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原女杰:孝庄太后
39389100000014

第14章 在步步紧逼下的隐忍、退让

事情总是两面甚至是多面的,多尔衮既是个依靠,也是个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炸弹。庄妃对于多尔衮的这种集中权威、揽权专制的行为,如芒刺在背。豪格死后,庄妃更是担忧不已,因为制约多尔衮的力量又少了一个。庄妃已经觉察到,虽然多尔衮现在还不动声色,但是心中依然存在着称帝的念头。

环视四周,两黄旗大臣中的巩阿岱、谭泰等几位老臣已经背弃了当初的约定,转而投靠了多尔衮,虽然索尼、鳌拜、图赖等老臣还没有转投睿亲王,但是他们要么已经被革职,要么被没收家产,甚至连已经去世的图尔格也难逃厄运。

有些大臣已经吓得称病在家,不敢再有所举动。这些都让庄妃感觉到局势的不利,不禁打了个寒战。好在多尔衮不是一个莽夫,而是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历史曾经不只一次给过他黄袍加身的机会,他都在谨慎和犹豫的态度中错失良机。

庄妃为了保住儿子顺治的皇位,妥善处理好此时危急的形势,粉碎多尔衮称帝的阴谋,她决定采用韬光养晦的方法。从表面上看起来,她好像对多尔衮的行动置之不理,无动于衷,事实上,她这么做就是为了延缓麻痹多尔衮的神经,以免多尔衮对自己产生过多的戒备。因为如果多尔衮对自己过于戒备,就会加速自己和儿子的死亡。再有就是联络感情,她希望用感情来缓解作为叔叔的多尔衮对顺治的态度。此外,庄妃还不断提拔多尔衮的政治地位。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他的俸禄、冠服、官室之制,都比一般的亲王高级。有人说,他的府第“晕飞鸟革,虎踞龙蟠,不唯凌空挂斗,与帝座相同,而金碧辉煌,雕镂奇异,尤有过之者”。

第二年,根据赵开心的建议,多尔衮称“皇叔父摄政王”,对各项仪注进行了重新规定,几乎和皇帝的待遇一样了。

顺治四年(1647年),多尔衮又“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至此,他的权势和地位已经是高到不能再高了。朝中大权都集中在多尔衮手里,“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伊喜悦之人,不应官者滥升,不合伊者滥降,以至僭妄悖理之处,不可枚举。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竞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多尔衮的霸道也是出了名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埋没了他的文治武功。多尔衮推行的种种措施让国家的机构建设趋于完善,缓和了刚入关时满汉之间的激烈矛盾,为大清的江山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文治,他的武功也很让人佩服。在多尔衮的统一指挥下,大清铁骑纵横南北驰骋东西,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独立的部落,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劲的对手,得到了一个又一个富饶而广阔的领地。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大清江山是多尔衮率军打下来的。多尔衮的功劳越大,他的权力也就越大。虽然他口口声声劝诫群臣要忠于皇上,尊敬皇上,结果是更加的显示出他自己的权威。他的话就像圣旨一样,一言九鼎,无人敢反驳,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建造的王府非常华美气派,为了办事方便,他甚至把玉玺拿回家,以便随时能够取用。他有意让庄妃与顺治分开居住,使他们一个多月见不到一次面,用这种方法来弱化皇帝的权力。

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不好就是个害人的东西,终将会害人害己。多尔衮就是这样,当他权位过高后,他个人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得骄奢,多尔衮“于八旗选美女人伊府,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

他甚至还模仿明朝的制度,让朝鲜族为他进献美女,但在发泄完自己的欲望之后,他又嫌美女不够美,让朝鲜族再选美女送来。如此多次,搞得朝鲜族鸡犬不宁。

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多尔衮下令加派白银二百五十万两在承德修建避暑之城,他曾亲自到现场勘察。直到他最后死在那里,工程才停止。

这时的庄妃已经晋级为孝庄太后,这个时候,只有她是唯一能够制约多尔衮的人。对于孝庄来说,多尔衮不称帝,这就是最大的底线。对于体质不好的多尔衮来说,摄政后的操劳实际上严重加重了他的负荷,他曾无不感慨地说,如果让我做皇帝,而不是这样辅助幼皇的话,我何以能够得这样的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