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40647800000008

第8章 战功赫赫的青年秦王(5)

“难道你只想赢这一场仗吗?”李靖严肃地说,“萧铣绝不会因这一场仗就来投降的,他现在还在等待援军赶来救援。现在,我们若把战舰丢弃在江中,援军会以为江陵城已经被攻破了,一定不敢直接进城,当他们在城外犹豫不定的时候,我们就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攻破江陵城了。”

果然不出李靖所料,援军看到满江被弃的战舰,都不敢再往前走。 当天萧铣就带领全朝军臣到唐营投降,并请求唐军不要骚扰城中的百姓。

唐军进城后,有些将领仍想抢夺城中的财物。李靖立刻对李孝恭说:“绝对不能让百姓受到骚扰,否则,等我们去收复长江以南时,那里的人民一听到我们如此苛虐,一定会全力抵抗。现在我们不但不能扰民,还要善待梁朝的君臣,这样才会使投降的人诚心归服,还没投降的人闻风来降。”

李孝恭一听深觉有理,于是严令部将不准扰民。梁朝虽亡,城中的百姓却丝毫不受影响,仍旧和平日一样的作息,城里热闹的景况,一点也没因唐军入城而稍减。长江以南的郡县看到江陵城安然无恙,便相继向唐军投降。

在十多天之内,唐军陆续接收了长江上游、岭南一带九十多个郡县、数百万人口。高祖得到消息十分高兴,立刻封李靖为岭南宣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督。

萧铣灭亡后,江淮一带就只剩下辅公佑尚未归属于唐。他原是杜伏威的副将,当杜伏威到长安接受唐朝封爵的时候,他趁机造反了。

高祖一听,赶忙命令李孝恭领水军从江西九江出发,岭南宣慰大使李靖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发兵,徐世绩从淮、泗出发,黄君汉从谯、亳出发,以李孝恭为统帅、李靖为副将,分路会击辅公佑。辅公佑也立刻在当涂和青林山屯驻数万大军,还一路设防封锁长江孔道。

“抓贼擒王,先将辅公佑打散,还怕他那些部将不降吗?”当唐军听到辅公佑封锁长江孔道时,其他部将一致提议直接去攻打辅公佑本营。

“不可以,”李靖连忙阻止,“那岂不是中了敌人的计谋?我们一路直杀过去,人马船只必定有所损失。他既能在各处屯驻这么多军队,本营的人马一定更多更精锐,我们直接攻打,不就等于是自投罗网吗?声东击西、各个击破才是上策。”这场艰苦的战役打了将近一个月,李靖的战略果然成功了,最后唐朝大军联合起来进逼丹阳城(辅公佑的本营所在地),当场将辅公佑斩首正法。

从此两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一带都纳入了唐的版土,除了几个零星的小股势力外,全国大致完成了统一。

不费一兵智退东突厥

隋初,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阿波可汗居住在都斤山(今新疆境内阿尔泰山)以西,称西突厥;沙钵略可汗居住在都斤山以东,称东突厥。

隋末,东突厥在始毕可汗的治理下,部族逐渐强盛。高祖在初建唐朝时,向东突厥借过兵。唐朝建立后,突厥自以为有功,常常挥兵南下侵略唐朝边境。

当唐朝平定全国的消息传到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既感不安也很不高兴。他担心唐军接下来就要对突厥发兵了,于是决定趁唐朝根基还没稳固之前先去攻打,免得日后成为祸患。颉利可汗是个有军事才干的首领,他果断、机智,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不可小觑。

武德七年(624年)七月,颉利可汗的大队人马已出现在关外,长安城内乱成一团。

“殿下,不得了啦,突厥派大军前来攻打长安,已经在关外扎营备战了。”大臣慌张地对高祖说。颉利可汗已经把率领的数十万将士排好阵势,突厥士兵们个个高大剽悍,士气昂扬。关外到处飘扬着突厥的军旗。

几十年来,中原的王朝没有一个敢小看边境这个强大的国家,都尽力与突厥结交。隋朝就曾将公主下嫁给始毕可汗。许多自立为王的人都从突厥借过兵,李家军初建的时候也请求过突厥的援助。因此,即便现在统一成大国的唐朝还是不敢轻敌。

“这该怎么办呢?”高祖惴惴不安,“我们哪里是突厥的对手,更何况是颉利亲自率兵来攻打呢!”

“可不是嘛,干脆派人去求和好了。”

“不,我们立刻迁都,来个空城计。颉利入关一看什么都没有,一定扫兴而归,而且我想他也不敢深入中原本土。一来恐怕会水土不服,二来补给也不充足。”满朝臣子惶恐失措,交头接耳之后,提出这个极可笑的计策。

“嗯,迁都倒是个好主意,”高祖无计可施,一听到这个建议大为高兴,“那我就不必和突厥大军会面了。快去研究一下哪个地方适合当都城,我们立即迁都,让颉利尝尝闯空门的滋味。”

“殿下,逃避只会让突厥变本加厉,这样是行不通的。”朝中另一派有远见的大臣连忙劝阻。

“不必多言,”高祖果断地挥着手,“我决定迁都,谁也不许反对。”

李世民坚定地走上前去说:“父王,请您答应儿臣的请求,给儿臣两三年的时间,我一定将颉利俘虏。如果到时还不能成功,再迁都也不迟啊。”

“现在敌人已迫到关门了,你还在提给你两三年的时间,开什么玩笑?”高祖十分生气。

建成一看机不可失,立刻凑上前说:“火都烧到眉睫了,还提出那种莫名其妙的请求,大家都不反对迁都,就你一个人逞强,我看你是别有用心!”

