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辨别”意指的是上帝即无限智慧不可辨别,而不是我们不可辨别,这就使这条原则避免了经验中可能发现的反例。莱布尼茨说:“你明白,虽然它看起来似乎是悖论,但是我们不可能认识个体或发现任何严格确定事物的个体性的方式……因为任何一组环境都会以我们不会察觉的差异再出现,远非由自我决定者的地点和时间而必须由它们包含的事物来决定自己。这方面的最重要之点在于,个体性包含无限性,只有能掌握这种无限的某人才会知道一个既定事物的个体化的本原。”那么为什么没有两个无法辨别的东西呢?或者说,“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原则的根据是什么呢?莱布尼茨的回答是,如果自然中有两个相同的事物,那是违背事物的秩序,违背上帝的智慧的。
他说:“这种关于两个无法分辨的东西的设想,如彼此完全相合的两部分物质那样,抽象地看似乎是可能的;但它是和事物的秩序、也和上帝的智慧不相容的,在那里丝毫容不得无理由的事情。”又说:“当我否认有两滴水完全一样,或两个其他物体无法分辨时,我并不是说就绝对不可能这样设定,只是说这是违反上帝的智慧的事情,因此是不存在的。”设想两个不可辨别的事物之所以是违背上帝智慧的,在莱布尼茨看来是因为上帝创造世界不是没有理由的。每个被创造的事物都有存在的充足理由,“事物的本性就在于:一切事物都预先有它的条件、要求、和适当的趋向,这些的存在就成为它的充足理由。”每个事物有存在的充足理由,才有独特的个体性,因而才有自然的秩序。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是他从所有可能世界中挑选出来的最好世界。这个世界好就好在它的每个事物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同时又能彼此和谐共存。宇宙是完善的,宇宙中的事物是和谐的,宇宙的完善和事物的和谐不允许所有的事物同样完善。如果有两件事物是相同的,那就意味着有的事物存在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因此,违背了上帝的智慧,就是违背了自然秩序,同时也就是违背了充足理由原则。他说:“我承认如果有两个完全无法分辨的东西存在,它们将是两个。但这种设想是不对的,是违反理性的大原则的。”又说:“我从这原则除了推出其他结论之外,还推论出在自然中没有两个实在的存在物是绝对无法分辨的;因为如果有那样的东西,上帝和自然对待这个和对待另一个不一样就是毫无理由地行事;因此上帝不会产生两份完全同等和一样的物质。”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原则是个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既然单子以及由单子构成的个体实体都具有个体性,那么单子以及个体实体彼此之间就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事物的个体性正是通过事物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而差异性则表明每一事物都具有个体性。因此莱布尼茨特别强调这条原则的重要性,认为否认这条原则就会否认个体性原则,而过去哲学家的问题就发生在这里,他们不承认事物内在的差异,相反从不同的事物中去寻求所有事物的共性、同一性。现在他提出了这条原则,这就改变了形而上学的现状。他说:“我们看到,由于迄今一直被忽视的这些考虑,我们在哲学中多么远离了那些最自然的概念,又多么远离了那些真正形而上学的重大原则。”又说:“充足理由和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这两条伟大的原则,改变了形而上学的状况,形而上学利用了它们已变成实在的和推理证明的了,反之,在过去它几乎只是由一些空洞的词语构成的。”他还批评说:“那些庸俗的哲学家相信有Solo numer[只在号数上]不同的事物,或仅仅因为它们是两个而不同的事物时,他们是弄错了;而他们关于那他们叫做个体化原则的困惑正是从这种错误来的。”他自称这条原则是一条真正形而上学的原则,是反对原子论的一个证据,原子和虚空都受到这条真正形而上学原则的打击。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事物的差异是人们意志自由选择的前提。如果事物没有差异,人就无法作出选择,就会像“布里丹的驴”那样处在等距离的两块草地之间不知向哪一边好而永远处于犹豫不决状态,直至最后饿死。所以他说:“在绝对无区别的事物之间,是毫无选择的,并因此既无挑选也无意志,因为选择总得有某种理由或原则。”在质上彼此不同的单子是在数量上无限的、变化发展的,由单子构成的个体事物同样也是在数量上无限的、变化发展的。既然如此,由个体事物构成的宇宙也必然是无限的、变化发展的。这样,宇宙从空间上可以被看作是其中每一事物与下一事物之间的区别无限小的无限连续系列,从时间上可以被看作是其中每一事物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渐进的无限连续系列。据此,莱布尼茨提出了他的另一条重要原则,即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作为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另一条重要原则,与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原则一样,莱布尼茨对它作了许多直接的阐述。对于这些阐述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这条原则包括哪些内容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影响的一种看法是罗素在《莱布尼茨哲学述评》中阐述的。他认为,莱布尼茨所断定的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连续性。“这三种不同的类型是:(1)空间—时间的连续性,(2)可以称之为状态的连续性的东西,(3)实际存在或形式的连续性。”他认为空间—时间的连续性本身是二重的,一种是空间时间本身的连续性,另一种是空间时间中存在的东西的连续性,其中包括运动及所有其他种类的变化。状态的连续性则是莱布尼茨在给培尔的信中根据在解释自然法则方面有用的一般原则所提出的连续性法则的唯一形式。这条原则是说,当两种情形的差异无限制地减小时,它们的结果方面的差异也无限制地减小。他认为第三种连续性是莱布尼茨所特有的。他似乎认为这种连续性是指莱布尼茨把自然决不作飞跃这一所有连续性形式的一般陈述,运用于从一种实体到另一种实体的过渡。罗素的这些看法不能说没有根据。
