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打败大盘:价值投资法则的精髓
38278000000013

第13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1)

在美国,沃伦·巴菲特被尊为金融界的上帝,他的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但他的投资声誉却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他的身上表现出了太多普通人的特质,例如,每次出国旅行,他的饮食总是老一套:午餐和晚餐吃牛排,每天喝6小瓶带樱桃味的可乐。他是亿万富翁,但神态像个在大平原上种植玉米的农民。他穿着随便,对奢侈品毫无兴趣;厌恶高级餐馆,从未沾过一滴酒……他唯一的乐趣是积聚财富。

尽管年轻的巴菲特是个数学天才,但是,他对金融的痴迷程度仍让他那虔诚、节俭的父亲感到非常吃惊。他的父亲从事的是替人理财的事业,却对积累财富本身没有任何的兴趣,他希望他的儿子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但是,他却发现他的儿子对金钱的力量非常着迷,像是被其咒语所镇住了似的。年轻的巴菲特不会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对他来讲,重要的是合理性、事实、数字和金钱。可这些性格特征使他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价值投资大师。

巴菲特简史

巴菲特八岁的时候,便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他曾说过,他在六七岁时就对股票产生了兴趣。“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种遗憾,那就是我没有更早一点就开始做股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升降的图表。“我对与数字和金钱相关的任何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巴菲特这样说。后来他把股票市场价格升降图表和大多数偏离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东西都叫做“小鸡走路的痕迹”。

巴菲特10岁的时候,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事情。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回忆说,在和姐姐一起走着去露丝黑尔上学的路上,“她总是提醒我说,我还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所以,最终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几年后,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的价格飞涨到每股200美元。

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以有利的平均价格买进或卖出股票以赚取高于平均价格的差价利得,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更加敏锐、精明得多。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巴菲特曾说:“我11岁时就对股票非常感兴趣,那时,我在哈里斯·尤浦汉姆公司打工,负责在木板上做标记。我父亲是那里的股票经纪人,我负责全面工作,从股市行情提示到绘制图形资料,所有的一切都由我来做。当做完这一切后,我就拿起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来读,阅读这本书就好像是在茫茫黑夜里看到了来自远处的灯光。”

巴菲特的母亲布莱恩特夫人回忆说,巴菲特始终都对股票市场怀有浓厚的兴趣,“对此我从未有过丝毫的怀疑,但也从未想到他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即使在当时,人人都承认他在股票市场方面有出众的才华和独特的见解”。甚至当巴菲特在他的卧室里开办他的合伙公司时,这一举动并未引起家人的反对。“我们当然认为,他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布莱恩特夫人说。

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卢米丝是一位从1954年开始一直为《财富》杂志撰稿的新闻记者,她说,少年时代的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尤其是对本·尼威特机器充满幻想。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卢米丝和巴菲特的联系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卡罗尔·卢米丝的丈夫约翰是纽约市曼哈顿区第一公司华尔街短期基金经理,他到奥马哈和巴菲特商谈完有关商业事宜后,对他的妻子说:“我认为,我刚刚见过的那个人是这个国家最精明的一个人。”

投资者菲尔·卡雷尔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他也称巴菲特是“美国最精明的人”,红杉基金会的比尔·瑞恩称巴菲特为“美国最精明的家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曾把巴菲特叫做“世界上精明的人”,总裁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官瑞奇·萨恩徒利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比沃伦·巴菲特更精明”。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14门课程的学习,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申请攻读硕士学位。他经常去奥马哈公共图书馆借阅有关商业方面的图书,并且尽可能多地掌握所能查找到的一切有关会计学和保险业的知识。

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男士接见了他。多年以后,巴菲特告诉卡罗尔·卢米丝说,当时这位哈佛毕业生对他的印象是:说是19岁,却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是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就随之破灭了,因为哈佛大学招生办绝无工作失误的记录,巴菲特的哈佛梦想从此也就告一段落了。

“在芝加哥,双方的会面大约持续了10分钟,然后就把我打入失望的深渊。”巴菲特说。哈佛大学的人说他的年龄太小,还不能进入哈佛学习,让他过一两年之后再报考。巴菲特在给他的朋友杰尔·奥瑞斯的信中写道:“哈佛那些家伙太自命不凡了,他们认为,我只有19岁,太年轻了,不能被录取,并建议我再等一两年。所以说,我现在面临着一个严酷的现实,因为我已经在此吃住有四个星期了。我父亲希望我能到某个研究生院继续深造。但是,我已很不喜欢这个主意了。”

两个星期之后,巴菲特再次在信中说:“说实在话,当我收到哈佛大学的来信时,我有点被打垮了的感觉。此后不久,我又等待着哥伦比亚大学的空白申请表,因为哥大有一个非常好的经济系。至少他们有几个教授是教授股票估价课程的大人物,像格雷厄姆和多德。”

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巴菲特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了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入学的通知。

1950年,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三年级的巴菲特阅读了本·格雷厄姆的另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倡导人们做“有价值的投资”。一个有价值的投资者总是以低于商业本身价值的价钱——也就是它的内在价值——购买股票。他总是想购买那些能以大大低于公司“相互影响价值”而抛出的股票。同时,格雷厄姆还认为只有当股票能以低于营运资本净值的66%的价格进行交易时,投资者才应该购买它。对于格雷厄姆来讲,安全可靠的投资要求高的财产净价值和低的利润,他强调股票价格和利率之间的适当比率。

