便能事事无碍。于是,他倡导“默照禅”。
“默”为默默忘言,洗心绝虑,寂然清静;“照”为昭昭现前,湛然灵明,不堕昏沉。“默”和“照”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互为用。
“默照禅”在南宋很流行,静室禅房焚香默坐者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当时诗风盛行之时,诗人们认为,清心潜神的默照禅状态最能唤起诗的灵感,使非理性的直觉突破物象的界限,人的大脑如空虚透明的镜子,外部世界形成的各种表象纷至沓来,形成渗入了主观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复合表象,使人进人物我冥契的境界,正如正觉在《宏智禅师广录》卷一中所说“廊尔而灵,本光自照;寂然而应,大用现前”。可见,默照禅早已被诗人用于启迪思维和灵感。
[功法]
调和五事,摄心静坐,潜神内观,息虑静缘。然后进人_种无思虑的直觉状态,忘掉一切感性的理性的认知,“默为至言,照惟普应。应不堕于功,言不涉于听”。只管闭目合眼,沉思冥想,有如正觉《坐禅箴》所说:“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如此而禅,般若智慧自然会涌冒出来。
诚如古代诗人们修“默照禅”以启迪智慧和灵感一样,默照禅既容易修炼,又实用可行,它可使脑中输入信息网的联络沟通,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知识网上,排除内外一切不良干扰,使大脑进入处理信息的最佳状态,从而增强了记忆的敏感性、准确性;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想象的生动性、主动性。因此,将“默照禅”引入学习和工作中,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此外,“默照禅”对于诸种慢性病患者、年老体弱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行功时间可由自己掌握。
(五)五门禅疗法
“五门禅”又名“五停心观”,这是佛教小乘、大乘初学修禅的五种门径,其作用是停息乱想杂念,专门对治烦恼和妄念,这五种门径见于《瑜伽师地论》和((大乘义章》。
五门禅尤其为慈恩宗所重视。慈恩宗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所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玄奘和窥基长期住在西安大慈恩寺,故称慈恩宗。慈恩宗以《瑜伽师地论》为本,阐扬法相、唯识的义理,所以又称“法相宗”、“唯识宗”。
五门禅有诸多说法,中国佛教一般以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为普遍。
[功法]
(1)修不净观。观想自身、他身、种子、住所等诸种内外境界的污秽不净,不值得贪恋,以对治贪欲过患。
(2)修慈悲观。在禅定状态中,观想一切众生皆同父母兄弟,他们都有自己的苦难,观想其受苦的可冷相,从而产生慈悲同情的怜悯之心,以对治嗔恚残忍。
(3)修因缘观。在禅定状态中,观想人生的十二因缘。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因具备种种因(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和缘(事物生灭的辅助条件)才得以生起或坏灭,因缘和合则生,因缘分散则灭。人为万物之一,也是因缘和合的表现,整个人生可分成十二个彼此互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环节:1.无明(愚昧);2.行(因无明而生的善恶行为);3.识(托胎时的心识);4.名色(胎中的精神和物质状态);5.六处(眼、耳、鼻、舌、身、意);6.触(出生后开始接触事物);7.受(感受苦乐);8.爱(欲望);9.取(追求);10.有(生存环境和条件);11.生;12.老死。这十二因缘彼此相依,流传不息。如此观想可对治不明觉悟者的愚痴。
(4)修数息观。此乃“六妙门”的人手方法,坐禅修习,注意自己的呼吸,默数呼吸,从1至10,周而复始,并且只注意出息或人息,不可出入息同时数。依此可对治散乱心思。
(5)修念佛观。坐禅人定后,忆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法身”等,以对治业障。
《教乘法数》认为,人的心病由烦恼而起,烦恼就是心病(即心理疾患),烦恼无边无量,所对治的方法也很多,五门禅是佛教对治心病的常用方法,其以不净观和数息观更引人注目。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五门禅仍不失为防治心理疾患的调和功夫,而其中不乏有益之举,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松弛紧张情绪,消除内心愤闷,五门禅诸观均可修持。下面介绍不净观的具体修持和治病方法:
(1)体内污秽不净。据《瑜伽师地论》,观想“体内污秽不净”,如内身中发毛爪齿,尘垢皮肉,骸骨筋脉,心胆肝肺,大肠小肠,生藏熟藏,肚胃脾肾,脓血热疾,脂肪膏髓,脑膜涕唾,泪汗屎尿等,可有效地对治内身的种种贪欲。
