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40096500000081

第81章 诗经(5)

注:

[1]台:通“薹”,莎草。

[2]缁(zī)撮:青布冠。

[3]绸:通“稠”。如发:她们的头发。如发,也说“乃发”,乃,“其”。

[4]说(yuè):同“悦”。

[5]琇(xiù):一种宝石。

[6]尹吉:当时的两个大姓,如同晋时称王谢。

[7]苑(yùn):一本作“菀”,郁结。

[8]厉:带之垂者。

[9]虿(chài):蝎类的一种。长尾曰虿,短尾曰蝎。

[10]旟(yú):上扬。

[11]盱(xū):通“”,忧。

【译文】

那些京都的人士,狐皮袍子亮黄黄。他们容貌不曾改,说出话来像文章。行为遵循西周礼,正是万民所希望。

那些京都的人士,头上草笠青布冠。那些贵族妇女们,密直头发垂两边。如今我都见不到,心里不快难开颜。

那些京都的人士,玉石坠子耳边加。那些贵族妇女们,姓尹姓吉名气大。如今我都见不到,心中不快好牵挂。

那些京都的人士,衣带下垂两边飘。那些贵族妇女们,卷发如蝎向上翘。如今我都见不到,但愿跟随一起跑。

不是他要把带垂,衣带本该有余长。不是她要把发卷,头发本该向上扬。如今我都见不到,为之四顾心忧伤。

【师说】

全诗五章,每章六句。都用赋法,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浓烈的感情内容。

第一章开头便以“彼都人士”这仿佛是称呼,又像是叙述的句子面对读者,同时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那个时候的京都人士是如此可观可赏,言外之意便是今天见到的这些人物,皆不可同日而语了。“行归于周,万民所望”,重新回到昔日的周都是人心所向,而人们更为向往的是民生的安定、礼仪的复归和时代的昌隆。

第二、三两章叙说的是彼时彼地具有典型性的男女贵族人物的形象,草笠和青布冠是男子的典型头饰,而密密直直的头发则是女子的典型特征。耳朵上的宝石饰物更是不失贵族气派。要问他们是何许人,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尹氏和吉氏。今天这一切都不可得见,怎不令人忧郁愁懑呢?

当然,从表现手法方面看,全诗无一笔描写今日人物形象,而是处处落笔于昔日京都男女的衣饰仪态之美,让读者在回忆和想象中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准确而深沉地传递出诗人不胜今昔盛衰的主观感受。这也是其艺术上的成功处。

【知识卡片】

《都人士》就是东周人怀念西周的人物仪容之美,这是一首伤离乱之作。《毛诗序》言:“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诗旨已明,朱熹《诗集传》申述云:“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也。”由诗观之,概为平王东迁,周人思昔日繁盛,悼古伤今之作。

【故事链接】

平王东迁

话说申侯进表之后,有人在镐京探信,闻知幽王命虢公为将,不日领兵伐申,星夜奔回,报知申侯。申侯对太子宜臼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立即登位继承大宝,稳定民心。”宜臼半推半就地换上了龙袍,戴上帝冕,他在申侯和缯侯的簇拥之下登上天子之位,史称周平王。

草草举行完天子登基大典之后,司寇出来奏道:“如今镐京突遭战火,百姓十室九空,国库粮食及珠宝布匹被犬戎洗劫一空。据微臣派人打探,犬戎、西戎并未退兵,仍在京郊骚扰百姓,抢掠财物,请大王定夺。”申侯和缯侯已被平王封为司徒和司空,位列三公。平王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申侯,申侯赶紧出来奏道:“臣有一计,可保我王高枕无忧。武王之时,曾命周公营造洛邑,作为国之陪都。成王之时,周公、召公继续营造洛邑,天下诸侯、能工巧匠云集洛水北岸,历经十余年,遂成规模。虽然时隔二百余年,洛邑宫殿依然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武王、成王之所以精心营造洛邑,其目的就是预防国家有变,洛邑可以作为国之京都。如今镐京被罹战火,已经残破不堪,正可迁都洛邑,以避犬戎。请大王明断!”平王沉吟不语,缯侯说道:“司徒大人言之有理,迁都洛邑正是时机,请大王三思。”平王说道:“既然司徒、司空都赞成迁都,本王就允众臣所请,迁都洛邑。”

