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39997100000012

第12章 语言魔法,这样说话更易走进孩子的心(2)

一个朋友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小的时候,家里来客人,因为害羞,他总是不敢跟客人打招呼,而是躲进房间。因此,他总是被父亲责备,有几次还被父亲打骂。后来,父亲强硬地规定他,每天看到父母进出门,必须打招呼,有客人来家里也必须出来相陪,直到客人离开。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终于达到了父亲的要求。每天父母上下班时,会向父母打招呼,有客人来家里时,会坐陪到客人离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内心并不快乐,他怕听到开门声,怕家里有人来做客。

直到长大成人,朋友自己也成了爸爸,每次回到父母家里,他对父亲还是心怀敬畏,除了打招呼之外,什么也不愿与父亲谈,年老的父亲大概也感受到了儿子的敬畏。家里只有父子两人的时候总是无话可说,十分尴尬。虽然朋友曾几次想打破这种尴尬,多与父亲亲近一些,但就像有心理障碍一样,看到父亲的脸,他就什么话都说不出口了。

其实朋友和他父亲之间的问题,可能是困扰着很多父母的问题,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太过宽容也是一种纵容。把大道理蕴藏在故事中时,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效果绝对比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强硬地要求孩子改正要好。当孩子回忆起童年时,父母没有在他做错时责备他,而是讲了一个小故事来启发他改正错误,会让孩子备觉温馨,从而念念不忘这种亲子之间的恩情。

另外,父母在讲故事、说道理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不要太高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常有父母喜欢在说故事的时候,趁机为年幼的孩子讲述人生和大道理。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你要告诉他的大道理最好也是能够贴近他的年龄与生活的。否则只会徒增孩子一连串的“为什么”,最后父母只能忙于回答孩子的“为什么”,也会被搞得很心烦。所以说故事要注意的是:以孩子的理解力来交换彼此的阅读心得就可以了。

在孩子的心灵上,你想添加怎样的风景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纯洁的白纸,想要什么样的风景,就由你涂划。”而最早涂划这张白纸的就是孩子的父母。所以,孩子的将来什么样,大部分握在父母的手里。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涂画就是与孩子用语言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把握孩子发展的方向。

孩子的心灵就像干涸的小苗,肯定是滋润孩子心田的春雨。特别是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即使这个进步显得微不足道,父母也不应该忘记给孩子肯定。

进步必须得到肯定,才能转化为孩子的自信。只有得到充分肯定的孩子,才能具备足够的自信。最简单的肯定,就是从孩子身上找出积极的、优秀的一面,并针对这些赏识孩子。例如孩子考试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孩子有坚强勇敢的性格,都可以成为父母肯定孩子的理由。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父母很少看到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不足却百般挑剔。比如,孩子比上次多考了10分,父母没看到孩子的进步,而是批评孩子的分数不高,成绩不理想;孩子在游戏中有不足的表现,也有精彩的表现,但是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这样孩子不但难以从父母身上找到被肯定的感觉,还会因此削弱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

某场橄榄球比赛结束后,一个参赛的小男孩儿直接跑向观众席问自己的爸爸:“爸爸,我刚才得分那球你看到了吗?我觉得这是打橄榄球以来,掷的最漂亮的一球。”爸爸却冷冷地说:“你怎么能在四分之三位丢一个球呢?你必须抓紧时间练习接球和拦截的能力。”

听了父亲的话,孩子的兴奋劲头一扫而光,如同当头一盆冷水,孩子的热情转瞬间烟消云散。

这位父亲的动机是无可指责的,但他过多地在意孩子的不足,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以至于一句无心的话伤害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感到在爸爸、那儿很难获得肯定和赏识,甚至会因为父亲的话而变得自卑起来。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父母都要加以肯定。“你做得很好!”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会因此变得骄傲自满的话,你还可以补充一句:“这次成绩好,只要你继续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好。”正确的教育态度即是:孩子点滴的进步一定要加以肯定。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儿子困惑:“为什么我的同桌能在考试中获得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全班第31名。”

他回家问妈妈,希望能从妈妈那里找到答案:“妈妈,是不是别人比我聪明,而我太笨了?我和我的同桌付出的一样,但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

妈妈从儿子的话当中觉察到儿子现在已经有了自尊心。想了很久,妈妈才平静地对儿子说:“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希望你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又经历了新一轮的考试,这次儿子取得了第17名的成绩,而儿子的同桌仍旧排名第一。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妈妈上次一样的问题。其实妈妈真想告诉儿子,每个人的资质是不同的,能取得成绩第一的人肯定其有着过人的天赋。但是她知道这样回答会伤害儿子,于是她对儿子说:“其实你很棒,因为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真心希望你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

儿子确实在不断进步,但是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好几次,妈妈都想告诉儿子——因为还不够勤奋;因为还没有别人努力;因为贪玩……以此来刺激儿子。然而,她理解自己的儿子,儿子已经因为成绩不好而伤心难过了,自己有没有必要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一直努力为儿子找到一个完美答案。

日渐长大的儿子,他的努力程度也随着年龄而增加,但成绩还是没有超越自己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慢慢进步。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肯定,妈妈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在海滩上,妈妈指着海边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起飞的速度是最快的,它们呼扇几次翅膀就飞起来了;相对而言海鸥起飞的速度是最慢的,它们从海滩飞向天空需要很长时间。但真正能飞过大海的却只有海鸥。”

