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本来也想在有生之年确定父死子继的立储制度,谁知道自己到头来却得了个毫无察觉的急症,没能留下只字片语,更别说什么遗诏了。他的本意应该是立自己的子嗣的,只是皇帝猝死,这个制度又从未实施,这就导致大清朝的权力机构一下子失去了平衡。
在通往权力之争的路途上,往往充满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险象环生。既然皇太极没有指定继承人,又没有明确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那就只能遵循旧例,由当年努尔哈赤定的规矩,由贵族诸王商量决定了。这就意味着继承人不一定非得从皇子中选择,在无形之中,这就加大了庄妃母子的压力。
但庄妃和福临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完全任人宰割的。毕竟福临在皇子中的地位还是很特殊的,福临的劣势是他年纪太小,优势就是他是正官后妃嫡出的皇子,福临地位高贵,这是年纪长于他的皇子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当时,麟趾官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虽然也是正官妃子所生,但是刚刚两岁。而其他的皇子均为侧妃和庶妃所生,竞争就稍显劣势。如果是在嫡出的皇子中选择继承人,首先轮到的名正言顺的就是福临了。皇太极死时,他的大儿子豪格已经三十五岁了,但庄妃的儿子福临时年六岁,因此豪格对福临继位形成了很大的竞争。
要是只有皇长子豪格这一个威胁,对于福临母子来说,也许还不会太焦头烂额,威胁还来自他的叔叔、伯伯。这些人在努尔哈赤的时代就出生入死,立下过汗马功劳,此时还年富力强的人不在少数。
与年幼的福临相比,他们的能力和名望当然会更胜一筹,这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睿亲王多尔衮和礼亲王代善。
礼亲王代善曾经是被努尔哈赤立为皇储的,而且实力也非常雄厚。他掌管着两红旗,似乎很有希望胜出。但是,有一点,他比皇太极还要年长,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就不问朝政,而且他的两红旗势力早就被削弱了。在他的儿子们当中,最有才干的岳托和萨哈廉英年早逝,剩下的硕托并不讨他喜欢,满达海初露头角,地位无足轻重。
他的孙子辈的阿达礼和旗主罗洛浑虽然比较上进,但是却被皇太极压制着。再加上多年的征战沙场消耗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和体力,更消磨掉了他对朝政的兴趣和对权力的欲望。此时的他思想渐渐保守,并没有对皇位抱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想安然地度过这场权力之争,保证自己能有一个平安的晚年。虽然此时两红旗已经丧失了竞争的优势,但是代善的态度,却对事情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除了代善,第二个最有实力的就是多尔衮了。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孩子,他的生母是阿巴亥。在多尔衮出生之前,努尔哈赤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小部落头领,而是统一了女真各部的“聪睿恭敬汗”,而且统一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多尔衮出生还不到一百天,努尔哈赤就率领大军进攻乌拉,也就是阿巴亥的母国。最终,乌拉灭亡了,阿巴亥母子的地位也令人担忧,很可能会被打入冷官。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冷淡他们母子,反而对阿巴亥更加宠爱。
多尔衮从小就聪明过人,很得老汗王的钟爱,努尔哈赤驾崩前甚至还传出过多尔衮即位代善辅政的传言。但在皇太极被拥为汗之后的九个时辰后,他的母亲阿巴亥就被迫自尽殉夫,多尔衮一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皇太极继位之后,虽然并没有向多尔衮兄弟们开刀,却通过三份效忠的誓词,把他们的地位贬低了很多。后来,皇太极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势力进行打压。但是,皇太极很明白,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是很难削弱最威胁自己权力的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的权力的。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皇太极打算拉拢和扶植一些跟自己没什么利益冲突的势力,多尔衮就在其中。
天聪二年(1628年)三月,多尔衮继任固山贝勒。此时的多尔衮只有十五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多尔衮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父汗已死,自己的母亲也被逼死,自己实在是孤立无援。
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多尔衮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智慧。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的脚步,唯皇太极之命是从,将自己的野心牢牢地掩盖起来。他事事以皇太极为中心,获得了皇太极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不断树立战功,在战场上显示出自己过人的才智。在一次战役过后,皇太极赐予他“墨尔根岱青”的称号,赞他“既勇且智”。
多尔衮很机敏,是满洲亲贵中唯一一个通满、汉、朝鲜三种文字的人。他勤勉政务才能又很出众,经常受到众人的赞扬。他不但智谋胜于其他诸王,又很英勇善战,统兵之才也很突出。在皇太极征伐朝鲜、收复蒙古各部,以及后来的对明朝用兵中都屡立奇功,可想而知多尔衮对国家政治的作用了。但是,皇太极并没有料到,多尔衮表面上看起来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背地里却逐渐削弱那些曾经打击自己和逼死母亲的人的势力。
总之,豪格、代善还有多尔衮,他们三个人各有长短,共同之处是他们三人都战功卓越、经验丰富,并且背后都有自己的势力作为支撑。
与他们相比,年幼的福临实在是太过渺小了,所以,福临要想登上皇位,实在是困难重重。
庄妃明白,要使福临顺利地登上皇位,这个时候她必须做出很多的努力。首先,她要征得两黄旗的支持,其次就是要拉拢多尔衮,让多尔衮支持福临,最后还要巧妙利用两派之间的矛盾,让其互相牵制。
此时的庄妃,经历了多年的宫中斗争,早就不是十三岁时那个年幼的小姑娘了,再加上多年的学习,早已有了皇太极的风范。十几年的宫廷生活,帮助姑姑处理后宫的大小事务,使得她在政治上日益成熟。此刻,她正不动声色地准备着。
庄妃密切关注着诸王大臣的谋立活动,首先两黄旗开始行动了,他们以国基未固,须立长君的名义,商量着立豪格为君,福临为太子。
掌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对此并不反对,多尔衮最为心细谨慎,因此行动也最晚。不过支持他的两白旗和镶红旗也并不示弱,一致拥戴睿亲王多尔衮。
庄妃清楚,要论实力,现在必然是睿亲王多尔衮。她感到多尔衮身体中蛰伏着一颗雄心,他的军事才能一步步地显露,几乎没有什么过失。因此他对大位绝非不动心,只是他行事素来谨慎多谋,善于审时度势,因此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是在暗中观察。
五天过去了,这五天以庄妃为首的后宫在幕后也做了积极的准备争取工作。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有发言权的各派势力也在紧密地磋商,各怀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