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39768100000023

第23章 人生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2)

更糟糕的是,人们也会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或者怀疑别人。但是,也常常摸着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是否戴了有色眼镜;更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长久这样折腾下去,不免会使人身心俱疲。

产生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的逻辑推理,这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很强烈的心理行为。人们往往从一个人存在某种品质为出发点,而这种推理上的偏差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偏见。然而,所有的事物都有着矛盾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客观而全面地看待问题。对于一个人,我们应该同时看到他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夸大了他的缺点,那么偏见就应运而生了。因此,大家应该努力擦亮自己的双眼,去多多寻找他人身上的亮点。

烦恼解决不了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谁又能够没有烦恼呢?

说得夸张点,生活原本就充满了各种烦恼,而对于绝无烦恼的世界渴望,恰恰正是其根源。

这不是无可奈何的讽刺,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可是面对烦恼,我们若只是用自甘平庸、自甘堕落的心态去积攒,就会产生满是郁恼的心结。而这种心结会使我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思绪不能归整,如同孑然一身行走于无边无际的沙漠,没有方向地乱撞,最终只能招致自我的毁灭。

不错,终日沉浸在烦恼中,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烦恼只能用精神力量去化解,所以对待烦闷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必将烦恼看得过重,其实烦恼也是一种磨炼、一种比较、一个偶合、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一种对自己品格、素养、才能、意志的检查和考验,它能使一个人得到非如此而不能得到的东西。

克服过分的天真,克服软弱的浪漫,摒弃自我陶醉的良好感觉,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把烦恼当做脸上的灰尘、衣上的尘垢,随时洗拂,常保洁净……

这不正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吗?

你的烦恼是自找的吗

从前,有一个老人非常喜欢留胡子,他的胡子甚至足足有一尺长。老人十分自豪,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梳理自己的胡子。有一天,老人正在门口边晒太阳边整理自己的胡子,一个小朋友好奇地看了一会儿,突然问他说:“老爷爷,您这么长的胡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呢?”老人一时想不起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老人又想起了小朋友的问题。他先把胡子放到被子外面,觉得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放到被子里面,仍然觉得难受。

就这样,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一整夜他都没有睡,一直在想:以前睡觉的时候,胡子到底是怎么放的呢?

过了几天,老人剃去了胡子。

人的一生之中有着许多烦恼,其中大多数烦恼不消细说,但有一种烦恼却不得不说,那就是“自寻烦恼”。就如同故事里的老人,胡子因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小朋友的天真问题,竟被割去。忧从何来,忧从心来,胡子剃去了还会有别的烦恼,而这种烦恼显然是最没必要的。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7天所有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到了第三周的星期天,他在实验者们面前打开这个箱子,逐一与实验者核对每一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烦恼并未真正发生。接着,他又要求实验者们把那剩下的烦恼重新丢入纸箱中,等过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三周后,心理学家与实验者们惊奇地发现,那些烦恼对于实验者们来说已经不再是烦恼了。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发现,烦恼在很多时候都是人们自己找的,而这就是所谓的“自找麻烦”。据统计,一般人的忧虑中有92%从未发生过,而剩下的8%则是能够轻易应付的。那么,大家还烦恼什么呢?

换个角度看问题

从前,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了一家雨伞店,二女儿则开了一家洗衣店。天晴的时候,老太太忧心忡忡,别人问为什么,她回答说:“我卖雨伞的大女儿生意肯定不好了,我真的很烦恼。”但下雨时,老太太也不高兴,她说:“我开洗衣店的二女儿生意不好,洗好的衣服晒不干。”于是,老太太终日被烦恼困挠。

一位邻居觉得好笑,便对老太太说:“下雨的时候,你想想大女儿的雨伞好卖了;天晴的时候,你就想想二女儿的洗衣生意不错。这样想的话,你不就天天高兴了吗?”老太太听了邻居的话,天天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一位教授在讲课前先提了个问题,雨后的彩虹是圆的还是半圆的?多数人的回答是半圆的。教授笑着摇摇头说:“很多人觉得彩虹是不完整的半圆,因为他们是从地面看彩虹;然而,在飞机上从上往下看,彩虹是圆的。由于观察的高度、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彩虹形状是不同的”。

