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67

第67章 延安——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发祥地

武娟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孕育了许多新的生命,新中国的气象事业也是在这片圣土上诞生的。

1945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延安清凉山举办了第一期气象人员训练队,学员毕业后被派往解放区建立起6个气象观测站。同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延安创建了延安八路军气象台,人民的气象事业由此诞生,不断发展壮大。

一、延安时代气象事业创建的历史背景

延安时代的气象事业首先是为了军事活动的需要创建和发展的。

1944年,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作战,取得节节胜利。在敌后建立了大片根据地。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战场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在昆明、咸阳、衡阳等地驻有美国空军,他们担负着轰炸华北、东北日本占领区及日本本土的任务,迫切需要我敌后根据地的气象情报。在美国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蒋介石被迫同意美军在延安设立观察组。美军观察组于1944年7月22日正式飞抵延安。同年秋,经我方同意,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建立了气象台。同时,提出要在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气象台、站,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来往于延安和各根据地的飞机飞行气象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我方军事情报。经过多次谈判,最后达成由我方指派人员组建,美国协助并提供设备的协议。1944年秋,美军观察组就在延安北关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驻地设立气象台(现为延安中学)。气象台只有六七人,他们主要任务是进行地面气象观测,无线电探空,无线电测风,制作航站预报,对来往于延安的飞机提供气象保障。

二、延安清凉山气象训练队的创建

1945年3月,中央军委三局气象训练队在延安清凉山下开学,它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无线电通讯训练队中的第四区队。通讯训练队队长是刘克东,气象训练队队长由学员高平兼任,教员是一名美军气象人员和我军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专业的张乃召。学员有20余人,学习的课程有气象课,无线电通讯技术,报话机的性能及使用。这些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各地从事气象工作,他们是我党我军第一批气象工作者。

1945年5月,为了保障美军飞机来往延安的飞行需要,中央军委从清凉山气象训练队抽调3名人员在边区建立了3个气象观测站:定边观测站是周文彩;米脂观测站是房士奇;庆阳观测站是张升富。1946年三四月,定边、米脂和庆阳观测站根据八路军总部通知先后停止观测,人员回到延安,另行分配工作。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刘邓大军抗日战争期间在敌后开辟的根据地。为了支持美军从中国内地对日军占领区及日本本土的军事目标实施轰炸的飞行需要。1945年,中央军委从清凉山气象训练队中抽调了3名学员到晋冀鲁豫根据地组建了3个观测站:晋冀鲁豫军区涉县赤岸测站是葛士民;冀鲁豫军区清丰县观测站是胡友训;太行军区观测站是王振海。他们每天早晚两次将气象情报用密码电报发给延安的八路军总部和美军观察组。1946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各观测站停止了气象观测,人员另行分配工作。

三、延安气象台的创建及工作任务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观察组气象台的使命即告结束,9月,美军人员即将撤离延安。中央军委决定在美军气象人员撤离之前,培养一批我们自己的气象干部并接收美军观察组气象台。于是从延安自然科学院、边区政府等单位抽调了一批年轻干部,先后11人(张乃召、邹竞蒙、周鲁女等)组建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气象台——延安八路军总部气象台,由中央军委领导。

这些干部到气象台后,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短期培训,即投入了紧张的业务值班工作,并坚持有计划地学习无线电报务、机务和天气学知识等,他们为我党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延安气象台的主要任务是每日进行地面气象观测,经纬仪观测及高空风和无线电测高空风压、温、湿。地面气象观测每天三次(08、12、18时),有飞行任务时进行加密观测,有时甚至15分钟观测一次。探空观测每天进行两次。另外,还要进行两次经纬仪观测。全台工作人员对技术精益求精,工作认真,多次受到通报表扬。

延安时期,气象台的预报服务工作主要是为航空飞行活动服务,气象台观测的数据每天都发往北平和重庆。1945年8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主席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同志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军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1日毛泽东一行安全返回延安。延安气象台人员与美军气象人员一起圆满完成了这次专机飞行气象预报任务。

此后,延安气象台还多次成功地为我党领导人专机飞行进行了气象预报服务。

四、延安气象台的转移

1947年3月,胡宗南对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猖狂进攻。延安气象台也随中央机关一起于3月14日撤离延安。气象台将所有的气象书籍和资料以及轻便气象仪器全部带走,把制氢缸、探空仪备件等就地掩埋。撤离延安后,延安气象台改称军委气象队。

从1947年3月到1949年,延安气象台人员先后进行了四次转移,行程2000多公里,转移途中历尽艰难险阻,他们身背仪器踏过了千山万水。1947年6月-1948年2月,气象队在山西临县王家沟驻扎八个月,1948年2月-8月,转移到河北平山县王家沟驻扎五个月,1948年8月调往华北电专。1948年秋冬,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一些大中城市相继解放,城市接管工作成为突出的政治任务。延安气象台人员也先后参与了接收各地国民党气象机构工作。他们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留用人员,保护气象通讯教材,恢复工作,培训人员,为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延安气象台人员调往北平。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邹竞蒙等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气象监测工作,准确提供了天气预报和情报,保证了多机种大机群的编队准确、整齐、按时通过天安门上空。

五、今日延安气象台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的气象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由原来的一个气象台发展到现在13个站。特别是近年来,经过队伍结构调整,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气象技术人员队伍,进行了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装备了各种先进的观测仪器和现代化设备。气象全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人民气象事业从创建到今天,已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50多年来,人民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50多年的历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气象事业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我们应总结其宝贵的经验,弘扬老一辈气象工作者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优秀品质和创业精神,使延安时代的光荣传统在气象事业中进一步发扬广大,代代相传,推进我国气象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