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39997100000024

第24章 读懂孩子的内心,更要会帮孩子消除内心的阴影(1)

欲速则不达,让孩子意识到急躁的危害

小承最近很苦恼,因为他没有朋友,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小承知道自己的缺点,就是一遇到事情就容易急躁,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略微不合自己的心意就表现得不耐烦。在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同伴都不喜欢和他相处。小承感到很孤独。

小承小时候就属于急性子那一类的,做事人性,他想要什么恨不得马上得到,如果不能如愿就选择哭闹。在小学时,他学习比较好,有些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一开始他很乐意给别人讲解,然而当他讲完一遍同学还不明白时,他就没有耐心,就会烦躁地说“怎么还不懂呢?不就是这样的吗?”后来,同学都不向他请教了。在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别人的思维稍微慢一拍,他就说:“不说了,急死我了,你们看着办吧!”

在日常生活中,小承也是如此,做事也是常常丢三落四,显得异常匆忙。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他也总是行色匆匆,有好多次都忘记锁车。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了他的急脾气,慢慢地离开了他。虽然他有些时候能够表现出热心待人的一面,但大家还是对他避而远之。

急躁是孩子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一般,急躁性格的孩子会有以下表现:做什么事情都想急于求成,又没什么准备计划,当遇到困难时格外烦躁;在等待未知的消息时,总会显得坐立不安;和他人发生矛盾,特别容易冲动。在学业上的表现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但又不想付出努力,经过一段时间后看成绩没有起色,就放弃了;尤其是努力后却又看不到成效,就更容易造成越急越成功不了的情况出现。

小化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去买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跑了出去。可他走了一半才想起来自己忘带钱了,于是只好回家。回家拿了钱出来,在半路上又想不起妈妈到底让他买哪个牌子的酱油,只好又返回家去问妈妈。小化的急躁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在学习上也同样如此,平日不肯用功,每逢考试前两天就临阵磨枪,但这样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爸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变得从容一点儿?

人们产生急躁的情绪,与对问题的认识有关。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急躁心理就应时而生了。人之所以表现出心神不安和情绪紊乱的状态,正是由急躁所致。急躁的人容易灰心。如果急躁情绪支配了一个做事的态度,那么这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是很困难的,久而久之,自信心会因此消耗殆尽。

一般而言,孩子有急躁情绪,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受环境影响的原因。

有的孩子急躁,是本身气质类型决定的。胆汁质的人容易急躁。那些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和进取心的人往往是胆汁质类型的,试图超越所有人,学习或工作比较勤奋,自觉性强,总是觉得时间非常紧迫,从而表现得急躁。胆汁质的人往往智力较高,能力较强。

孩子缺乏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也会表现出急躁的情绪。有些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态度上常常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可是,当遇到困难或挫折,例如,由于知识的欠缺或是其他原因,学习不得要领而导致失败,他们的兴趣也随之减弱。不久,其它事物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结果循环往复。如此反复,由于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孩子遇事就会烦躁不安。

另外,孩子因为受到父母的过分溺爱,也容易产生急躁心理。有的父母凡事亲力亲为,不让孩子插手,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一旦脱离了父母的帮助他们将无所适从。如果生活和学业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孩子就更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

嘈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急躁心理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嘈杂、杂乱、吵闹、赌博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孩子怎么能静下心来学习呢?长此以往,产生焦躁的情绪也在所难免。

孩子急性子,往往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地孩子,帮孩子消除急躁情绪。

要让孩子认识到急躁情绪的危害。父母应告诉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注意过程,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并结合孩子以往因急躁而失败的例子讲解,使孩子认识到急躁的危害性,在情绪没有稳定时不采取行动。

要让孩子学会遇事冷静的心态,做事之前认真思考,做好准备和计划等等,多给自己提问题,这样会使头脑冷静下来。

父母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孩子的自制力。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规律的生活秩序、有条理的处事习惯,有利于帮孩子克服急性子毛病。

按计划行事,会让孩子做事情有明确的目的,不盲目,有利于孩子克服急躁情绪。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在做事情前制订好计划,明确行为目的,按计划内容做事。

父母应该教孩子自我暗示,教育孩子当遇到急躁情绪困扰自己时,就默默地对自己说:“冷静解决问题,急躁无法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并进行深呼吸。

修身养性可以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对孩子而言,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提升自己修养开始。这种方法能有效改善自己急躁的情绪。比如,父母通过指导孩子绘画、书法培养孩子的耐心,这些活动可使孩子修养耐心和韧劲,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急躁的习惯。

对孩子的感觉和情绪,父母都应持理解的态度。孩子的任何感觉和情绪都应该被允许。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就对其一顿打骂,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急躁的情绪,甚至还会产生怀恨心理。

享有盛名的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某天被女儿维尼夫雷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去同学家里玩吗?”斯特娜夫人回答道:“12点半以前回来就可以。”可女儿回到家的时候整整比约定时间晚了20多分钟。夫人并没有对孩子说什么,只是用手指指了一下时钟示意。女儿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并向妈妈致歉:“对不起,是我不好,回来晚了。”吃完饭,女儿赶紧去换衣服准备去看电影。这时,斯特娜夫人又指了指钟说道:“今天看电影的时间恐怕不够了。”女儿因此流下了难过的泪水。接着,斯特娜夫人又补充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真遗憾!”

