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40392000000005

第5章 建筑奇葩

纵观恒山自然景观,确有雄险高旷、气势森严之特色。恒山具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关隘、古城堡、烽火台等古战场遗迹。应县佛宫寺的释迦木塔、浑源城内的圆觉寺砖塔、永安寺等建筑或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石岩而成,形成了独有的奇险特色,在我国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恒山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恒山风景名胜区保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从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址;从春秋时代的青铜器遗址,到近现代革命文物,种类多样,数量可观。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恒山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后经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时仅主峰就有大小祠庙六十余处。建筑林立,祠宇楼台耸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但可惜多数已不存,现仅存二十余处,为明清所建。

整个建筑群占地范围东西1400米,南北900米,主要殿宇有恒宗殿、寝宫、会仙府、九天宫、纯阳宫、关帝庙、文昌庙、灵官庙、龙王庙、山神庙、疮神庙、马神殿、十王殿、得一庵、阎道祠、紫微阁、魁星楼、羽化堂、龙泉观等。

朝殿为恒山主庙,是恒山中最大的庙宇。寝宫为恒山最古老的建筑。会仙府是恒山最大的仙道居住之处,内塑八仙人物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还有近二百处摩崖题刻和数十通御祭古碑和塔林。

特别是恒山脚下罕见的北魏高空古建筑,国内少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院,为国之瑰宝、举世闻名的悬空寺,建于近乎垂直的崖壁上,背倚翠屏,面对天峰;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栈道飞跨,楼阁悬空,蔚为壮观,令古今中外的游人叹为观止。徐霞客评价说:“仰之神飞,鼓勇独登……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它凌空构建,横木为梁,上载悬崖峭壁,下临陡峭深谷。在悬空寺下面,崖石上刻有“壮观”两字。据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浏览后所题。

恒山建筑群建筑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我国道教圣地,号称“第五小洞天”。

许多文物古迹的结构、造型、装饰、雕刻、彩画等方面,在我国古建筑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文物价值,许多文物还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恒山,作为道教活动的场所由来已久。传说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庙是以北岳庙为主庙,此外还有后士夫人庙、官亭、白虎观、碧霞宫等庙宇建筑景观。

(二)宗教文化的寺庙建筑

早在明代,恒山就形成了庞大建筑群。北岳庙、悬空寺、永安寺、圆觉寺等,都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1.北岳庙 北岳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

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俗称窦王殿,历代封建帝王遥祀北岳就在这个地方。

北岳庙是皇家贵族为祭祀“北岳恒山之神”而建立的。北岳庙内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后来建有碑廊、石刻馆、博物馆等。

北岳庙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两侧还有一些碑亭。现存北岳庙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永平年间。

北岳庙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门前有103级石阶通往前下方到达山门。北岳庙门有“贞元之殿”四个大字。门侧有长联,上联为:

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

下联是:

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北岳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北岳庙前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二十余座,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

北岳庙规模宏大,县志上记载庙有三个门,南门为神门,就是县城的西南门,西门就是县城的西门。自神门以内有牌坊、朝献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钟楼、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北岳庙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面积17万平方米。

雄壮的德宁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该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外带回廊环绕,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顶,高30米,占地面积2009.8平方米,为宫殿式建筑。

整个大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内柱子的配列采用诚柱法,梁架为中柱式。殿檐斗拱为一朵、二朵式。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殿四角有螭头。

北岳庙最为壮观的是“德宁之殿”内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壁有高大的壁画,高6.5米,长17.6米,其中有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天宫图”。

北山墙背后绘有巨幅彩色壁画“北岳恒山神出巡图”,壁画高8米,长27米,东西两侧壁画各高8米,长18米,壁画总面积为504平方米。东壁画为《云行雨施》,绘有众多天神、地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达3.3米。西壁画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的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情景。