(2)体外污秽不净。对于淫相应贪者的显色、形色、妙触、承事四种贪欲,观想“体外污秽不净”。如贪爱起于女郎身上的诱人色彩者(显色),以观想死尸的青淤脓肿等,以此对治。贪美女曲线外形之色(形色),以观想尸体皮肉变赤,血筋青胀对治。对女性拥抱触摸生起****(妙触)者,以尸体腐烂生蛆、只剩骨架对治。贪爱生于别人行止威仪(承事),以尸体腐烂骨散对治。
通过修持不净观,可力排心理贪欲,起到清静心理激动,缓解贪爱紧张的作用,此乃气功的意念功法。
(六)调息疗法
调息作为修禅之初“调和五事”的一种调和方法,本身就有利于人体健康。中国古代医学将此融入医学内涵,通过调整呼吸和摒除杂念,恢复和增强人体元气,从而起到祛病保健的作用,中国传统的调息疗法由此而形成。清代著名医学家李士材的弟子尤乘将此法编入《寿世青编》,使调息疗法保存和流传下来。
[功法]
随时随意而坐,宽衣松带,身体端直,两手互握置于小腹前,全身放松。
以舌搅口腔数遍,细呵气数口而以鼻微纳清气3~5次,不可有声,若口中有津液即咽下a接着叩齿数遍,舌抵上腭,两眼微闭成朦胧之状。再调息,默数呼气1~100,反复进行,使意念集中于数息,气息细绵,杂念全无,逐渐达到心息相依的境界。维持练功状态1小时以上。
收功时,应慢慢放松手脚,徐徐睁开双眼,按摩头面部和四肢。
本疗法主要是运用调息入定的原理,使人体呼吸机能与心理意念相依,可用于治疗虚弱性、功能性慢性病,如失眠、心悸、焦虑、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肠功能紊乱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并有无病养生之功效。
(七)静坐疗法
静坐疗法是近代蒋维乔创编的静坐养生功,它融合了禅宗修习方法和小周天功法。
[功法]
静坐修炼前后及日常起居,均随时注意“调五事”,排除杂念,心理平静,呼吸时意出喉间、胸膺而下达丹田。再于清静室内,开窗合户,不使他人干扰,随意盘坐或端坐于床上或凳上,宽衣松带,胸部微向前俯,使心窝降下,臀部宜向后突出,使脊骨不曲,下腹镇定。两手置于腿上,手心向上重叠贴近小腹。再左右微晃上身,使头正领直,全身身然放松。
然后收摄心神,意念集中于脐下小腹间,轻闭双眼,噤口呼吸如常。再开口吐出浊气后舌抵上腭,口轻闭,以鼻吸入清气,吐纳7次左右。静坐时间以早晨起床后及晚间就寝前各静坐一次为宜,否则每日至少有1次静坐。静坐时间长短一般每次数分钟不等。
练功到了一定程度后,体内之气会在体内按经络路线循行周转而产生“周天”效应。
收功时宜徐徐张眼,舒放手足,切勿匆遽。
本法既可作为中老年人及体弱者的养生保健功,又可以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的慢性疾病,对遗精、阳痿、痔疮、脱肛、头晕头痛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八)六字诀疗法
六字诀疗法是一种以“吹、呼、嘻、呵、嘘、四”六字呼吸法组成的保健疗法。智凯《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有六字气诀对治五脏病: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四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雍处但言嘻。
可见,这六字气诀疗法为佛教治病方法之一,它通过每一种呼吸法的特定吐字口型,可相应地调整某一脏腑机能,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功法]
在准备念这六个字时,以普通话发音口型为准,只动嘴吐气而不出声,轻柔缓慢,耳朵当然听不到嘴里所念的声音,因为音念得很轻,感觉上好像有很柔和的气缓慢地流过舌头和牙齿;所念的气虽很轻柔,但心中却会全神贯注,字字分明,而且要心理放松,不可紧张。一呼一吸为一次,单用某字诀时每字诀24~36次;六字诀依次同时用时,每字诀6次。中国古代养生家还总结了其练功姿势,现借鉴如下:(1)嘘字诀。坐或立式,怒目瞪眼,按念“嘘”字的口型吐气。以鼻吸气时,眼微开,口轻闭。对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
(2)四字诀。立式,双手擎起,按念“四”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下。对治肺部疾病、咳嗽、痰阻上焦、寒热烦涡等。
(3)呵字诀。两脚放开,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按念“呵”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松。对治心脏疾病、口腔溃疡、口苦、心烦等。
(4)吹字诀。坐式,两手抱膝,按念“吹”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松手。对治肾脏疾病、腰膝酸疼、体弱阳痿、耳鸣等。
(5)呼字诀。坐或立式,撮口,然后按念“呼”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对治脾脏疾病、胸腹气胀、痰阻脾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