太阳最早落下的地方,往往也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什么事都是相辅相成的,烦恼与快乐也是相依相伴的。不少人只知道生活有烦恼的一面,而不知道生活也有快乐的一面。因此,当你为一件事烦恼时,不妨想想这件事为自己带来的好处吧。

究其根源,解决烦恼

什么是烦恼?佛家言:“烦恼就是无明。”无明即为不知不觉的存在,冥冥之中的因果定律。一人一个性格,一人一种命运,不顺达时出现的种种烦恼,使自己的心情不好、烦躁;然后,再用其他的烦恼代替这种烦恼,如跳舞、娱乐等,用另外一种无明烦恼来取代眼前的无明烦恼,进而表现为千差万别的性格,千差万别的习气,千差万别的命运。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因为只有找到根源,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一般来说,常见的烦恼根源有以下三种。

1.过于“执著”

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会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著,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困。这就如同铁链子能锁住人,金链子一样能够束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人生不管遇到顺逆之境,都要懂得转境,而不可过于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于一个“转”字,即要“转法华”,而不要“被法华转”,也就是不要过于执著。能够不怕烦恼,不过于执著,自可安然自在。

2.看不开

世间上有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烦恼了半天,却什么事也没发生。不少人因为小事看不开,钻牛角尖,自然“烦恼绵绵无绝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够看得开、看得透,能对一切吉凶抱着超然洒脱的态度,就不会自寻烦恼。

3.自私自我

人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烦恼的根源,“我爱”、“我要”、“我欢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与人对立、冲突,因此“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一个人起心动念时,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于人,就会活得轻松、踏实。

此外,远离烦恼、克服忧虑的一大秘诀,就是养成一种超然的态度,把心头泛滥的愁烦看作东流的江水,不任凭自己沉溺在里面,常常把心神集中在现实和身边的事物,并且务必养成凡事感恩的习惯。有时,我们的心虽如置身在严冬的黑夜中,但一定要让自己把值得快乐的理由一一写下来,因为这样可以引导我们快速从忧愁的迷宫中脱身。

放下消极的抱怨

同年同月参加工作,他人提职加薪,自己踏步不动,我们会抱怨;同等学力同个部门,他人评上职称,自己无缘问津,我们会抱怨;同校同班同专业,分配时他人去了效益好的单位,自己却到了十分清苦的单位,我们会抱怨;同职同薪同人口,他人是宽房大屋私家车,个人却陋室僻巷日子紧,我们会抱怨;甚至人家孩子考上学,身体不如人家壮,脸蛋不如人家靓,宠物不比人家乖,乃至连阴天、顶头风、自行车慢撒气、吃热豆腐烫了嘴等,我们都会抱怨。

凡此种种,毋庸备述。环视相交,多见抱怨之人;街谈巷议,常有抱怨之事。

然而,大家是否想过,这样的抱怨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呢?

从生理上说,抱怨会使代谢紊乱、情绪烦躁、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对身体的损害是无疑的;从处世上论,抱怨会令人思绪混乱、丧失冷静、考虑欠周、办事莽撞,时常说出不理智的话、办出不冷静的事来。

由此可见,抱怨有害,而且害莫大焉。

抱怨令我们失去了什么

一个女孩对她的朋友说自己太伤心了,因为就连最亲密的人也不能包容她的脆弱。原来,女孩向男友“袒露”痛苦,而他一点都不理解,反而指责她。这让女孩非常痛苦,她觉得这样的爱情没有什么意义,很想分手。朋友很奇怪女孩的男友说了什么话让她印象深刻,她想了想说:“男友说受不了我总是抱怨,总是看到消极的一面,而对积极的一面视而不见。”

因为知道女孩有一个总是在抱怨的母亲,所以朋友笑着问女孩:“你男友对你抱怨时的态度,像不像你对你母亲抱怨时的态度呢?”

