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对付尴尬场面
尴尬场面往往出现在不协调的人际环境中。例如,在接待客人的热烈场合中,有人突然站起来讲了一些使客人难堪的话,这些与友好气氛不协调的话语,显然会使宾主双方感到尴尬。同样,在大庭广众面前,自己的隐私突然被某人所公开,当众人的目光聚焦自己时,就容易引起尴尬反应。又例如,几个同学在寝室吃饭闲聊时,老师突然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往往会因衣着不整、屋内凌乱而感到尴尬。所以,任何人际环境只有出现了偶发性的不协调事件,就可能出现尴尬场面。
身处尴尬场面,有时只是短暂的不自在而已,时过境迁,并不会在心灵深处留下什么有害的印记。但是,严重的尴尬反应则会引发人际矛盾与冲突,对人际关系起破坏作用,或引起交往双方的情绪波动,甚至转化为消极情绪笼罩之下的心境,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为了能避免尴尬的发生,或妥善处理尴尬场面,具备以下条件是必要的:
1.增长知识、经验,掌握交往技巧
尴尬场面多半是在交往者缺乏知识经验和交往技巧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交往者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能灵活运用各种交往技巧和方法,许多尴尬场面或许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能得到缓解。例如,交往双方缺乏共同语言,一时又无法分手,就可能出现尴尬情境。但如果一方能选择话题,激发起彼此的交往欲望,就能活跃气氛,消除尴尬场面。又例如,在公众场合,有人向你提了你不愿回答或使得你难堪的问题。缺乏交往经验的人就会一时处于尴尬境地,而老练的交往者则会采取两种策略:或佯装闻所未闻,故意反应迟钝;或灵活地转移话题,有意答非所问。其实,交往是双方智能的体现。友好的交往中,交往双方表现为智能的融合,增进彼此友谊,解决共同问题;不友好的交往中,交往双方体现为智能的较量,交往过程瞬息骤变,十分复杂,故意引发的尴尬会层出不穷。要应付这种场面,更需要丰富的知识经验、熟练的交往技巧和良好的应付方法。
2.加强自身修养,注重真诚待人
交往中的尴尬场面,有些是因自身缺乏修养,待人虚伪所引起。例如,有人生活不拘小节,衣着不整,在公共场合一旦被人指出,就会感到尴尬。有的人说话不雅、唾沫四溅,一旦飞落对方且被双方所知觉,会使双方感到尴尬。有的人习惯于粗心大意,其过失被人当面提起,就会自感尴尬。又例如,交往中有的人或言过其实、或编造谎言,以博得对方好感。殊不知,虚假言论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破坏双方关系。因为谎言一旦被对方所察觉,并当面点穿,就会使谎言者感到尴尬。因此,交往中出现的许多尴尬场面往往是自为的结果,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自己修养较差,不拘小节,待人不够真诚,结果反而使自己频频陷入尴尬境地。
3.搞好人际关系,平时与人为善
尴尬场面的出现可能是无意过失,也可能是人为制作。一句失言或唾沫四溅引起的尴尬场面就属无意过失。但不可否认,许多尴尬场面则是人为制作的产物。某人之所以要引发尴尬场面,自然有其目的、意图。不过,如平时人际关系良好,彼此友好相处的朋友之间一般不会置对方于尴尬境地。从这意义上讲,只要与人为善,平时人缘较好,就能避免许多人为制作的尴尬。即使有人企图使你陷入尴尬,亲密朋友也会出来为你解围,使你安然无恙。
四、如何消除他人嫉妒
嫉妒是人际间的常见现象。凡对优越者的条件或地位持不满心态者,就可能产生嫉妒心理及其相应的行为。嫉妒他人,可能破坏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受他人的嫉妒,则使自己感受到压力和苦闷。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因素,对人际关系具有负面影响。为维护人际关系,我们不应嫉妒他人,而应努力改变自己,争取超过他人。然而,随着自己条件或地位的改变,就可能引发他人的嫉妒,这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消除他人的嫉妒,不同的人往往会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1.复原
复原也称倒退。有人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受他人嫉妒,成为“众矢之的”,是因为自己优越的条件与地位突现于他人之上,使他人深感相形见绌,由心态不平衡引发不满、嫉妒及其相应的表情与动作。为此,要消除他人的嫉妒,就得使自己的条件与地位回复到与他人相等的水平,缩小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他人的心态就能得到平衡,嫉妒也就自然会消除。以这种方式去消除他人嫉妒,固然能达到目的,但却以牺牲自己的美好前景为代价。在消除他人嫉妒的同时,也使自己经艰苦奋斗取得的优势条件与地位丧失殆尽,可谓“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所以,“复原”并非是一种处理他人嫉妒的高明方式。
