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40392000000007

第7章 民间传说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

古往今来,恒山以其奇险吸引着游人。千年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与趣闻轶事,为恒山的魅力添姿加彩。

(一)逸闻趣事

恒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流传着许多关于恒山景观的逸闻趣事。

1.张果老仙迹 恒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张果老的修行道场,故留下了许多关于张果老的传说与仙迹。

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经常倒骑着日行万里的白驴出入恒山,每次路过悬根松都要乘凉小憩。一日,仙人云游归来,走到此处将驴拴于松树上,倒头便睡。

时间不长,白驴忽然前蹄高耸,似有脱缰之势,但因缰绳捆扎坚牢没有挣脱,却将树根拔出许多。大仙惊醒细看,原来白驴身上爬满牛虻,咬噬的白驴实在难忍。

张果老急忙用袍将牛虻驱散。这时乘凉之意尽失,于是骑驴上山。走了数百米,白驴突然又跳,大仙没加提防即从驴背摔落,果老急忙一托而起,见驴背上又爬满牛虻。张果老一时气极,口中念念有词,用袍袖狠狠一摔。

顿时,全山牛虻皆无。至此之后,入伏前牛虻满山皆有,入伏后则全山无一牛虻,一直留传至今,且成为恒山一大奇闻。仙驴留下的足迹至今也依稀可见。

2.苦甜二井 恒山地处塞外高原,水资源匮乏,但在恒山半山腰间却有水井两眼,一眼曰甜水井,一眼曰苦水井。

相传,恒山过去只有苦井一眼,唐天后二年有一姓魏名道的道人,在恒山修道数十年之久,因道经精博,听其讲经的人甚多,每日讲经座无虚席。在听课的众生中,有一老者每日不缺课。

一日,讲经完毕,人皆散去,唯老者不走,魏道遂问其原由,老者据实以告:“我乃本山黑龙,玄武化身,听道已有数年,深得其意,当为本山尽绵薄之力。”

刚好这一年久旱不雨,民情慌愁,魏道求助于黑龙,黑龙面露难色,说道:“降雨救民乃我本职,苦于玉帝禁令,违者诛戮,最轻也的囚于山底,永不超生。”

魏道只好作罢,拜谒张果老,张果老作法普降喜雨。玉帝闻知降雨,误以黑龙所为,便欲诛之,张果老为其求情,才未受诛。

但死罪可免,囚罪难逃,黑龙感恩张果老,想到恒山只有苦井一眼,便主动囚于井底,将自己的口水吐出,供人饮用。天长日久,苦井旁受冲刷之力,形成水井一眼,便是今日的“甜水井”。其水甜如甘露,沁凉爽口,唐明皇亲下诏书,赐名“龙泉观”。

3.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乃是恒山一大奇观。

在恒宗殿右侧有一块奇怪的石头,名曰“金鸡石”,以石击之,便会发出如鸡鸣般的叫声,人们惊奇不已。

在恒山会仙府有一通石碑,写道:“东岱大夫之松,西华仙人之掌,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金鸡玉羊”中的金鸡就是指这块“金鸡石”。

相传,恒山停旨岭村有一对兄弟,弟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哥哥好吃懒做,不求上进。父母死后,哥哥分给弟弟一只公鸡,便将其踢出家门。

这一年,天下大旱,虫满为患,上苍因弟弟好善积德,便将公鸡点化,为其捉虫除害。弟弟的庄稼在大旱之年长势良好。哥哥的庄稼却遭虫害咬噬,哥哥便向弟弟借鸡一用。

但是,公鸡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走,哥哥便气急败坏地追着公鸡猛打,当追到恒宗殿右侧,公鸡受神灵点化,化作石头。哥哥用石击之,公鸡魂魄便向对面山体飞去,只留下一块石头。