西壁的天神钟馗是全幅壁画之精华所在,钟馗肌肉粗健、相貌狰狞、横枪倒戈、腾空飞奔。两壁画共有人物73人,众多人物形象无一雷同,个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北山墙壁画是《北岳恒山神出巡图》。相传曲阳北岳庙壁画人物与赵县柏林寺壁画上的水皆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所以有“曲阳鬼,赵州水”的传说。曲阳的“飞天神”和当年赵州柏林寺大殿壁画上的“水”均为唐代吴道子所画。

北岳庙内存有碑、碣、经幢二百多座,并建有碑廊、碑楼,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从时代上说,自南北朝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各代碑刻俱全,跨越一千五百多年。

碑刻内容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用诗、词、歌、赋记的铭文。从书法艺术上讲,真、草、隶、篆和行书等字体均有。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刻制,是全国现存碑刻中极为宝贵的稀世珍品。

其中,有“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庙之碑”“苏轼诗词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等,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为研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岳庙内建有雕刻艺术馆,保存古雕刻一百多件。其作品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尤以“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经幢”为最佳。作品造型优美,刀工细腻,线条清晰流畅,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

北岳庙内建有博物馆,建筑风格为古典式四合院,共设青铜陶器、定窑瓷器、石刻造像等三个展室,展出文物精品二百多件。馆内门柱上均刻有书法名人题写的楹联。

北岳庙不仅是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风光宝地,更是一座内涵丰厚的文化艺术殿堂。它集古建筑、绘画、书法、石雕、陶瓷等艺术置于一身,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向世人展现出我们伟大祖先的勤劳、聪明和智慧。

2.悬空寺 北岳恒山风景区内的另一处重要景观是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修建筑。

悬空寺面对天峰岭,背倚翠屏山,坐落在金龙口西崖峭壁上。悬空寺俨若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悬于一幅巨大的屏风上。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非常奇特,以崖凿眼,悬梁铺石为基,上托千年古刹,殿宇楼阁与崖体浑然结合。内部结构曲折迷离,或栈桥飞渡,或暗道相通,或攀石而上,或穿窗入室,红楼灰瓦,犹如天宫。当地有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从谷底仰视,似仙阁临空,上接云端。登楼俯瞰,如临绝壁深渊,浑水中流。古诗道:“谁凿高山石,凌空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生动描绘了悬空寺惊险神奇、动人心魄的景象。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赞扬它是“天下巨观”,人称“恒山一绝”。

悬空寺的荷载分别由插入崖石的木梁承担,而木梁与层间立柱以及嵌固在峭壁上的斜撑相互连接成一体,使其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历经多年风雨侵袭和多次的强烈地震,悬空寺始终完好无损。

悬空寺山门依山势朝南,大小殿宇台阁紧贴崖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寺内共有殿宇楼阁40座。

悬空寺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由低向高三层叠起,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三面环廊围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架栈道相连,高低错落。

悬空寺以木制楼梯沟通,迁回曲折,构思布局妙不可言。整个寺面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有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中体会不到的奇险感。

悬空寺内塑像颇多,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共78尊。三圣殿内的泥塑,具有唐、明两代风韵,释迦、韦驮、天女、阿难形体丰满,神彩动人。仙女婀娜、韦驮英武、阿难虔诚,各具风采。

全寺主要建筑有三宫殿、三圣殿和三教殿三组。其中,三宫殿为道教天地;三圣殿是佛教世家;三教殿集我国建筑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教老子,他们形态各异,表现出了各派宗教的雍容大度。

悬空寺内还有朝殿、会仙府、碧霞宫、纯阳宫、楼台亭、寝宫、梳妆楼、御碑亭等古建筑。

悬空寺的修建,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才能和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它是我国罕见的古代高空建筑,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考古学家们发现,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直径半米左右的木材,好像是从岩石中长出来的。这些横梁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一米左右,上面是用木板铺成的走廊。不仅走廊,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这些横梁上。

专家统计,悬空寺共有这样的横梁27根,这些横梁就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除了借助横梁以外,立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恒山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马尾”就是指那些上接楼阁栈道、下至岩石的红色立木。这些立木总共有30根,被分成三组,每根长度大约十几米,分别被设置成两个楼阁和一条栈道下面,悬空寺似乎就是靠这三组立木支撑在悬崖上的。这些立木,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是要增加重量,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

悬空寺上现存最早的三尊石佛大约是北魏时期雕刻的,因此悬空寺至少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然而,他们是如何的石壁上开凿石孔的呢?