毫无疑问,斯特娜夫人教育孩子的手段是高明的,寥寥数语就达到了惩罚和教育孩子的目的。她明白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而且感到歉疚,并为不能够去看戏而伤心。如果这时斯特娜夫人一味地苛责孩子,那么孩子很容易变得急躁,甚至会埋怨母亲。

做人要谦虚,莫让妒火在孩子心中燃烧

试问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人类,但是不了解对手的人实在太多。这些人中大多都是自命不凡,志大才疏之辈;亦或者是极度缺乏自信;或者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怎么会成功呢。而这些,和我们的教育脱不了干系。

不少孩子不能知己知彼,单凭一腔争胜的热情,盲目自大,从不尊重对手客观强大这一事实,而一旦失败,更无法面对事实,最后难免产生妒忌心理,甚至是攻击对手的行为。

对于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来说,他们无疑是大人们的掌上明珠,很多孩子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感受,更不能接受别人强于自己的事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使其走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对成功有着无限的渴望?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因为自己的优秀而感到羡慕?但每个人都各有长短,谁就能一定比别人绝对强呢?只有扬长避短,知己知彼才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

孩子的嫉妒心变相也说明还是的上进心,他的欲望,而他又无法实现的心情,无法接受对手比他强的现实而已。父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也应该让他们明白尊重对手的道理,学习对手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嫉妒心较强的孩子,急切渴望胜利,但内心又极度缺乏自信心,最后甚至做出一些诋毁对手的行为。

云溪的好朋友小文作文写得特别好,几乎篇篇都是大家学习的范文。云溪很不高兴,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就经常当面叫小文“大作家”、“小鲁迅”,弄得小文很尴尬。云溪还在背后对大家说:“她的作文我好像在哪儿看到过似的。她爸爸花钱请家教,是家教老师辅导她做的。”由于云溪的话毫无根据,同学们都很反感她。云溪和同学们的关系也由此变得很紧张。

妈妈得知这一切后,就很坦率地告诉云溪,嫉妒别人是很痛苦的,心里憎恨别人,又无法说出憎恨的原因,靠讽刺、背后说坏话来发泄,既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也不能阻止对手的进步,简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游戏罢了。云溪很快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就按照妈妈所说的,努力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将嫉妒转化为进取的动力。慢慢地,云溪学会了尊重和赞扬对手,并开始注意对手取得成绩的方法和诀窍。不久以后,云溪的作文也被老师当作范文给大家学习了。

云溪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进取心不应建立在嫉妒别人的基础上,嫉妒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尊重对手,学习对手的长处才能使自己获得长足的进步。

嫉妒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其中包括了不服气,不舒服,不开心,自惭形秽与怨恨交织,埋在心里会折磨自身,表现出来会贻害他人。因此,必须早日掐断孩子心中嫉妒的火苗。

孩子易紧张,家庭的因素不容忽视

医学研究表明,孩子的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一些孩子在课堂中或挤眉弄眼,或打嗝干咳,或双腿抖动,或目光散乱,或自言自语,其实这不是他们有意“捣乱”或“开小差”,而是由于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的神经性紊乱综合征。

法国精神分析师阿兰·布拉克尼耶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这样说道:“孩子们遭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它源自环境,包括学校和父母……来自父母的压力之所以可怕,是由于它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不安全感……”

孩子情绪紧张,不仅会诱发焦虑症,还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孩子有紧张情绪,家庭的因素和学校的因素都不容忽视。

小远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嗓子痒痒的状况在一进教室时就会出现。后来,小远的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课堂纪律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小远的爸妈开始误以为孩子存心捣乱,对他进行了几次教育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于是爸妈带他到医院进行了多项检查和化验,结果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后来,经医生诊断,小远得的是神经性咽堵综合征,主要是因学习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苛刻,而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过了孩子身心发育水平,孩子慑于父母的权威,就会整天处于紧张的状态。研究表明,家长紧张就会对孩子造成精神紧张;而喜怒无常、喜欢打骂孩子的家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严重缺乏安全感,紧张情绪从而产生。

孩子的独立性因为父母的过度溺爱而丧失,当孩子脱离父母置身于新环境中,就会产生困惑,不知如何应对,从而导致紧张情绪的产生。同时,孩子对父母百般依赖,会让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

有些家长关系不融洽,他们之间的焦虑就会蔓延到孩子身上。他们通常对孩子提高要求来达到婚姻不恰的平衡。孩子下意识地听从父母,不断地提高自己,一旦不能达到目标,就会陷入紧张、焦虑的状态。

在学校,由于教师的教法有欠妥当,对“高分数”、“高升学率”过度追求,造成孩子负担太重,接受不了这种教学方法,也易形成紧张的情绪反应。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重任,当孩子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时,父母应该正确地对待孩子,帮孩子缓解紧张的情绪。

首先,父母不要对孩子太过苛求。

据统计,独生子女学习成绩越差,则学习压力越大。因此,父母不要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应满足他们正常的睡眠和娱乐时间。同时,父母应尽量减少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知名主持人白岩松深受家乡文化影响,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阳光式的。他认为,人生不是竞技,不用刻意去争第一,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

他在寄给孩子的“人生邮件”中说:“高高在上的人也会最为脆弱,众人之上的滋味皆尝,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将永远向前。可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第一总是在诱惑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第一并不意味就是人生的冠军,风光得了一时,风光不了一世。时代风向标在不停地变换着,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名字总是最先被吹走。争第一的人,目光时刻停留在对手的身上,为了第一,甚至不择手段。也许每一次你都能赢,但平静的时候,你能抚平心灵上的亏欠吗。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

白岩松不仅不教孩子刻意追求第一,他还认为音乐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他曾向一位哲人请教过,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还是需要一两百年前的音乐抚慰?哲人答,人性进化得很慢很慢。让孩子爱上音乐,会抚慰他们的心灵。走进音乐的世界里,孩子的生命会因自己的感受而被激活。那些熟悉的乐章,将会成为生命与心灵的接力。

其次,父母应该不溺爱也不放纵孩子,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