4.石佛流泪 恒山天赐沟景区有一座很陡峭的山峰,形成七个天然山洞,名曰“七窍峰”。

该峰北岩上雕刻着两米左右高的三尊石佛,当地村民称为“三佛殿”。这三尊石佛,西为“阿弥陀佛”、中为“释迦牟尼佛”、东为“药师佛”,是释迦牟尼的三世化身。

石佛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腐,但清晰的佛像端庄慈祥,肃穆自然,身上衣纹自然流畅。最使人迷离不解的是靠西端坐着的“阿弥陀佛”,他的两只眼睛常年流水不止,似西方佛祖见千百万芸芸众生,为名、为利、挣扎在生、老、病、死的苦海之中,而感到伤心流泪似的。

这当然是一种教化世人的宗教神学理论,但这种奇特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谁也说不清楚,是雕刻工艺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岩内部流水迹象雕成的?还是雕刻成石佛后,地壳内部的变化正巧从面部的两眼流出水?至今不得而知。

5.夕阳返照 恒山奇异怪事很多,作为恒山18景之一的“夕阳返照”就是其中一大奇观。

此景一般出现在初秋时节。据目睹者介绍,初秋的恒山,色彩斑澜,景象万千,在接近傍晚时分,西边的落日渐渐隐去,远处的山峰只看到峰顶一条隐隐约约的轮廓线,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突然,恒山一德峰整个的山壁岩体变得特别的亮,特别的刺眼,整座山体呈金黄色,如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山,屹立在那里。

这种现象大约持续三至五分钟,过后一片黑暗,此景无影无踪。文人墨客称之为“夕阳返照”,并在天峰岭的半壁间留下了“夕阳返照”的摩崖题刻。

6.舍身崖的传说 离开虎风口继续向北攀援而上,便到了果老岭。岭上的弯弯小路,都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接连而成,但却好似人工铺设一般。在其中一块很大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小石坑,极似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蹄印。

在这果老岭的东侧,一座万仞险峰面西而立,直插云端。翘首而望,看那古松摩云,危崖欲倾,确实雄伟壮观。这就是恒山另一处胜景舍身崖,又叫夕阳岩、姑嫂崖。

关于这美丽如画的舍身崖,还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浑源城里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患病,姑娘便和嫂子一起上恒山为老人寻取草药。谁知刚刚走进那幽深的松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那恶狼张开血盆大口,向她们扑了过来。正在这危急万分之时,有一个年轻人从后面赶来,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两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道谢。

言谈之中,得知这青年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便产生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便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不料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知府老爷的公子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强行霸娶。而少女的母亲也嫌贫爱富,贪图知府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迫着女儿应允知府公子的婚事。

少女无法忍受,便连夜逃出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慧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急忙忙跟随上山,暗中保护小姑。

姑娘跑遍恒山的山山岭岭,却不见情人的身影。这时,知府公子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近,少女把牙一咬,从这万丈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也从这里跳崖而亡。

姑嫂俩人壮烈的行动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神便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子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据说舍身崖和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

7.飞石窟的传说 舍身崖北面是飞石窟,它有一件与帝舜有关的逸事。

相传,帝舜北巡至恒山,正准备登山设祭,恰遇大雪纷飞,挡住了去路。于是,帝舜就在山下遥祭。突然,一块巨石从山顶掉到帝舜面前。据说那块巨石就是从这里飞出去的,而这石窟就是巨石飞出后留下的印迹,因此命名为“飞石窟”。

从飞石窟朝东望,有一山花盛开的深谷,叫紫芝峪。

传说古代紫芝峪下埋藏着一只聚宝盆,上面长满了葱郁的青草,一个勤劳的牧羊少年每天来割也割不完。

后来,山上贪心的老道窥出秘密,偷偷挖出来想藏到寺中据为已有。牧羊少年与老道力争时,失手将聚宝盆摔得粉碎,散落到山中。

从此,恒山遍地奇花异草,成了百药荟萃的聚宝盆。

(二)昌容仙子的传说

当地人们传说,在恒山最早修道的人是个名叫昌容的仙女。在《太平广记》中也有昌容仙女在恒山修道的记载。

传说,昌容乃是商朝第一个帝王汤王的女儿。昌容自幼受异人传授,善知天文地理。她厌倦宫廷,超凡脱俗。背着父王,暗离朝廷,隐名埋姓,入恒山而修道。

昌容在恒山吃的是树皮草根,饮得是夏泉冬雪。那时恒山上长有一种紫色的草,用这种草染布,百洗不褪色。昌容每天除修炼外,还沿山四处采紫草,下山卖与染坊,然后将卖得的钱又送与那些贫病之人。

