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竹梅
在边区军民开展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曾涌现出许多劳动英雄和模范人物。我这里要介绍的是一位被毛主席亲笔题词为“无限忠心”的胡起林同志。
胡起林1905年5月出生在陕西横山县响水乡胡石畔村,由于家庭贫寒,生活所迫,13岁起就参加劳动。1931年逃荒来到延安市碾庄乡张行庄村,以揽工种地为生。1935年5月在本村组织赤卫军和贫农会,被选为赤卫队分队长,从此参加了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赤卫队分队长、乡主席、区主席、县政府四科科长、县委书记。1951年至1975年任延安地区民政局局长,地区革委会政工组长等职务。1975年离休。1985年12月9日在延安逝世,享年80岁。
胡起林从小受苦受难,历尽艰辛,参加革命后,他以一颗赤诚的心献身于革命事业。他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成绩。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进攻和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边区经济和财政遇到了极大困难。在大生产运动中,怎样使来到延安的难民不要政府负担,从一无所有,变为丰衣足食,并能在大生产运动中上缴公粮,为政府渡过难关发挥积极作用,是一项艰巨、复杂、繁重的工作。胡起林同志在这一工作中首先提出了变工、札工这些民间原有的劳动组织形式,开展劳动互助,并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开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帮助群众安家落户,进行各方面的调剂工作,以群众力量解决群众困难。仅一两年工夫,使延安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变成丰衣足食的新村庄,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线。在组织难民开展劳动竞赛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抓改造“二流子”工作。他根据“二流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特点,采取说服教育和强制手段相结合等方法,使一些曾经有名的“二流子”改造成为边区模范人物,受到政府的奖励。其次胡起林同志还能出色完成政府的运盐任务。食盐是生活必需品,是边区经济贸易的主要来源。胡起林同志积极安排筹划,起早摸黑下基层,他亲自负责的一个区,在全县的运盐工作中成为先进区,又一次受到表彰。
胡起林同志为什么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1943年2月3的《解放日报》社论对他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他之所以成功,主要并不是客观条件有利,而是因为他们能认清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寻出当时当地和自身的具体特点,一切经过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并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来组织工作……就是创造性的马列主义精神辉煌范例。”
1942年10月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的高干会上,选出了22位生产英雄,胡起林就是其中之一。就在会议将要结束之时,毛泽东主席在一片掌声中来到他们中间,看望他们。主席首先向他们行了一个礼,大声说:“感谢你们这些劳动英雄。”大家激动地拼命鼓掌。主席刚坐定,一眼就认出了胡起林,并叫出了名字,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听说秋里送公粮,你一回扛两袋伤了腰腿,治好了吗?”一股暖流涌向心头,胡起林激动的浑身颤抖,急忙回答:“治好了,是政府花的钱……主席,明年春上,我还能耕地,种庄稼。”听了他的话,主席也被憨厚朴实的胡起林感动了,对工作人员说:“拿笔墨麻纸来。”就在边区自造的粗麻纸上亲笔写下了“无限忠心。赠胡起林同志,毛泽东”。胡起林已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时掌声四起。接着主席在讲话中,特别表扬了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心的事迹,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从此,胡起林的名字如同他的先进事迹,不胫而走,传遍了边区内外。
胡起林同志用“无限忠心”这四个字严格地要求了他的一生。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能遵守党的纪律,坚持真理,作风正派,品质高尚,经得起任何考验。在他的一生中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在访问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反映他做出有辱党的事,听到的都是赞扬声,夸奖语。有些同他工作过的同志说起他,感慨地说:“胡起林同志一生是当今社会共产党员百里挑一的好同志,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胡老虽然离开我们10多年了,但他为共和国所做的贡献,将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