根据寺中石碑上的记载,当时工匠们首先要布置横梁,然后再在山脚下,制造出每一个建筑上使用的木质构件。所有的构件都造完后,把它们搬运到山顶,再用绳索把这些部件都放在山腰,再把这些部件拼建起来。这样才有了“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的悬空寺。

如今,当年古栈道的横梁已不复存在,但这些石孔打凿的痕迹却清晰可见。那么,古人是怎样将横梁牢牢地插在石洞中的呢?

20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试图更换部分悬空寺的横梁,却发现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费尽周折之后,专家们发现,所有的横梁都被做过处理,插入石孔的一端被打上了楔子,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打的越深就越牢固。

而且,据专家考证,悬空寺所用的木材是经过桐油泡过的,有效地防止了虫蚁的腐蚀。用的木头是当地产的铁杉木,这种木头适合于建筑、造船等,因此,悬空寺才能千年不坏。

浑源县的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地震的记载,最近四十多年发生了两次六级以上的地震,其中一次,浑源县县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而悬空寺却安然无恙。

悬空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不但悬空的楼阁靠木材支撑在悬崖上,楼阁本身的框架结构也是由木质的梁柱组成,形成一个榫铆结构。这种结构的建筑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部件彼此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恢复原状,所以不会遭到彻底破坏。

另外,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峰俯瞰是一个内收的弧形,对面的横山主峰也是一个内收的弧形。两座山的山峰就像两只手一样包拢着悬空寺,使悬空寺的日照时间很短,避免了暴晒。

今天行走在悬空寺的楼阁和横梁上,时间仿佛停止,只有奔流不息的浑源河和山谷的风声提示我们,时光流转,正是一千五百年前工匠们的智慧,在悬崖峭壁之上,创造出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建筑。

3.圆觉寺 圆觉寺位于浑源县城石桥北巷,俗称“小寺”。圆觉寺原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

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九层,全部砖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四米的须弥座。砖砌壶门两层。塔四面嵌满砖刻浮雕,须弥座上部均施斗拱,各面砖雕全部为仿木结构,顶端置铁刹。最上立一造型精美的铁凤,可以随风旋转,既是一个风向仪,又是避雷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风向仪实物。

该塔为晋北金代密檐式砖塔的孤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至1990年分别维修恢复了圆觉寺砖塔山门和正殿。

4.永安寺 浑源县永安寺是现存规模较大的一组元代建筑群。全寺布局工整,古朴壮观,殿宇雄伟,壁画精奇。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寺位于浑源城内的东北方,前映释迦宝塔、东依金鱼莲池,是一处极为恢宏、壮观的古建群。因占地广阔、规制高大,当地人称为大寺。

据《寰宇通志》介绍,原寺庙始建于金代,后遭遇火灾,化为灰烬,寺内僧侣散流一空。元朝初年浑源州有个叫高定的人,曾任过元朝的招讨使都元帅、永安节度使,解甲返乡后对寺址的一片废墟,感慨万千,特邀请当时一位法高望重的归云禅师主持重建寺院。

因高定曾任永安节度使,仕致归里后自号永安居士,因之由他捐建的这处寺院命名为永安寺,整体寺院建筑长达四十多年,历经了高定、高定子高仲栋、高定孙高璞祖孙三代。

寺院坐北向南、面迎恒山、背靠浑水。主要建筑沿中轴线组成一处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群。寺院山门建在正中,同古城的鼓楼遥相呼对,气势雄伟、中开三门,琉璃盖顶,两旁又有两小门,共计五门,五门两旁有琉璃八字墙,门前雄踞石狮一对,高耸金碧辉煌的牌楼一座,进入山门后两座塑哼哈二将像,十分威武森严。