昌容一直在恒山修隐了两百多年,恒山四周城乡的人们世世代代经常见到她。别看她岁数这样大,可人看上去,一直像20岁的女子,丽质红颜,光彩动人。冬天雪里行走,雪地上看不见她的脚印;太阳下行走,背后看不见她的影子。

一天,昌容进城刚卖过紫草,看见一个青年后生在街头四处求人讨钱。她上前一问,后生说老母病重,无钱买药。昌容听后把卖紫草的钱全部给了那个年轻人,吩咐年轻人给他老母买些米面。并给了一丸药,吩咐回去给病人吃。

老人吃了昌容的药,果然病愈。母子俩人万分感谢昌容。

第二天,后生上恒山砍柴,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崖缝里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旁的石灶还冒着青烟,从锅里散发出一股异样的香气。他好奇地爬上洞口,掀开锅一看,锅里煮的尽是些叫不出名的树叶草根。他向洞里一望,只见昌容正端坐石上,闭目打坐,宛若一座美人雕像。后生又喜又悲,喜的是在山上见到了恩人,悲的是见她生活得如此清苦。后生不敢打扰,悄悄的又离开了山洞。

连着几天,后生早起晚归,上山砍柴。用卖柴钱买了一袋小米,上山给昌容送来。当他来到洞口一看,灶在洞空,昌容不知在何方。他等了整整一天也没等着,只好将米留下,天黑时下山了。

过了十几天,后生砍柴又来到山洞,那袋米还在。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神秘的恒山女神。

(三)白龙王的传说

恒山主峰北侧的半山上,有一座幽雅别致的白龙王堂,内供白龙王,是天峰岭北侧唯一的一座庙宇。

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来到恒山,当时山前山后一片汪洋,禹就叫手下的诸龙先在翠屏山侧开一豁口,即今日之金龙口,让山谷中的集水流到川下,再把阻挡水流的北山头扫出一条河渠使西流的浑水转而向北归入桑干河中。

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有一只大龟在捣乱。按星宿家说,它是北方星宿玄武的原神。

大龟兴波作浪,刮风打雷,使治水工程受阻。禹召诸龙通力合作才把这一水怪捉拿,将它锁在恒山脚下。后来人们在它身上修筑了一座城池压住了它,这就是今日的浑源城。

在治水过程中,表现最积极、出力最大的是一条白龙,他是北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大禹和北岳大帝都很赏识他。

北岳天帝有一个独生女儿,也暗暗喜欢上了小白龙。在大禹的撮合下,北岳大帝将小白龙招来为婿,安排他们住在山北后院,院名白龙王堂。一可监视乌龟的行动,二来随时兴云布雨。

就在白龙王堂对面的山崖下,虽然海拔近两千米之高,却有汪清泉流出。种田的人们需要雨的时候,只要到泉边祈祷,无不应验,若逢大旱之年,周围州县都要来恒山白龙王堂祈雨。

按五岳真形图中说,北岳恒山之神主人间江河淮海兼四足负荷之事。可见北岳大帝的本职兼理着水利工作,爱婿白龙王又是个专职的司雨之王,若向恒山求雨,总是很灵验。

(四)山桃花的传说

每当春夏之交,恒山的峰崖沟壑间,到处盛开着一簇簇鲜艳的山桃花。红如朱点,粉似女颊,含娇滴露,灿若云霞。“桃花阵容”可为恒山一绝。

传说,古时候恒山是个桃花世界,漫山遍野到处长满了桃树,冒着早春的寒露开花,到了秋天落霜方能熟透。果实香甜无比,人间稀有。

据前秦王嘉的《拾遗记》中记载,早在汉明帝时,常山献巨核桃、霜下结核,隆暑方熟,帝使植于霜林园中,因名霜林桃。

恒山主峰南侧的果子园村,据说曾是一片大果木林。如今,霜林桃虽品尝不上,可恒山的山桃阵容却蔚为壮观。恒山主峰灌木丛生,植被甚好。尤其是后山,更是荆棘茂密,人不能行。灌木种类有山桃、刺玫、六道、酸刺等十多种,以山桃为主。每当春夏之交,峰崖沟壑到处盛开着一簇簇鲜艳的山桃花含娇滴露,烂漫迷人。