2.反击
有人受到他人嫉妒时,往往会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通过“反击”的方式,试图以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去迎对他人的嫉妒。但最终会有两种结果:其一,通过实力和影响的较量,胜人一筹,嫉妒者因势单力薄,迫于无奈只得收敛其嫉妒言行。即使如此,嫉妒者的内心不满或许并未消除,只是暂时受抑,适当条件下仍会重新萌芽;其二,“反击”的效果并不理想,嫉妒并未消除,反而使双方情绪严重对立,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3.奋进
有人对他人的嫉妒并不理会,讽刺挖苦也无法阻挡他继续奋进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条件越来越优越,荣誉和地位大大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而嫉妒者在长期嫉妒无效的情况下,嫉妒言行也因此而渐趋收敛,直到最终消失。当然,嫉妒者的嫉妒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会有所显露,但对被嫉妒者而言,已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作用。可见,以自我奋进的方式去平息他人的嫉妒是最为有效的。
诚然,为了妥善处理他人的嫉妒,奋进者如能豁达大度,一如既往地与嫉妒者进行正常交往。那么,在奋进者的感召之下,或许嫉妒者的嫉妒言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自我收敛,因为一个有良知的人终究不会长期从事自己感到内疚的行为。
五、如何面对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与整个人生一样,坎坷不平。即使经验丰富、能灵活运用交往技巧的人也无法保证每次交往都能顺利、圆满。所以,交往受挫是常有之事,区别仅在于,有的人偶尔遭受交往挫折,有的人则经常遭受交往挫折。面对交往挫折,不同的人会抱有不同的态度,及其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而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通常应采取如下方式:首先,对交往挫折应抱有正确态度。不可否认,挫折会给人带来痛苦、沮丧、焦虑、压抑,尤其重大的交往挫折(如失恋)会给人沉重的打击,严重地挫伤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因此,有人会从此把自己关闭起来,竭力回避交往,生怕重新触及心头的伤痕而唤起新的痛苦。当然,受挫者暂时避免交往是有必要的,能使自己冷静下来进行反思,分析利弊得失。然而,如长期进行消极被动的自我压抑,既有害于身心,更无助于问题解决。而作为理性行为,应重新回归人际环境,通过结交新朋友,以快乐与希望来抚平心头的创伤,才能使自己真正从交往受挫中解脱出来。
其次,对交往挫折应进行认真反思、辩证分析。遭受挫折自然是坏事,但坏事也要一分为二。只要认真反思、辩证分析,就能从受挫的交往事件中学到很多东西。最为关键的是要找出受挫原因,如失败原因不明,很难吸取经验教训。在受挫归因时,应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有的人把纯粹由偶然因素导致的受挫归因为主观自身。也有的人因自己存在某些缺陷而将对方的过错归咎于自己。这类消极的自我评价,容易贬低自己,滋生自卑感。反之,有的人将受挫完全归因为偶然或他方,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如是这样,在今后交往中恐怕仍会屡屡受挫。所以,对受挫原因进行客观分析是促成由失败向成功转化的重要步骤,如能把握好这一关节点,今后取得成功就有了希望。
第三,要设定恰当的交往期望。每个人都有相对稳定的主客观条件,交往时人们都会依据自己条件去选择交往对象,并对交往作出期望。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身拥有的条件作客观评价,或者能作客观评价而对交往期望过高,都可能在交往实践中受挫。尤其是屡遭交往挫折的人,更应客观地考虑问题,设定恰当的交往期望。因为,受挫本身已经说明已有的自我评价与交往期望可能存在不切实际之处,如不作及时调整,仍一意孤行,就可能再遭受挫。所以,受挫后及时调整交往期望(目标)是避免再次受挫的方法之一。
总之,交往受挫后应尽快摆脱消极情绪的纠缠,善于化压力为动力;要客观分析受挫原因,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必要时应及时调整交往期望,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再作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