第二天,缯侯、司寇骑着马走在前面,平王和王后乘坐着车辇走在中间,申侯、司寇、周公、召公等大臣紧跟其后,大队人马走出镐京城的东门。刚走出不远,只见前方尘土飞扬,一哨人马呼啸而至。申侯等人赶忙迎上前去,定睛一看,原来是绒王带领人马挡住了去路,申侯走向前去笑着问道:“敢问大王,为何拦住天子宫驾!”绒王说道:“敢问天子大队人马,要去哪里?”“巡幸洛邑!”绒王笑道:“逃跑的吧?我劝天子还是回宫为好。此去洛邑千山万水,盗匪猖獗……”司寇纵马出来喝道:“天子巡幸,岂是尔等蛮夷所能干涉!速速让开道路,否则,定要将尔等斩于马下。”绒王大怒:“无名鼠辈,敢口吐狂言,让你见识见识本王的本领!”说罢手舞着大刀冲了过来,司寇也手持大刀迎了上去。申侯护着平王且战且走,眼看手下士兵越来越少,平王吓得哭了起来,申侯也焦躁不堪。正在这时,忽见西北边一路尘土飞扬,又一路人马杀奔而来,申侯惊道:“看来我命休矣!”只见领头的是一员武将,后面紧跟着有几千人马。走到近处一看,平王不禁大喜:“原来是西陲大夫前来救驾!”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西陲大夫,即后来的秦襄公!西陲大夫骑马冲了过来,弯弓搭箭朝着绒王射去。司寇身上已经挨了一刀,体力渐渐不支,而绒王却越战越勇;忽听一声箭响,吓得绒王一低头,一支利箭从头顶飞了过来,将绒王的帽子射落在地下,绒王一见不好,拨马就逃。西陲大夫带领人马向绒王追击,犬戎的士兵被射杀甚众。平王赶忙派人将西陲大夫叫来,西陲大夫下马跪下奏道:“西陲大夫救驾来迟,祈请天子恕罪!”平王从车上下来,上前将西陲大夫扶起:“爱卿何罪之有,快快请起!”西陲大夫道:“听说犬戎、西戎破我镐京,杀我天子,掳我臣民,掠我财物,微臣听说之后,肝胆俱碎,心如刀割,恨不能亲手斩杀犬戎,替天子报仇雪恨。立即起兵,马不停蹄,总不算太晚!”平王说道:“此去洛邑,犬戎、西戎蛮夷之人恐还会袭扰,爱卿能护驾到洛邑否?”西陲大夫说:“西戎杀我祖父嬴仲,此仇不共戴天,此乃家仇。犬戎杀我天子,破我城池,掠我百姓,此乃国耻,也是国恨。臣愿亲率三千子弟护驾天子,东幸洛邑!”平王喜道:“有西陲大夫护驾,我无忧矣!爱卿可愿入朝为官?”西陲大夫说:“臣不愿入朝为官,唯愿带兵杀戎人,为祖父报仇,为天子守边!”平王大喜说道:“有卿守边,我无西边犬戎之忧了。西陲大夫,本王与你盟誓,并赐书于你:戎无道,侵夺我文王开创的岐、丰之地,杀我父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能攻逐犬戎、西戎,即有其土地!”西陲大夫大喜:“臣愿为天子攻逐蛮夷,为天子夺回岐、丰之地!”平王赐其爵位为公,即秦襄公。

在秦襄公、申侯等人的护送之下,周平王的车队人马继续向东走去,路上虽有犬戎、西戎、骊戎等游牧民族部落的骚扰,由于秦襄公所带的军队骁勇剽悍,犬戎等部落见没便宜可占,也就无可奈何地撤退了。周平王回首望去,只见镐京城、岐山随着那轮下山的太阳,逐渐沉入地平线之下,淹没在黄昏里。看到故国故都离自己越来越远,不禁悲从中生,流下了两滴泪来。

大雅·荡

【原诗】

荡荡[1]上帝,下民之辟[2]。疾威[3]上帝,其命多辟[4]。天生烝民[5],其命匪谌[6]。靡不有初,鲜克[7]有终。

文王曰咨[8],咨女[9]殷商。曾是强御[10]?曾是掊克[11]?曾是在位?曾是在服[12]?天降滔[13]德,女兴是力[14]。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15],强御多怼[16]。流言以对[17],寇攘式内[18]。侯作侯祝[19],靡届靡究[20]。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21]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22]。尔德不明,以无陪[23]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24]尔以酒,不义从式[25]。既愆尔止[26],靡明靡晦。式[27]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28],如沸如羹。小大近丧[29],人尚乎由行[30]。内奰[31]于中国,覃及鬼方[32]。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33],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34]。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35],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36]。殷鉴不远,在夏后[37]之世。

注:

[1]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2]辟(bì):君王。

[3]疾威:暴虐。

[4]辟:通“僻”,邪僻。

[5]烝(zhēng):众。

[6]谌(chén):诚信。

[7]鲜(xiǎn):少。克:能。

[8]咨:感叹声。

[9]女(rǔ):通“汝”。

[10]曾是:怎么这样。强御:强横凶暴。

[11]掊(póu)克:聚敛,搜括。

[12]服:任。

[13]滔:通“慆”,放纵不法。

[14]兴:助长。力:勤,努力。

[15]而:尔,你。秉:把持,此指任用。义类:善类。

[16]怼(duì):怨恨。

[17]以:因此。对:进。

[18]寇攘:像盗寇一样掠取。式内:在朝廷内。

[19]侯:于是。作、祝:诅咒。

[20]届:尽。究:穷。

[21]炰烋(páo xiāo):同“咆哮”。

[22]时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时,通“是”。

[23]陪:指辅佐之臣。

[24]湎(miǎn):沉湎,沉迷。

[25]从:听从。式:任用。

[26]愆(qiān):过错。止:容止。

[27]式:语助词。

[28]蜩(tiáo):蝉。螗:又叫蝘,一种蝉。

[29]丧:败亡。

[30]由行:学老样。

[31]奰(bì):愤怒。

[32]覃:延及。鬼方:指远方。

[33]时:善。

[34]典刑:同“典型”,指旧的典章法规。

[35]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揭:举,此指树根翻出。

[36]本:根。拨:通“败”,坏。

[37]后:君主。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师说】

《荡》诗是借周文王斥责商纣王之辞,对厉王提出警诫。诗共八章,每章八句。第一章开篇即揭出“荡”字,作为全篇的纲领。“荡荡上帝”,用的是呼告语气:败坏法度的上帝啊!下面第三句“疾威上帝”也是呼告体,而“疾威”二字则是“荡”的具体表现,是全诗纲领的实化,以下各章就围绕着“疾威”做文章。第一章以后各章,都是假托周文王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第二章连用四个“曾是(怎么那样)”,极有气势,谴责的力度很大。

【知识卡片】

《荡》讽刺王朝的统治者暴虐、荒淫、昏愦造成民怨沸腾,内忧外困,国势将倾的局面,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现实的警告。诗采用借古喻今的方法,以周文王对殷纣王的慨叹,隐喻了对现实的讥讽,提出了治国之道应该借古鉴今。这样既表现得含蓄、委婉,也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因而“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也成了千古句。

【故事链接】

殷纣穷欲命归天

殷王帝乙在位时,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微子启;小儿子名叫辛,就是后人所说的殷纣王。因启的母亲不是正宫娘娘,辛的生母是皇后,所以,帝乙死后,辛就做上了王。

殷纣王未登王位以前,就因身材伟岸,勇猛有力,言谈善辩,被一班跟屁虫吹得天花乱坠,他自己也是十分的得意,认定自己是貌赛仙人,勇过虎豹,智过圣人。如今做上大王,吹捧更肉麻了,殷纣王更是忘乎所以。一天到晚寻欢作乐,喝酒狂饮,把个皇宫闹得乌烟瘴气。他下令增收各种赋税,搞得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又下令选美,选得绝色美女苏妲己后,更是迷于女色,不理朝政。一些正直的大臣都忧心忡忡,不断向纣王进谏。纣王根本不听,反而对进谏者不是贬官,就是废为平民,吓得群臣们都不敢进谏了。

后来,纣王干脆设立各种酷刑,如炮格之法,刳胫之刑,……用来对付劝谏他的大臣和不服从他统治的庶民。

每一次施刑,纣王和妲己坐在上面,饮酒取乐,在调笑中看着受刑的人痛苦万分地死去。炮刑时,望着受刑者被炮炭火烧化为焦烟时,纣王和妲己还发出阵阵狂笑。真是毫无人性的东西!老百姓日夜祈祷:上天啊!赶快降下大命吧!替我们消灭残暴的殷纣王!四方诸侯也一个接一个地举起了反殷的义旗。这些消息传到殷纣王那里,他只是不屑一顾地狂妄冷笑说:“我是天命选定的真命天子,他们怎么奈何得了我!”于是,殷纣王更加****了。

这时,武王率领大军,与八百诸侯会于盟津,准备讨伐殷纣王。但又念及殷朝还有箕子、微子、比干三位贤臣,就说天命未到,班师回去了。

听到这一消息,殷纣王更加肆无忌惮了。一天,比干又一次冒死劝谏,殷纣王竟然命令人把他的心肝挖了出来。微子听说后,马上匆匆地逃离了京师。箕子只好装成疯子,纣王仍不放过他,还是把他关进了监狱。纣王残害三贤的消息一传来,武王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各诸侯国的军队也纷纷加入了讨伐殷纣王的战争。大军所到之处,人民像久旱盼春雨一样欢迎官兵们,殷军官兵也都纷纷倒戈。很快,周武王的军队攻到京城。前些天还是不可一世的殷纣王,这时变成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被烧死在熊熊大火中。

大雅·文王

【原诗】

文王[1]在上,於昭[2]于天。周虽旧邦[3],其命[4]维新。有周不[5]显,帝命不时[6]。文王陟降[7],在帝左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