寺院分前中后三院,前院正中是护法殿,内塑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护法天王,东西朵殿,分别为方丈室和云堂,东西厢房为库房,从护法殿两侧可入中院,正中为全寺的主殿传法正宝殿。

东西朵殿各两间,东西配殿各七间为观音殿、伽兰殿、达摩殿、霜神殿、关帝殿、配殿南端,对峙着钟鼓二楼,悬檐飞角,建筑艺术较高,大殿东南两侧分别为钟鼓楼,从传法正中殿两侧进入后院,正中为铁佛殿,东西配殿为文殊殿、普贤殿。穿过后院为一碧波荡漾的池塘,名称“放生池”。

每至农历七月十五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将水族小动物投放池塘,希望人生的超度和解脱。

永安寺内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山门五开,琉璃瓦饰,五门两侧砌有琉璃二龙八字墙。门前雄居石狮一对、牌楼一座,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垂花小门两个。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钟楼、鼓楼对峙。

中院是全寺的主要部分,正中是全寺的主殿“传法正宗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四壁斗拱眼布满了巨幅工笔重彩画275平方米。

殿前檐下正中高悬匾额,刻写“传法正宗之殿”六个大字,颜柳体楷书,遒劲典雅,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玄悟大师昭文馆大学士雪庵溥光题写。

殿下门两侧的砖墙上雕刻高达三米多的“庄严”两个大字,殿后板门两侧壁上雕刻“虎啸龙吟”四个大字。字体庄严大方,出于太原名士段士达之手。

整个大殿建筑支柱排列特殊,使用减柱法,突出了元代寺庙建筑的特点,减去前檐支柱,使殿堂显得空旷雄伟,殿堂内正中砌须弥座,上塑金身三世佛、阿难、迦叶,东西两旁塑四菩萨和二天王像,佛像高大雄伟,姿态生动。

殿顶有精美的佛龛和方形藻井,佛龛有数以千计的贴身金佛,四周为天宫楼阁,结构玲珑,精巧美观。

在这目不暇接的建筑中,永安寺的壁画可谓价值连城,殿内四壁布满高3米、长56.7米,总面积170平方米的壁画,画中882个人物形态各异,后壁上画的是十大明王,体形高大,外貌诡怪。

其中一个明王蓝面朱发,十分丑恶,但剥开画皮,却露出了一副大慈大悲佛家面孔。

东西两壁和殿门两旁画着佛道合一的水陆道场。东壁和东南壁彩画着长18米的各种神像474个,分天地人三层,上层为天界四方天王和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星诸君像。中层为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及北斗星像。下层是人间帝王嫔妃、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僧尼道姑以及贤儒烈女、孝子贤孙等像。

西壁和西南壁也是18米长,画有各种神像397个。上层是五岳圣帝、四海龙王及五湖百川、风云雨雷电诸神像。

中层是十殿阎君及地府诸百官像。下层是十八层地狱,以及人间各种惨死的众鬼像。

大殿彩绘笔法娴熟,笔力遒劲流畅,色泽绚丽协调,人物刻画细致,表情栩栩如生,是国内现存不多的古代壁画杰作。经国家文物考察团现场考证为元代作品,是极为珍贵的古代绘画杰作。

寺内还有东西垛殿各两间,东西配殿各七间,分为观音殿、伽蓝殿、霜神殿、关帝殿,后院为铁佛殿。总面积6448平方米,是我国古建筑宝库中一份珍贵遗产,其“传法正宗殿”为山西省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元代大殿。

除传法正宗殿为元代遗物,其它建筑山门、护法殿、东西配殿均为明清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