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但家长不能常常以这为借口,毕竟,孩子幼小的心灵是承担不起那么多重负的!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信任,很少家长能够做到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大多数家长常常不信任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出口头相信,但内心却总把孩子往不好的地方想,从而造成了越是担心什么就越发生什么的悲剧。如果任由自己的大脑去想那么多不好的事情,家长自己也会感到身心俱疲。然而,去思考一些积极的东西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这样的努力也能帮助孩子自律,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信任。这就好比手中的沙子,越是想握紧,沙子从指缝流失的速度越快,所以各位家长请不要将孩子抓得那么牢。
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思维怎么会一样呢?遇到同样的事情,往往因为各自思维的角度不同而引发很多矛盾,孩子有自己逻辑思维和做事的方式,所以,请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吧。但大多数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法给孩子下结论,他们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呵斥,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未成年和成年人思维上的区别所导致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敢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说明亲子关系是开放的,这样的关系可以让彼此敞开心扉自由交谈;但家长的出发点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孩子没有一丝笑容,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做不仅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更会让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隐藏自己的想法。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时,身为家长的你应当怎样做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应当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信任。
总之,孩子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一旦孩子产生什么想法,他们会及时和家长汇报沟通。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必定是一个乐观自信的人。
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应当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他们认为能做的事情,孩子经过实践的检验才会得到成长和进步;经历的挑战越多,孩子才能有勇气去面对社会上更加错综复杂的挑战。孩子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特意培养,独立的孩子才能成功走向社会,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孩子脱离依赖父母的过程,也正是强大自己的过程。孩子的依赖感越小,责任心也就越重;责任心越重的孩子能更快地独立。家长培养孩子独立上学的习惯,能让孩子接触到外界更多的人和事,慢慢地他们也就学会了独自面对风险和挫折等问题;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花瓶去对待,凡事都替孩子去做,到最后真把孩子养成了一个一碰就碎的“花瓶”。不管孩子身在何处,家长都应该给孩子一些选择权,让他们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和周围的人发生争执时怎么处理,遇到其他问题自己应该做怎样的决策,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他吃饭的前提是家长亲自把饭端到他面前才肯吃。一天,妈妈因为中午有事需要外出,所以提前把午饭做好,在饭菜上面盖了一个碗,妈妈觉得孩子可能看到盖饭菜的碗可能就知道了。可是妈妈在下午回来的时候,发现那饭菜纹丝未动,还和走之前一样放在那里。不一会,放学回家的孩子一进门就哇哇大哭,他抱怨妈妈不给自己做中午饭,弄得他妈妈当时手足无措。这就是父母宠出来、凡事都替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离开父母就什么也做不成。
现如今的家长对待孩子,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给他们施加压力,甚至连生活习惯上也要符合自己的要求。举例来说,要求孩子遵守作息时间,保持室内的整洁,这些要求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因为父母的过于严苛,不论是谁都会被压得喘不过来气。
不论是谁都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也不例外。人类最原始的渴望就是向往自由,还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如果家长既希望孩子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又要剥夺他们在生活中自己做主、做事的权利,那么何谈让孩子健康成长呢?造成日后孩子的懒惰和依赖,身为家长的你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呢,想想这是谁一手造成的?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家长尊重孩子,等于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尊重家长,当孩子的自尊需求得到满足后,不用家长多说,孩子也会尽一切努力去做好事情,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精力和心思,因为信任孩子就是关爱孩子的最好例证,孩子因为得到家长的信任,而对家长倍加遵从。这样的孩子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你的意愿并非是孩子的意愿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用所谓成熟的思想干涉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视若无睹,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
佩佩因为喜欢唱歌,并且具备一定的音乐天赋,她被老师选进了校合唱团。但已经读初三的佩佩,妈妈出于中考加分的目的,却给她报了美术班。但佩佩没有理会这些,她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唱歌,看的电视节目也常常以那些歌舞类晚会为主。
一天,正在练习唱歌的佩佩被妈妈大声呵斥道:“烦死了,唱的这么难听还唱,还不赶紧画画去!”
佩佩顿觉心寒,这无疑打击到了她的自尊心。于是她无可奈何地拿起了画笔,顿时感到手臂重如千斤,此时此刻她觉得画画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惩罚。妈妈的举动让佩佩甚为不解,她不清楚妈妈为什么总是强迫她做不喜欢的事情。慢慢地,佩佩被这种消极的情绪影响着,学习成绩越来越糟。
很多父母总是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举例来说,孩子的兴趣对他们来说就像空气一样,他们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一厢情愿地替孩子选择特长班,而且不允许孩子拒绝,否则,对孩子是非打即骂。失去自由和选择权利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快乐的心态呢?