《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为巴菲特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经商理念,即“只有在不受感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投资才是最明智的投资”。也就是说,投资不应受感情的影响,不要寄予赢利的厚望,不要有点损失就忐忑不安,更不要随大流,看别人购买就盲目地跟着购买。

格雷厄姆于1894年出生在伦敦一个从事小古玩生意的犹太家庭。他鼓励投资者关注商业的内在价值——也就是一个明智的商人愿意支付的东西。格雷厄姆曾经说过:“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他自己。”投资者还应记住“安全投资的极限”这一原则,要相信你所购买的股票价值远远大于你在股票市场所做的投资。只有购买股票的价钱以及股票本身的内在价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巴菲特后来说:“‘安全投资的极限’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几个字。”

在投资前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说像公司管理是否完善、股票价格、竞争能力以及特许经营权的持久性,等等。但是在价格问题上,本·格雷厄姆以下的这些话对巴菲特来说简直就像至理名言:当我们运用“安全投资的极限”这一原则来指导我们对于估值偏低的债券和廉价债券进行投资时,它的重要性就变得很显而易见了。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获取股票价格和体现公司内在价值之间的价差或是估定价格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就是安全投资的极限。

如果某些股票是以特别低的价格购进的,即使赚钱能力稍微降低一些,也不会妨碍投资所带来的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样安全投资的极限这一原则就起到了它真正的作用。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价值投资方面最伟大的实践者,就是因为阅读了这本书,使他有了对投资真谛的顿悟。“对我而言,这本书就好像是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遇到信徒保罗一样。”巴菲特对《奥马哈世界先驱者报》的记者罗伯特·杜尔说。

巴菲特曾经说过:“早在1950年这本书首次出版时,我就阅读了此书,当时我19岁。那时我就认为这是所有投资方面最好的书。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

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是《证券分析》这本专著的大众版。《证券分析》一书的合著者多德非常欣赏这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出现的新的错误。”

“我不希望听起来像是个狂热的宗教分子或是别的什么,事实上,它确实让我有些疯狂。”巴菲特对基金经理戴维斯这样说。

2000年5月,多德的女儿,住在美国旧金山的芭芭拉·多德·安德森把有她父亲亲笔注解的那本书的第一版送给了巴菲特。此书的赠送仪式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商学院进行的。巴菲特每隔两年都要在此做一次演讲。他回忆说,当他在这儿求学时,是多德这位哥伦比亚商学院的终身教授帮助他真正进入到商业投资这个领域。

为了说明这本书对他思想上的巨大影响,巴菲特回忆说,有一次,在为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反托拉斯事件作证时,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律师说,巴菲特的观点和书中的某一段落是有矛盾的。巴菲特反驳说,那位律师引证的那本书是由其他人供稿的第三版,巴菲特背诵的那段在该书的第一版中,第一版中只包括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文章。

巴菲特总是把《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作为任何一位成功的投资者必读的书推荐给投资人。他曾讲过,书的第八章讲的是投资者对于变化多端、不可预测的股票市场的态度,第二十章讲的是关于如何廉价购进股票的技巧,也就是“安全投资的技巧”。这两章是所有投资方面的建议中最重要的两条――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学会利用股票价格,不论是在股价高时还是低时,他都能够通过与真正的商业价值作比较后再来低价买进。

该书的第八章说,当开始考虑进入股票市场时,你应该想象得到,你在和“市场”做生意,但是,你要时时刻刻地观察它,因为它既会带给你无尽的财富,也会使你跌入债务的深渊。在这一章中,作者写道:“基本上,价格的波动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只有一个重要的含义,那就是给他提供一个低进高抛的机会。在另外一些场合,如果他能忘记股票市场,并且把关注长期赢利和公司的短期运行结果分开的话,他会做得更好。”

第二十章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股票价格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股票所代表的标的公司价值或是估定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安全投资极限。所以,安全投资极限取决于你所付的价格。极好的价格来自于低迷的股票市场。就像是基金经理克里斯·戴维斯喜欢说的那样:“在市场处于低落状态下赚钱,别人都会以另外的目光看你。”巴菲特同时还介绍了投资专家菲利普·费雪的早期作品以及约翰·瑞恩的《金钱的主人》一书。

巴菲特的学习成绩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是出类拔萃的,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商学院的经济学硕士学位。据说格雷厄姆在给巴菲特上过几堂课之后,他就相信年轻的巴菲特将会成为未来最伟大的金融学家。从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要求无偿为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但是本·格雷厄姆非常珍视他惯常的价格计算方式。他谢绝了我的要求。”巴菲特开玩笑地说。

遭到婉言拒绝后,20岁的巴菲特带着自己的硕士学位回到了奥马哈。在1951年至1954年间,巴菲特作为一名投资推销员,在父亲的经纪公司工作。

巴菲特的成功得益于他最初为合伙公司确立的投资原则:以真正价值为选择的标准,而不是以是不是热门股作为投资选择标准。正如他的导师格雷厄姆教导的那样,从寻找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入手,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而不在乎每日的市场行情。巴菲特对市场预测白眼相向,“股票市场预测专家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所谓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也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所以他最后离开了纽约,躲到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里去了。由此,他远离了市场,也因此战胜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