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即位之后,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把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尔后,他将豪格害死,霸占了豪格的妻子。此后,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与他抗衡,他的权势越来越大。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孝庄表现得十分隐忍,甚至有史书记载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
福临被立为皇帝,最不服气的就是大皇子豪格了。但是,豪格并没有仇视自己的弟弟福临,却几乎把所有的怒气全都发泄到多尔衮的身上了。他咒骂多尔衮,说他不是有福之人,是一个身体有病患的人,一定不会得到善终的。这些听起来很毒辣的咒骂,最后竟然得到了验证,不得不让人慨叹命运的安排。
豪格的手下还是有一些力量的,他们纷纷聚集在一起,表示愿意为豪格卖力。只是豪格很陕就被多尔衮、济尔哈朗无情地排挤了下来,尤其是多尔衮,豪格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很想除之而后快。与多尔衮相比,豪格实在算不上什么对手,不管是论资历还是论智慧。所以,豪格注定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的。
顺治元年,和硕郑亲王主动退让,甘居于多尔衮手下。多尔衮一下子居于首位,辅政改为了摄政。为了加大自己的势力,他把自己认为可信的人全都安排进了三院六部。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要步步夺取中枢机构的大权,至少没有按时归政的意思。
大权在握后,他便开始大肆施展淫威,制造了迫害济尔哈朗、豪格以及两黄旗大臣的系列冤案,来扫除他篡夺皇位的障碍。
郑亲王退居二线后,多尔衮居于首席,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大权。这时他就开始进行报复活动,变得独断专行起来。首先,他将皇帝的长兄豪格废为庶人。在八月底迁都北京途中,为了确保两官皇太后和小皇子的安全,济尔哈朗特意临时改变了八旗原有的排列顺序,把自己所有的镶蓝旗放到了最前面,并用豪格的正蓝旗把两白旗隔开,防止途中小皇子受到意外。
济尔哈朗已经感到了多尔衮的狼子野心,担心他会采取行动加害小皇帝。这样做,也是他和皇太后商量的结果,只不过皇太后没有明说,借他的手执行罢了。一般情况下,两黄旗大臣也是不会允许这样反常规的安排的,但是这次他们知道济尔哈朗的用意所在,所以没有人提出异议。济尔哈朗还向两黄旗的大臣索尼、鳌拜、巩阿岱说过这样一句话,小皇子即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有人想篡夺就让人担忧了。他没有想到,他自认为是知心亲信的人中,那个曾与他们一起立誓誓死辅助幼主的巩阿岱,其实已经暗中依附多尔衮。
在到达北京后,巩阿岱就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多尔衮。多尔衮本来就对济尔哈朗怀恨在心,因为当初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时候,济尔哈朗先主张立豪格,后来又同意立福临,就是没有投多尔衮的票,多尔衮早就对此耿耿于怀。现在他又暗示多尔衮有篡夺皇位的野心,自己的野心被人揭示出来,多尔衮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运用各种手段,使得济尔哈朗被迫放弃摄政王的位置,降为了辅政王。这样还不够,然后他又搜集证据,制造罪名,对郑亲王进行迫害。接着,他又以谋立豪格的罪名,牵扯出一系列的大冤案。从郑亲王到两黄旗,最后矛头指向了豪格,紧锣密鼓地实施一网打尽的计划。
多尔衮顺势兴起了冤狱,他给济尔哈朗列的罪名是擅谋大事,指的就是当年他同意立豪格为君的事情。郑亲王受迫害的时候,两黄旗大臣图赖、鳌拜、索尼等人,也同时因为这一罪名受革职降罚等处置。豪格作为他最为憎恨的对象,自然免不了更严厉的惩罚。多尔衮多次派豪格去平定地方,豪格完成任务后,非但丝毫得不到嘉奖,还受到冷淡的对待。
多尔衮以人划分,只要曾经拥戴过豪格的或现在同情和维护豪格的人,都是打击的对象,都会因此获罪。豪格是主要的罪人,已经逃脱不了这场劫难。一天,多尔衮迫不及待地制造了针对豪格的一场冤狱,罪状完全是七拼八凑的。众大臣也一致赞同拟应处死,只是因为顺治帝的一再阻止,才使得多尔衮无法杀死豪格,只是将他幽禁起来,剥夺了他的所属人员。
后来豪格死于狱中,享年不过四十岁。多尔衮害死了豪格后,还纳其妃,并强行夺走了他的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