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39748200000065

第65章 古今联事(1)

孟昶题符

“桃符”神像可以祛邪,最早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的是五代后蜀主孟昶。

宋人张唐英《蜀祷杌》载:蜀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楹联,对联这一文体便诞生了。

撰联息争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山前的躬耕处卧龙岗,一向都有湖北襄阳及河南南阳之争。

清代咸丰年间,河南南阳知府顾嘉衡在南阳卧龙岗撰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意为人们应该追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而不必一味追寻隐居之地。

状元梁灏

北宋梁灏年轻时屡试不中,终于在82岁高龄时中了状元。他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一副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这副对联和自己比辅佐周文王的姜尚(太公)大两岁,但比传《尚书》的伏生成名时还要年轻八岁呢。

药名巧对

民间流传这样一副对仗工整的中草药名对联:

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常山”,是三国蜀国赵云的故乡,在今河北,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全联。包含了稚子、牵牛、熟地、将军、打马、常山六种中草药名,稚子,就是枸杞子。将军,就是大黄。打马,就是藩打马。可谓药名巧对。

兄妹相戏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邀友人黄庭坚来家做客,苏小妹见东坡出门迎接,便随口出个上联戏谑:

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为“朋”,“邀双月”就是“邀朋”。东坡听后回头看到小妹坐在窗边捉虱子,于是应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

“风”的繁体为“風”,“風”去掉左边一撇,便成了“虱”字,“捉半风”就是“捉虱”。

佛印巧对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聪明绝顶,才思敏锐。一天,东坡的诗友佛印在苏家与东坡饮酒谈诗。小妹听佛印说什么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就想嘲讽他一下,写了一句上联递给哥哥,苏轼将上联转交佛印。佛印看到: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知道苏小妹是要借对联挖苦自己,于是立即写下下联相讥:

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

苏轼见后大笑,佛印、小妹亦相视而笑。两人旗鼓相当,都不曾占到便宜。

住持讨讽

一天,苏轼到一座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住持品行不端,心中不免厌恶。但那位住持却对苏东坡慕名已久。他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硬要苏东坡留下墨宝。

苏东坡想要挖苦这位住持,于是写下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这副对联暗含两个字谜,谜底就是“秃驴”二字!那位住持不知其中玄机,将对联悬于高处,人们看了之后都忍俊不禁。

刁氏巧对

北宋梅尧臣以诗闻名,仕宦三十年,终不得一官职,于是受敕修书。他对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妻子对曰:

君于仕宦,何异鲇鱼缘竹竿乎?

“猢狲入布袋”,比喻“钻进去易,爬出来难——憋闷煞人也”,形容编书的艰辛;“鲇鱼缘竹竿”以喻“爬上去难,滑下来易——折磨煞人也”,形容仕途的坎坷。两联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州官放火

宋代有一位州官名叫田登,因自己名登,就对发音为“登”的字格外避讳,听到有人发出此音,就要重打。

一年元宵节要放花灯,但是因为田登避讳,于是全城贴出的告示上写的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放灯”写成了“放火”。于是有人写一副对联嘲讽:

只准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此联成为讽刺酷吏的真实写照。

嘲鼎芬联

清代贪官梁鼎芬在湖北任职时声名狼藉,当地有人撰写一额一联送给他以示嘲讽,匾额写道:

梁上君子。

对联写道:

一日难支,足下分开两片;

念头太错,颈上须防八刀。

横额嵌其姓“梁”字,上联“一日”下加“两片”,合起来为“鼎”字;下联“念”同“廿”,代草头,下加“八刀”,合起来为“芬”字。此联使用拆字法,嘲讽“梁鼎芬”其人。

捣蒜抽葱

明代成化年间,太监汪直专权,朝野官吏对其多阿谀逢迎。所到之处的都宪、侍郎等接待的礼节更是极尽巴结之能事。

时人对此十分鄙薄,有人写下一联讽刺这些趋炎附势之辈:

都宪叩头如捣蒜;

侍郎屈膝似抽葱。

联讽尚书

明代南海人霍韬是正德年间进士,而且为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官至礼部尚书协掌詹事府事。

一次,他想在一座寺庙上建私宅,请当地县令把僧人赶走。僧人无奈,离开时,在墙上题写了一副对联:

学士家移和尚寺;

会元妻卧老僧房。

对联既是写实,更巧妙地含有尖锐辛辣的讽刺。霍韬看到后,感到羞愧万分,立即打消了建私宅的念头。

白衣大人

徐晞上任,守令带领诸生出门迎接。诸生认为徐晞出身贫寒,非常看不起他,对徐晞特别没有礼貌。守令对此非常恼火,就出联讽刺诸生:

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诸生面面相觑,没有人可以对得出下联。而徐晞随即答道: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诸生无不惊叹,对徐晞再也不敢小觑了。

联戏太监

清代大家纪晓岚初进翰林院时,并不引人注意,太监总管也不认识他。

一次,太监总管看见纪晓岚身穿蟒袍,手拿折扇,便出了一上联嘲笑他: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这上联中嵌春夏秋冬四季。因为老太监是南方人,纪晓岚便随口答道: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老太监听后面红耳赤,才知道碰上了高手。

联刺富商

明代有一名富商想附庸风雅,托人请唐伯虎为他家写春联。唐伯虎知道此人是无赖,后来因为贩卖私盐暴富,就心生一计,信手写下一副对联:

生意如春风;

财源似流水。

表面上好似写生意茂盛,财源滚滚。暗地里却喻他的生意财源有如春风流水,一去不还。那富商看了眉开眼笑。唐伯虎心生厌恶,又写下一联:

门前生意,恰似夏夜蚊虫,输进输出;

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好友相戏

宋代陈亚(字少卿)与蔡襄(字君谟)两人是同时代人,而且非常要好。有一天,蔡襄用谑语嘲弄陈亚的名字:

陈亚有心终是恶;

陈亚应声对曰:

蔡襄无口便成衰。

财主受辱

明朝才子祝枝山,善写春帖。一年,他应邀为一家姓钱的老财主写下了两副春帖:

其一: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其二: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春联贴出后,老财主非常生气,责问祝枝山为何诅咒他。祝枝山笑说:“第一帖应该这样读: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第二帖则为: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老财主明知道自己受到侮辱,却也拿祝枝山毫无办法。

乾隆贺喜

乾隆皇帝某次出巡江南,途见一农家操办喜事,于是送上三个铜钱和一句上联,上联是:

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谁知主人也是个知书才子,随即对上一句:

两间茅屋迎宾,怕穷莫进,进为贪吃。

养鸭将军

清代武将陈海鹏,字程初,提督练兵,居住在长沙。因其住地邻近湘江,便引水辟为新河,并在河里养了很多鸭子。

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他便杀鸭招待。有人得知此事后,写下一副对联开个玩笑:

欲吃新河鸭;

须交陈海鹏。

陈海鹏去世后,他的孙子继续放鸭。于是又有人在前联的基础上分别续了一字:

欲吃新河鸭子;

须交陈海鹏孙。

醉对张灵

明代画家张灵与唐伯虎是好友。他能诗善对,性好饮酒。

一年春天,唐伯虎和张灵郊游,到中午时分,二人进了家酒店,却发觉小店的酒极好。于是二人喝得酩酊大醉,张灵醉倒地上,喃喃自语地说:

贾岛醉来非假倒;

唐伯虎听得张灵的上联,竟对出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张灵躺在地上大笑:“好,对得实在太好了。”

巧对太监

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太监到杭州办事,受到管理该城北关的南工曹与管理南关的北工曹的盛情款待。酒席上,太监雅兴大发,想戏谑一下这两个地方官,于是出一则上联: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两个地方官知道太监是借着酒在揭他们的短,于是,知道太监底细的北工曹,立刻对出下联: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板桥自寿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官清廉,为人耿直,因赈救饥民冒犯大吏而被罢官。六十岁时,他写了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父子对句

袁枚的儿子袁桐,像袁枚一样聪明,喜欢读书写诗。一年重阳,袁枚带儿子登高到达山顶后,见天下万物尽收眼底,不觉吟道:

家有登高处;

袁桐听了父亲所吟,想到自己的学堂乏味生活,于是答道:

人无放学时。

袁枚听后哈哈大笑。

数字妙对

有个秀才误了考期,苦苦哀求主考。于是主考出联要他对,对上便准他补试,让他以“一”到“十”这十个数作个上联。秀才借机说明迟到原因:

一叶孤舟,坐上二三个骚人,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听后心中称奇,让他自己再对出下联,秀才又将“一”到“十”倒过来用了一遍:

十年寒窗,进过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而今一定要中。

伯虎赢佩

唐伯虎小的时候,有客人到他家做客。唐伯虎的父亲很高兴,拿出果品招待客人。其中一位朋友顺手捻开一粒炒豆,说道:

炒豆捻开,拋下一双金龟甲;

谁知话音方落,唐伯虎便手举甜瓜,说道:

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

众人一听,尽皆吃惊,想不到唐伯虎对得又快又工整。朋友笑着说:“这孩子果然聪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