的确,连续性的思想像个体性的思想一样,体现在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各个方面,但是这条原则的内容本身在莱布尼茨那里是明确的。首先,这条原则像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原则一样,所阐述的重点是宇宙中的个体实体或个体事物。个体实体是连续的,构成个体实体的单子自然更是连续的,但莱布尼茨的这条原则要说明的不是单子,而是个体实体。之所以要以个体实体为其阐述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常识提供的证据是个体事物而非单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形而上学的目的主要是论证宇宙中个体事物的和谐,而不是单子的和谐。他还强调,这条原则不适用于抽象的形式或种属,因为种属不存在秩序问题。他说:“连续律宣布自然不让它所遵循的秩序之中留有空隙;但全部形式或种并不就构成整个秩序。”其次,这条原则的内容只包括两个方面,即事物的横向或共存的连续性和事物的纵向或相继的连续性。
莱布尼茨在1702年给Varignon的信中对事物的共存的连续性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说,他有充分理由相信,其总体构成宇宙的全部存在的不同等级,在分明地知道它们的根本分级的上帝的观念中,纯粹像同一曲线的如此众多的纵坐标,它们的关系不允许其他的存在置于其中的两个之间,因为那会表明无序和不完善。因此,人是和动物连接的,动物又是和植物连接的,植物又是和化石连接的,而化石又是和那些我们的感觉和想象表象为完全是死的和无机的形体联系的。他认为,事物间的这种共存的连续关系正是连续性法则的表现,因为“连续性法则要求,当任何存在的本质的决定因素接近另一存在的本质的决定因素时,前者的所有性质必须逐渐接近后者的性质。”
据此他断定,自然存在的所有次序必定必然地构成唯一一个链条,其中不同的等级像如此众多的环节一样如此紧密地彼此联系着,以致于感觉或想象不可能准确地确定其中任何一个在哪里开始或终止的点;所有接近或者可以说占据有争议的边界的种必然是含糊的,而且具有同样可归属于邻近的种的特性。莱布尼茨对他的这种断定坚信不移,他认为当时发现的植虫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他的论断的正确性,而且他还自信科学的发现将进一步给他的论断提供支持。他以一种哲学家特有的先见之明的口吻写道:“植物形动物的存在,或者像Buddeus所称的植虫,并不意味着怪异,相反它们的存在的确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我如此强烈地坚持连续性原则,以致于当我得知发现了这样的存在时,我并不感到惊奇,即就几种特性———例如喂养或繁殖本身———而言,可以被视为动物也可以被视为植物而扰乱建立在关于充满宇宙的存在的不同次序的完全和绝对分离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通常规则的存在。我说,我对此的惊奇如此微不足道,以致于我甚至确信必定有这样的存在,当自然史进一步研究了其微小性使它们逃避了日常的观察,隐藏在地球的内部和水的深处的有生命存在的无限性时,它也许有一天会认识它们。”由以上这些论述不难看出,连续性原则从事物共存的角度看是述说构成宇宙的事物的无限系列没有空隙,其中每一环节的交接点不可能插入另一事物,交接点处毗邻的两事物的差别是无限小的,以致于感觉难以辨别。
关于从事物相继的角度看连续性原则,他在1699年给De Volder的信中谈到:“这是我利用的一条公理,即:‘任何事件都不会通过飞跃发生’。在我看来,这个命题是从次序的法则引申出来的,并且依赖于同一个理性根据,即借助这个根据,一般能认识到运动不会通过飞跃发生,就是说,一个物体要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必须通过确定的中间地点。”在《新论》中他又进一步阐述说:“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下完成的,这是我的一条大的准则,而且是一条最最得到证实了的准则,自然决不作飞跃。我最初是在《文坛新闻》上提到这条规律,称之为连续律,这条规律在物理学上的用处是很大的。这条规律是说,我们永远要经过程度上以及部分上的中间阶段,才能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并且从来没有一种运动是从静止中直接产生的,也不会从一种运动直接回到静止,而只有经过一种较小的运动才能达到,正如我们决不能通过一条线或一个长度而不先通过一条较短的线一样。”又说:“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逐步地渐进而丝毫不作飞跃的,而关于变化的这一规则是我的连续律的一部分。”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从事物相继的角度看,连续性原则是指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渐进的,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无论是在程度上还是在部分上都要经历中间阶段,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没有飞跃。由此也可以看出,“自然决不作飞跃”的命题并非罗素所说的那样,是所有连续性形式的一般陈述,而是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连续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