东汉永平年间,印度的佛教徒摩滕和竺法兰二菩萨携带着释迦佛祖画像及经卷来中国传教,与中国的道教徒发生了矛盾。于是汉明帝下令,于永平十四年,让印度佛教徒与五岳道士在洛阳焚经斗法,参加斗法的北岳道士名叫桓文度。

话说这桓道长从恒山起程时,正值霜秋,满山的桃子都已熟透,桓道长顺便带了一包到京城,除送给其他四岳道友品尝外,还奉送给汉明帝几枚。谁料这下可把事情闹大了。

汉明帝名刘庄,见恒山山桃大如绣球,鲜甜味美,天下无比,便专门单独召见了桓文度。详细询问之后,便下了一道御旨,令恒山郡郡守将恒山所有的桃树都移栽到皇宫的后花园,把园改名为霜林园,将桃赐名“霜林桃”,并挑选了36名恒山美貌女子,赴京培植桃树。

在这36名女子中,有一个名叫桃桃的姑娘,年方18岁,美貌秀气,与邻村的一个青年猎手暗定终身。她被迫到京城霜林园后,终日面北长叹,思念故乡和亲人。

待霜林桃熟时,桃桃暗暗地从每株桃树上选了上好的一枚桃核,在众姐妹的帮助下,终于逃离了霜林园,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故乡,又将桃核种到恒山上。桃树长大后,怕被圣上再挖去,就只开花而再也不结果了。

从此以后,恒山的桃花二度开放,越长越多,花色愈开愈艳,成了恒山百花中最美的花。每年山桃花盛开之季,也是恒山多云多雾之时,花恋云,云恋花,云花如画,恰似仙境。

(五)鲁班和张果老的传说

传说鲁班原来是个很有名的石匠,赵州桥就是他修造的。

鲁班造起赵州桥后,人们都说这是一座万古不毁的石桥。夸奖鲁班为后人造了福,功德不小。张果老听到人们夸奖鲁班,以为鲁班是个沽名钓誉的人,就想戏弄鲁班一番。

这天,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到桥边,只见鲁班正在桥下偏着脑袋查看他的石桥,看哪里还不合他的心意。那桥每块石头都垒得严丝合缝,没有含糊。鲁班觉得很满意。

张果老那驴可不是一般的驴。它走过无数名山大川,不少地方的山石被它踩下了脚印。北岳恒山的果老岭,至今驴蹄印还清清楚楚。

张果老倒骑着毛驴走上桥,只见桥一点动静也没有。张果老心里说:“嗯,这鲁班果然名不虚传。”不过他诡谲地一笑,心里暗道:“今天我倒要看看,这桥到底能承受多重的东西。”他默念咒语,把四大名山祭在自己身上。

这时候,石桥果然晃悠起来。鲁班一看桥在颤抖,赶紧走过去用肩膀抗住。桥保住了,可鲁班用力过猛,又是一个肩膀使劲,他的一只眼睛被撑坏了。

据说,后来木匠瞅线用一只眼就是他们的祖师爷鲁班给留下的。张果老把四大名山祭走,回头问鲁班:“人们都说赵州桥是一座万年不毁的桥,原来徒有虚名,我的一人一驴上来,就摇摇晃晃,这要走上一头骆驼,桥还能保住?”