“大哥,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李世民忧心忡忡地说,“我这是为国家着想啊,父王。我认为颉利这一次入侵,只不过是要试探试探我们,并无意歼灭我们。我们不战而逃一定会助长突厥的嚣张气焰,以后就更无法抵抗了啊!何况当初霍去病只是汉朝的一个臣子,都有歼灭匈奴的大志,难道我这个唐朝的宗室反而不如汉朝的臣子吗?”李世民越说越激动。 高祖看着李世民的神情,沉吟不语。

“再说近几代君王都对突厥称臣,未免灭尽汉人的威风。”李世民更激动地说,“我们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再怎么说也是个大国家,怎可因目前无法打败他们就迁都呢?当日的耻辱还没有洗雪,怎可再次受辱呢?”

高祖迁都的决心开始动摇了,他觉得李世民说得很有道理。当时称臣是为了起兵,那是无可奈何,但是今天已握有比突厥更广阔的疆域,难道一听到敌人来攻就不战而逃了吗?

高祖终于同意了,命李世民和李元吉带兵抵抗突厥的进攻。

李世民和李元吉率领士兵连夜兼程,几天以后在豳州(今陕西彬县)和突厥大军相遇。突厥兵一万多名骑兵突然冲到城西,还没有开战就把唐军吓得面无人色,将领李元吉惊惧不已,不敢出城作战。这时李世民率着百余人到突厥军阵前。

“你来此的目的是?”颉利可汗望着李世民背后百来名部将狐疑地问。

“当初我们起义的时候,承蒙你的兄长始毕可汗发兵相助,这份恩情我朝一直铭记在心,这回我听到你要入关,特地赶来迎接,顺便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李世民客气地对颉利说,说完向颉利旁边的另一将领说,“你就是始毕可汗的公子突利吧?”

“是的。”突利一脸狐疑不解。

李世民一听,立刻握住他的手说:“你的父亲真是个英雄人物啊!我们都很佩服他,当初他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真遗憾不能在他生前见他一面,不过今日能见到你,也可以了却心愿了。”

突利见李世民如此热诚,也亲热地拍拍他的肩膀,以钦佩的口吻说:“你的战绩也传到我们关外,你真是个英雄人物啊!”

颉利在一旁见他们两人亲密的交谈,眉头不禁紧紧地皱了起来。原来依据胡人的传统,一向是势力强大的人做可汗。颉利是始毕可汗的弟弟,始毕可汗去世后,他以强大的军力夺得了可汗的大位。不过他的侄子突利近几年也开始筹划部署,似乎有逼夺大位的企图,所以这两叔侄表面上虽是合为一气,私底下却是时常钩心斗角。现在他看到李世民对突利表示友善,就暗自紧张起来。

“难得今天在此相见,又谈得这么投契,我看我们就在这儿结拜为异姓兄弟吧。”李世民高兴地提出结拜的意见。

“好,请叔父就做个见证人吧。”突利说完就和李世民跪地相互拜了八拜。

颉利愣了半晌,等他二人交拜完毕,才怒气冲冲地说,“你真糊涂,难道你忘了我们这趟来的目的吗?”

“颉利,你别用这种口气对我兄弟说话,他现在可是我李世民的八拜之交。”李世民以挑衅的口吻警告颉利可汗。

“你别太得意,你知道我这回动兵的目的吗?”颉利瞪着李世民大吼。

“我当然明白,不过冤仇宜解不宜结,既然我和突利都已成了兄弟,那又何必再动干戈呢?我想我们就在这儿立下互不侵犯的盟约如何?”

“盟约?谁要和你订盟约!”颉利更加不可一世。

“对啊,立下盟约,我们两国就是兄弟之邦,彼此互相扶持,互不侵犯,那不是很好吗?”突利和颜悦色地向颉利解释。

“是啊,战争总会有伤亡,对哪一方来说都是损失,你说是不是?我们唐朝版图辽阔,打起来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李世民也在一旁劝说着。

颉利看看他们二人,考虑了半天,他担心突利已经暗中和李世民结盟,就答应往后退兵,但没有签订盟约。

当时连日阴雨,突厥兵弓箭因受潮不能使用,唐军夜间偷袭,冒雨进兵,突厥兵乱作一团。颉利可汗准备与唐军交战,突利坚决反对。颉利无奈,只好与李世民签订盟约。签订盟约后,李世民赠送许多财物给颉利和突利,让他们兴高采烈地退回塞外。

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将,凭着个人的机智和勇气,李世民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一场虚惊,还在颉利和突利之间埋下了相互猜忌的重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