后来,儿子以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孩子能否成才,能否取得好成绩,聪明与否不是决定因素,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进步,即使每次进步只是一丁点,那也是在提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有一天会为成功飞跃积聚足够的力量。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孩子会多一点勤奋,多一点进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试想,如果孩子的成绩每天都能进步1%,你就不用担心他考不上心目中的大学。经过长年累月的进步,他的成绩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父母应该时刻让孩子与他自己比较,今天的他比昨天的他进步了,就是快乐的事情,值得肯定,哪怕进步只有一点点。

事实上,总是期待能有大的突破是不现实的。饭还得一口一口地去吃,一口气根本不可能吃成胖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证明了自然万物都是在点滴中发生蛻变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总是期望孩子能瞬间爆发,需要的则是点滴的积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只要孩子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他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

赞美也有技巧,细节决定成败

现在很多父母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不是靠打骂就能教育成才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与赞美,才会逐渐自信、开朗。做父母的,也只有多赞美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才能和孩子打成一块、消除隔阂、融为一体。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却是,很多父母不知道该如何赞美自己的孩子,只会根据自己成人的思路给孩子纠正缺点、肯定有点。但孩子其实希望的并不是父母这样挑剔的态度和说教,他们希望父母看到自己的努力,而父母却常常忽视了这些。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走进琼琼房间的时候,发现7岁的女儿已经起床,并且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床单铺得平整,枕头也摆得恰到好处。妈妈很高兴。

妈妈:“我正准备来帮你叠被子。”

女儿:“妈妈你看,我都叠好了。”

妈妈:“噢,被子果然叠得很整齐,枕头也摆得很好看。”

女儿:“都是我自己做的。”

妈妈:“你做得很好,妈妈很高兴。”

妈妈的话使琼琼感到高兴。孩子往往会出于模仿,或者一时心血来潮,自己会突然学着干一些从没干过的事情。但是,与大人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心理动机不同。通常情况下,因为理智支配我们,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更多情况下是出于责任感做这些事情。孩子却和我们这些成年人不一样,孩子做事的动机大多是出于别人对他的赞美,尤其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把家长的赞美形容成及时雨一点也不为过,孩子的心灵因为这雨水而被滋润,久而久之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小波是个生性腼腆的小男孩,平时在家里的时候有说有笑,活泼可爱。可一离开了家,不管是见到谁,他都不好意思说话。家长也摸不透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担心这样长大以后由于不善言谈会在社会上吃亏,也会妨碍他的发展。但是,家长担心归担心,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

有一天,小波跟妈妈上街购物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了妈妈的同事陈阿姨。分手的时候,小波破天荒地跟在妈妈后面说了一声:“阿姨再见。”妈妈把小波送回家,就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之后,妈妈赞美了小波。

妈妈:“小波,陈阿姨今天很高兴。”

小波:“她为什么很高兴呢?”

妈妈:“我看到你和别人打招呼了。我上班的时候,她在办公室夸了你好几次,还跟别的阿姨说你是个挺懂事的孩子。”

小波听了妈妈的赞美也高兴地笑了。从那以后,小波一改以前与人见面时的腼腆,大大方方地打招呼了。哪怕是在人多的场合,也逐渐敢于同别人交谈了。家长觉得小波变得开朗多了,当初的担忧也烟消云散。

正确的赞美对孩子健康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平时要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当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赞美的事情的时候,要及时地抓住赞美的时机。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家长的赞美而顺利发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言行是正确的、健康的,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值得坚持下去,他们的坚持也会继续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赞美。

老师给孩子们布置很简单的作业,要求他们做完之后交由父母检查。有个孩子做对了9道,有1道题做错了。聪明的父母会赞美自己的孩子:“宝宝真聪明,10道题做对了9道,仅仅错了1道题,以后继续努力哦!”孩子听父母这么一说心里更加有了动力,慢慢就改掉了粗心的毛病。

愚蠢的父母则是非常生气地对孩子说:“怎么错了1道题呀?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都算错了,以后怎么办?”孩子低着头听着父母的训斥,虽然不一定敢反驳,但心里肯定很不高兴。事实上,孩子做对了9道题,他已经付出了努力。如果因为仅仅错了1道题,就否定孩子的努力,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父母一定要看到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千万别总是盯着那一小点“瑕疵”。孩子因为父母的赏识和赞美从而获得更多的动力和积极性,父母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才能慢慢改进,并且获得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些方面获得了成功,不管这成功有多么小,父母都要及时赞美孩子,让孩子把成功与至高的快乐联想在一起。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父母的鼓励更能让孩子发现人生的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品尝到胜利的果实越多,越能激发孩子对更多胜利的渴望,孩子也因此变得更加专注,进而产生更多的动力。

孩子的错误不要急着去指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妈妈下班回家,感觉很累。孩子看到妈妈很累,急匆匆地去搬椅子,但不小心把东西打碎了,弄得一地狼藉。这时候妈妈该怎么办?睡觉前,孩子兴致勃勃地端了一盆水,准备给妈妈洗脚。可是一不小心,被板凳绊了一脚,满满一盆水泼了一地,地毯也被弄湿了。这时候,妈妈应该怎么表现?还有,有一个小朋友摔倒在路边,孩子过去扶这个小朋友,但因为泥坑里的水把新衣服弄脏了,这个时候,妈妈又要如何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