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上)
39553400000014

第14章 谁开了第一炮?(2)

如果说在丰岛海战之前,日本海军还是个战战兢兢的赌徒的话,丰岛海战就像给他们打了一针鸡血,让他们兴奋起来了。这场海战把“亚洲第一海军”的画皮给无情地剥了下来,它告诉了日本人北洋水师其实是纸老虎。因为如此大意糊涂的运兵计划就是在告诉日本人——北洋水师是用来检阅或者吓唬人的,掌握北洋水师的人其实没有将北洋水师用于实战的想法。这个推理是很简单的,北洋水师自济远以后已经有十年没有添置新舰了,除了舰龄已经13年的定远号和镇远号还能和日本海军对抗之外,在那个军舰和大炮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其余舰只已经不是日本海军舰只的对手了。

在这种情况下,往随时都会打起来的朝鲜前线增派援兵,居然不是北洋水师全军出动,李鸿章、丁汝昌究竟在作何打算?

丰岛海战留下了英国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这个问题。日本政府是7月28日才知道这件事的,一开始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是很慌乱的,生怕英国人趁机干涉。陆奥外相当天就召见了英国驻日代理公使瓦吉特,声称日本政府正在调查,“如果浪速号的行为有失公正,日本政府将做出相当数额的赔偿”。而英国政府也在8月3日召见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并发出照会说:“有关高升号被击沉一事,日本政府应该做好负全部责任的准备。”

但是在上海举行英国海军海事审判时,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却做出了东乡行为正当的证言。另外英国国际法权威、剑桥大学的维斯特雷克教授和牛津大学的霍兰德教授也发表了东乡平八郎没有违反国际法的文章,平息了当时英国国内可以说是汹涌的反日舆论。

斐里曼特尔和霍兰德的论点主要是船长是船上至尊无上的存在,在船长同意随行以后,清军的反抗就可被认为是一种绑架船舶的海盗行为,因此东乡炮击高升号只是对海盗行径的反应,和高升号的国籍无关。

这种论点是不是有道理是一回事,应该指出的是,其实英国舆论是伴随着这场海战的经过而在变化的。上帝只救那些自救的人。北洋水师在丰岛海战战前、战中和战后的表现使英国人得出了这场战争胜者必然是日本人的结论,而大英帝国是不会去支持已经注定会失败的一方的。因此英国才从一开始的略微偏袒大清的中立,转到了偏袒日本的立场。

丰岛海战,到底是谁先开了第一炮,是个一直在扯皮的问题。大清当然指责是日本在正式宣战之前偷袭北洋舰只,挑起了甲午战争。而国际舆论也同意大清的看法,因为从逻辑上来说,日本大本营发表的济远先向吉野开炮的说法很难让人接受。海战和陆战不同,舰只的吨位和火炮的口径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海战的结果。一艘两千吨级的小舰会率先向加起来超过了一万吨的日本舰队开炮,除非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一个非常好战的疯子。但实际上方伯谦是一个立即转身逃跑的角色,所以不可能会主动挑战日本舰队。而日本联合舰队在从此以后的所有战争中——从日俄战争到太平洋战争——都证明了他们一直是赌博出老千的角色。

其实,日本海军内部的说法也和军令部的说法不同。

后来的海军大臣、元帅海军大将加藤友三郎当时是吉野号的炮术长,第六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吉松茂太郎大将当时是吉野号的炮台长。后来当过扶桑号舰长的岛内恒太少将当时是吉野号的少尉候补生,他的回忆是这样的:“距离3000米的时候,舰内发布了‘开炮’的命令,炮台长让我去舰桥确认一下,我刚刚爬上舰桥,就被炮术长吼了一句‘还不快开炮’。”

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上午7点20分在丰岛近海远远确认了清国军舰济远和广乙以后立即下令战斗。7点55分开战,5分钟以后就只在硝烟之中寻找敌舰的踪迹炮击。此时广乙在我后部,急忙用左舷炮射击,可能因为被击中了,广乙驶向陆地。我开始追击济远,不久济远升起白旗。”

战斗以后,各级主官都要提交“战斗详报”,日本防卫省战史部现在还保存了当时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少将、吉野舰长河原要一大佐、秋津洲舰长上村彦之丞少佐、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大佐提出的战斗详报。

坪井是这样写的:“上午7时52分,大约距离3000米,我舰队先开炮,敌舰也立即应战。”旗舰的河原是这么说的:“点52分,在3000米距离,我左炮台向济远开炮,这是开战第一弹的猛击,接着向广乙开炮。”秋津洲的上村报告了在7点55分用左舷炮开炮。浪速的东乡也报告了在7点56分用左舷炮开炮。

所以原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编纂官、防卫大学教授、著名海军战史家野村实明确指出:“只要检查这些资料,就能相信是吉野号在丰岛海战中首先开炮,本来坪井航三司令官就误认为战争已经开始,济远和广乙是前来邀战的清国军舰,是军令部考虑到开战责任而隐藏了吉野号打了第一炮这个事实。”

其实,在丰岛海战已经过去110多年后的今天,继续争论是谁开了第一炮毫无意义。不如说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到为什么北洋水师不会开第一炮这个问题上。在当时明知开战已经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派小部队为援兵护航,致使1000余步兵和14门大炮损失殆尽。以至于在接下来7月29日凌晨5点10分开始的成欢之战中,本来就畏敌如虎的叶志超,在3000人对日军第十分旅团3500人的情况下,只用两小时就放弃了成欢,接下来在下午2点钟又丧失牙山。成欢、牙山之战,清军死伤约500人,而日军是82人。

如果给叶志超增加1200名援军和14门炮,当然不能保证叶志超就能守住成欢和牙山,但是结果不会那么一触即溃还是可以想象一下的。

但是现实不会给人想象的空间。

另外,以大打小、以众打寡的丰岛海战,是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大胜利?回答是,非也。三艘几乎全新的大军舰怎么能让一艘舰龄已经10岁的慢速军舰逃走了?这是战斗以后立即受到指责的地方。海军兵学校校长、一字纵队战斗队形发明者坪井航三少将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因为这种批评,在以后的大东沟海战时,日本海军将速度上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十

日清两国的海军起步时间相差不多,学的都是英国。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为什么日本就能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起强大的海军,甲午之时日本海军战胜北洋水师几乎如同摧枯拉朽?