家长自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父母不能利用学习的幌子打击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令人愤慨的。
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那么孩子的天赋就会无从发挥,结果适得其反,弄得亲子关系日渐疏远。“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
抛开遗传因素不说,兴趣因素对孩子能否有所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投入到这件事情中,他们愿意投资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做好这件事情。因为兴趣带有主观倾向,主观倾向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好学精神,从而促使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这件事,从而达到满足自己的目的。
举例来说,孩子如果爱好下棋,无论学习时间多么紧凑,他们还是会挤出一些时间与人博弈一番;喜欢球类运动项目的孩子总是会找时间去运动。切莫忽视这些挤出来的时间,经过日积月累后,它们所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小时候的姚明就酷爱打篮球。姚明的父母鼓励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没有刻意说教他把篮球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姚明父母最初的心愿还是希望姚明像普通人一样,按部就班地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可姚明最终还是选择了篮球作为自己的职业,长大后的姚明发现自己愈发离不开篮球,篮球已经成为自己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球技俱佳的球员为榜样来奋斗。因此,姚明的打球方式总是和他崇拜的那些偶像十分相似。后来,迷上了火箭队的姚明打球动力更足了,最终,他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兴趣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这个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会更多受到大家的关注与青睐,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大化。尤为关键的一点,孩子的特殊能力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被激发的,而兴趣爱好把孩子的潜力发挥到了最大化。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会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将来才可能在该领域有一番作为。
父母对孩子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凡事都为孩子着相,殊不知,太多的爱对孩子来说有时就是一种无形的负担,不堪重负的孩子会因此步履蹒跚。如果父母的爱不能被孩子理解,他们就会刻意躲避父母,甚至有时候向父母发脾气。其实这种爱无形中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阻碍,这种爱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的个性扼杀。
因此,父母在这一问题上,要讲究“爱”的方法。首先,关爱不是无节制的,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放开手脚多给孩子一些独立自主的空间,用正确的关爱来引导孩子吧。
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潘长江的家庭氛围就十分民主、和谐。
潘长江的女儿名叫潘阳。潘阳说:“父母不会因为自己年纪小就不听自己的意见。凡是关于我的事情,他们都会事先听听我的想法,哪怕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或不成熟。”
从小就身为学校艺术委员的潘阳,常常听到周围的亲戚朋友对自己的父亲这样说:“老潘你应该带带潘阳,靠你的知名度,将来孩子一定能火。”潘长江曾经有一段时间也产生过这样的念头。
有一天,潘长江认为帮助潘阳的时机到了,刚刚回到家中的他立刻对潘阳说:“姑娘,向你报告一个好事!央视晚会请咱爷俩去唱歌,你看行不行。”
潘阳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爸爸,经过前思后想,我还是不去了。”
潘长江随即问道:“唱歌不是你的爱好吗,能告诉老爹不去的原因吗?”
“虽然唱歌是我的兴趣所在,但以我现在的唱歌水平是不足以支撑我上晚会的,并且我其他的一些综合素质也达不到上晚会的标准。老爸,我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况且我不想戴上一顶‘潘长江女儿不会唱歌’的帽子。”
潘长江为女儿的这番言论感到吃惊,他为女儿能有这番主见而倍感欣慰,女儿长大了。于是潘长江尊重了女儿的决定,将这次演出的机会谢绝了。
后来,众好友都力劝潘长江:“潘阳这么好的条件,你不带带真可惜了。你还得给她思想上做做工作,拿出老爸的权威来!”
潘长江笑着对好朋友们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尊重,而不是横加干预。这就像修剪出来的花草虽然好看,但毫无生气可言。只有还给他们成长的自由,孩子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生活中,父母可以借和孩子聊天的机会,给予他们耐心地倾听和多一分的理解,多听听他们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才会把心灵之门向你敞开,对你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不要将自己的决定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引导孩子,但孩子的意见一定要非听不可。孩子在具备选择能力时,就要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父母要尽可能创造多一点条件和机会给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中成长,让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成就自己的未来。往往是兴趣爱好将孩子的潜能开发到最大化,最终让孩子在该领域有一番作为。
佳佳这孩子颇具数学天赋,高考后,她被北京大学录取。但被北大录取前,她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因为优异的数学成绩,佳佳很小的时候就被奥林匹克学校录取了。进入学校后,由于贪玩和看武侠小说的缘故,老师常常批评佳佳。因为学习环境过于压抑,佳佳便萌生了转学的念头。
毫无疑问,转学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可是一件大事,但是妈妈并没有因此干涉女儿的决定,尽管奥林匹克学校是一所人尽皆知的好学校。妈妈将选择权交给了佳佳,并对佳佳说:“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就要为你的决定负责到底,你想好了就行。”
转学后的佳佳更加痴迷于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一再退步。妈妈便找佳佳谈心,想问问佳佳对将来的规划。
佳佳坚定地对妈妈说:“北大附中是我将来的目标。”
妈妈说:“嗯,这是一个不错的志向,但是,想要完成你的目标,数学成绩是很重要的,以你现在的数学成绩,呃,你只有重返奥林匹克学校才有可能完成你的目标。”
佳佳想了想,说:“好吧,那我再考奥林匹克学校!”
经过努力佳佳又考进了奥林匹克学校,后来又顺利被北大附中录取。妈妈在佳佳做选择的过程中没有干涉过她,只是引导佳佳对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评估,从而使佳佳做出了最佳选择。
步入社会,孩子必须在此之前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从孩子小的时候,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将一些事情的决定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选择而去努力。
除上述之外,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家长们千万不要强迫他们去做。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让孩子清楚自己的喜恶所在,而不是一味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
聪明的家长,懂得让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兴趣水平。这样做,孩子的学业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起到了促进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
父母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的后果,只能让孩子对你倍加反感,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