鲁班一听,肺都要气炸了。就说:“我一个凡人,想给后辈儿孙做件好事,辛辛苦苦造了这座桥。你是功德圆满的神仙,不来帮我也罢了,还故意给我难堪。你祭来四大名山压一座小桥,不觉羞耻,还敢讥笑造桥人。”

张果老一听鲁班揭了他的老底,又羞又愧,一拍驴屁股,赶紧溜走了。

鲁班受了张果老的羞辱,越想越气。后来就改行做了木匠,鲁班干一行钻一行,没多久就成了神木匠。

为了报张果老羞辱之仇,鲁班在应州建起一座木塔。木塔建成后,鲁班想,张果老一定还会来和我作对,于是他在民间传话说:“塔倒二里半,单等骑驴汉。”

张果老在赵州桥上和鲁班结下了仇,已经后悔不迭。后来听说应州造起了木塔,知道鲁班的技艺一定很精。他站在恒山顶上远远眺望,果见木塔气势不凡,但怕鲁班在塔里装上什么机关,到时狠狠整治他一番,所以他始终没敢到应州看看木塔。

(六)恒山来历的传说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巨人盘古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漆黑,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异常困难。

盘古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有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

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就有了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了。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盘古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他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了。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九万里那么长。

但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盘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盘古临死前,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为了纪念盘古,人们于清朝嘉庆十四年在花都区狮岭镇振兴村北面的盘古山上建起了盘古王庙,以后多次被焚毁。

到光绪二十四年,才由民间集资重建。1985年,民间集资,对古庙再行修整了一次,换去破烂的旧瓦,盖上了黄色琉璃瓦。

盘古王庙的殿堂正中端坐着盘古王神像。庙前有两个紫铜色的大香炉,香火鼎盛,终日青烟袅袅。

(七)李白恒山访张果老

李白出生那天晚上,母亲梦见长庚星入怀,因此父亲给他取名李白,字太白。少年时的李白就怀有非凡的抱负和盖世的雄心。为实现其抱负,还不到二十岁的李白,便开始了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生涯。

而立之年的李白应友人元演的邀请同游太原,在太原游览期间,听说道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通元谷结庐炼丹。李白从小就听人们常讲八仙传闻逸事,对得道真传,有服饵之术的张果老更是佩服。

北方的五月,正是出游的天气,李白和元演穿过雁门关,走了十几天来到了北岳恒山。

一日。张果老正准备骑驴下山,忽听道童来禀,有太原府尹的公子元演和朋友李白求见,并呈上名刺。张果老一看,上面写着:峨眉布衣李白,字太白。

张果老久闻李白大名,着令道童快请。不一会道童领着两位翩翩公子走了进来。道过姓名之后,张果老抬眼细观李白,风韵奇特与众不同,亭亭如傲松孤立,飘飘似岸柳风。

接谈中更觉此人不仅口齿爽利,如寒泉漱口,而且天资颖悟,识见过人。他既不求长生、黄白之术,又不讲世俗套话,只把那老庄之义求教。张果老稍一示意,他便能举一反三。就道教“无为”之义,李白按张果老“顺其自然”的说教,演绎了一席“以之养生,不违天时;以之为文,不事雕琢;以之固国,不兴苛政”的无为而治的哲理。

当张果老阅毕李白的《登峨眉山》一诗后,确认李君不但有“亿风道骨之表”,并有“游八极之怀”。张果老随口赞道:“当此开元盛世,君自是鹏程万里,待你事君之事成,荣亲之事毕再来恒山相聚。”

李白看着道士的白须,脸上闪过一丝丝的疑问,张果老将尘尾一拂,眼视窗外,朗朗有词:“岭上白云,松间明月,其乐无穷。”李白恍然悟到真谛,拜别道长,同元演一起漫游恒山。

恒山古庙依山而立,庙外山峦重叠,远眺如淡墨轻染,近似浓彩洒。庙区殿宇耸峙,回廊曲折,鼓声、磬声不绝于耳,青苔爬满陡阶,花草轻拂着栏杆。

悬空奇阁,高接云天,朝山香各络绎绝,寺下流水潺潺,那三五成群的丹顶鹤或戏、或栖,只有游客经过时它们才会展翅而飞。

面对此情此景,回味张果老对他的指点和赞扬,李白不禁飘然起凌云之慨,于是在悬空寺内写下了“壮观”两个大字。以后州官将“壮观”两字复制成碑,并在悬空寺对面山崖建太白祠。将碑立于“太白祠”内,以求一代诗仙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