有体制上的大原因,也有治军机制上的小原因。

其实丰岛海战先开炮的为什么是日本舰队而不是北洋水师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两支舰队的作战战术不一样。

日本海军大将中名列元帅府的有这么几位:西乡从道、伊东祐亨、井上良罄、东乡平八郎、有栖川宫威仁亲王、伊集院五郎、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岛村速雄、加藤友三郎、伏见宫博恭王、山本五十六、永野修身和古贺峰一。

除了山本五十六、战死的古贺峰一、三个宫家是皇族之外,其他的还都是有点影响力的,可能不太有名的就是岛村速雄和伊集院五郎。伊集院以后再说,其实岛村速雄可是个人物,配得上“元帅”这个称号。

如果说在组织上,日本的“海军之父”是山本权兵卫的话,那么在用兵战略战术上,岛村速雄可以说是日本的“海军之父”。

由于大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坂上的云》的影响,日俄战争时联合舰队先任参谋秋山真之的大名无人不晓。但是《坂上的云》给联合舰队参谋长岛村速雄少将的篇幅相当少,几乎给读者这么一种印象:甲午战争时联合舰队的先任参谋岛村仅仅是因为资历当了个参谋长,不知道到底干了些什么。

其实日本海军的战略战术都打上了岛村的印记,日本海军初期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战略战术,后来的失败也是因为不能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修改其战略战术。

岛村和加藤友三郎都是海军兵第七期的,这个海军兵第七期“又黄又暴力”,出的人不少,光海军大将就有4个。

岛村在1888年把自己的战略思想用一个动量公式表示在一篇论文《海军战术一斑》:f=mv2 。其中f是海军战斗力,m是战舰的吨位、火炮的口径等硬件指标,而v则是队形、速度、训练、指挥等软件指标。岛村的理论是,软件比硬件更为重要。

这种看法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捉襟见肘的穷国日本海军的注意。海军大臣大山岩(他也当过海军大臣,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和次官桦山资纪甚至于1888年6月在静冈县的清水特地组织过一次“清水会议”,召集海军主要将领和参谋本部海军部的参谋们来研究讨论这个题目。

会议结束以后还专门组织了演习来验证这种理论,并且编成了《海战演习教范》和《海军操典》。为了继续深化这种理论,从1888年8月开始,岛村大尉被派去英国考察,仅在英国地中海舰队的爱丁堡号巡洋舰上就实习了一年。日本陆海军的这种实习制度不错,和简单地派人出去留学不同,这种已经有实践经验的军官能够把外国军队的优点看得更清楚。

而且那次同时被派到法国的还有后来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吉松茂太郎。吉松茂太郎也是海军兵第七期的,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比较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不同。经过两人的讨论以后,发现法国海军的主要思想是:

1破坏敌人的通商航道比消灭敌军舰队更有利,所以法国舰队的目标不是敌军舰队而是敌国的通商航道。

2得到敌国的殖民地比消灭敌军舰队更有利,所以法国舰队进攻的目标不是敌军舰队而是敌国殖民地。

3不打无确实把握的仗,集中全力维持己方优势地位,寻找敌方弱点。

而英国海军的主要思想是:

1消灭了敌军舰队就能够控制通上航道。

2消灭了敌军舰队就能够得到敌国的殖民地。

3没有必要重视集中己方兵力,因为首先消灭对面敌人的结果肯定意味着最终占据优势局面。

结论是日本海军应该学习英国的“见敌必战”主义,因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因为日本不具备大英帝国的国力,所以日本必须更加坚持“见敌必战”,说穿了,就是一定要搞突然袭击,打闷棍,这其实是日本海军喜欢赌博出老千的真正由来。

岛村在英国总共待了两年八个月,回国后在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编制当时还没有的“战时编制”和“出师准备”的有关条例。

《镇守府条例》、《舰队条例》、《舰队职员条例》、《军舰职员条例》、甚至《海军礼炮条例》都是在岛村手上制定的。

甲午战争进入准备阶段以后,担任海大战术学教官的岛村速雄以少佐军衔担任联合舰队的先任参谋,这就说明了日本海军对岛村速雄理论的重视了,所以说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没有什么稀奇的,那是一种必然的动作。

反观北洋水师,在拥有了定远和镇远以后,在全部舰长都是英国留学生以后,在英国人帮忙制定了几乎所有操典条例以后,是不是真的有人在考虑这些操典条例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大清的这个北洋水师的作用就非常暧昧,朝廷出钱帮李鸿章养私兵,李鸿章根本就没有将其用于与欧洲国家进行实战的想法,中法战争中海战的结果更加坚定了李鸿章的信心。而对于日本,李鸿章从不相信日本敢于开战以至于后来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更加给了日本海军实践其f=mv2,的机会。

大老板如此,北洋水师本身就更加不会去考虑真实的作战了。和频繁地在研究作战的日本海军不同,人们看不到北洋水师有什么作战的理论研究,因此战端一开,北洋水师就处处受制于人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