“噢,是啊,那是一模一样的!”女孩惊叹道,她饱受自己母亲总是抱怨的折磨,但却没想到,自己在这一点上也像足了母亲,也总是对生活中的一切进行抱怨。女孩仔细地想了一想,自己对母亲的第一感觉就是烦,然后就是想逃跑。

女孩突然发现,其实母亲根本不想改变什么,而仅仅是在抱怨。小时候,她一听到母亲抱怨就想努力去改变,消除母亲抱怨的根源。但是,每当事情发生改变时,她就会发现母亲自己则会使事情回到以前的样子。

母亲向女孩抱怨的主要内容是,你的父亲不顾家,你的父亲是一个自私的人……一直以来,女孩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大学毕业后的一天,女孩突然明白,父亲的不顾家和自私好像是母亲惯出来的。比如,母亲总抱怨父亲不给钱,但是她却从来不主动找父亲要钱,而且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记得,如果父亲给家里钱,母亲也总是往少里要。

想到这些时,女孩觉得很可怕,她实在难以理解母亲到底在追求些什么。母亲好像只是在追求抱怨似的,为了能“玩抱怨的游戏”,她什么都能够忍受。

并且,生活也真如母亲所抱怨的那样,她身边的人都变得有些“忘恩负义”,包括女孩自己也想逃离母亲,变成一个她口中的“狼心狗肺的孩子”。

或许我们也总是在下意识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总是抱怨,并且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可怜的角色,甚至我们要的并不是生活或事情的好转,而只是“抱怨”本身。结果呢?抱怨的内容越来越变为现实,于是我们开始抱怨得理所当然,然后再去寻找新的抱怨点,而新的抱怨点也会渐渐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啊!

更严重的是,或许身边的人一开始还会报以同情的态度,可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情绪是谁都受不了的,于是慢慢地,连能够听我们抱怨的人也没有了。

与其抱怨,不如改进

一个女孩去应聘,一路上过关斩将,进行的非常顺利,终于到了最后一步——老板面试。老板原本对她很满意,可一看她的简历,却马上改口道:“对不起,我们不能录用你。因为你连自己的简历都保管不好,我们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给你呢?”

原来,早上女孩走得急,一不小心碰翻了茶杯,不少茶水都洒到了简历上,再重做一份已经来不及了,她只好带着那份满是水渍、皱巴巴的简历前来应聘,谁知问题就出在了这上面。女孩向老板解释了缘由,可老板却依然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

回家后,女孩并没有如大家想像的那样大哭一场,或者埋怨那个老板小题大做,不通情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非常认真地用钢笔重新抄写了一份简历,并给那家公司的老板写了一封信,“贵公司是我心仪已久的单位。您对我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正反映了贵公司在管理上的认真严谨、精益求精,而这也是贵公司长久以来保持兴旺发达之所在。我一定会铭记您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女孩发自肺腑的话语、详略得当的简历以及娟秀清丽的笔迹,让那个老板的眼前顿时一亮,当即打电话通知她第二天来公司报到。

女孩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因为她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老板的不近人情,而是立刻采取补救措施,为自己创造新的机会。不要抱怨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因为“存在就是合理的”,你所受到的待遇是有它“存在”的背景、条件及原因的。一个失败的人,自身肯定会有欠缺的地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而一旦你自己改变了,一切都有可能改观。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失败者总是找借口,成功者永远找方法。”这里所说的借口,无疑是抱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失败面前,不少人总能找出各种借口,编织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懦弱、错误及无能。习惯抱怨的人,几乎都拥有同一个“白日梦”,即认为自己应该顺风顺水,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享受美好生活。所以,当他们发现现实并不如自己所愿,或者曾经付出的一些努力并没有收获时,便开始变得怨天尤人,没有自信,而抱怨就成了他们逃避残酷现实、企图找回自我价值的工具。

借由抱怨来逃避现实的人,往往只对寻找外界的不利因素感兴趣,认为不顺利都是由这些不可控的不利因素造成的,所以不会去设法改变现状。

这种习惯性的自我保护,会使他们失去责任感和行动力,于是这些人永远也不可能会成功。如果想要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与其浪费时间来抱怨,不如学学上面故事中的女孩,想想如何来改变一下现状,努力寻找一下改进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