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中,夸父追日是最具有励志精神的一个传说。
《山海经》中提到夸父的时候充满了不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数千年以后,我们也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齿冷的寒芒。但夸父不在意,他拿起手杖,开始向着太阳一路狂奔,将背影留给了整个世界。海伦凯勒的那句名言:“当你面对太阳时,阴影总是落在你的背后”,这完全是夸父的写照。
夸父奔跑的速度似乎不逊于太阳,他越追越近,马上就要赶上了,但是他忽略了太阳的热量,夸父太热了,口渴难耐,急需饮水,他一口喝光了黄河,又一口饮光了渭河水,但他仍然感到口渴,想起来北面雁门山外有一处大泽,急忙转身往北,但是他太渴了,走了几步就没了力气,倒在地上悲壮地死去。
夸父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如果如果……夸父认识曹操就好了,曹操就会告诉他前面不远有片梅林,夸父舌底生津,没准就能挺到大泽。其实夸父在临死之前估计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倒下去后,他的拐杖化作一大片桃林,可惜没结出桃子他就死了——他为什么不变成梅呢?梅还能让他舌底生津,多咽一口吐沫。
这是因为啊,夸父讨厌曹操,夸父和刘备他们是一伙的,梅是“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曹操的幸运果,后来曹操还用它煮酒论英雄,差点惊破刘备的胆。他们自然不能不再用,于是他们就选用了桃作为自己的吉祥果,刘、关、张三个人在桃园结义却不在梅园结义,这就是证明。
关于夸父是刘备一伙的还有一个关键证据,现在黑社会玩结拜都拜关二爷,可当年刘关张哥仨桃园结义拜谁?拜关二爷是不可能了,他们只能拜皇天后土,《山海经》说“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后土就是夸父的爷爷,人家都拜自己爷爷了,夸父自然要支持刘备,刘关张当然要和夸父一样喜欢桃花了。
后来为什么弟兄三个,唯独关羽神运亨通,在神仙界一路平步青云,成了伏魔大帝、伽蓝菩萨等等,身兼数职,享受四方香火。估计就由于他这张红脸,接近桃花本色,比较受神仙界最高首长玉皇大帝及其夫人的关注,因为他们两口子也都喜欢桃花。
仔细翻看玉帝夫妇奋斗史,两人都有着一段“桃花史”,尤其王母娘娘,她的故事可以直接从夸父的这片桃林讲起来。
一、桃和那些神仙亲戚们
夸父追日虽然是个神话,但要考证他倒下去的那片土地倒也不难,因为神话说得很清楚,他临死之前一口气喝光了黄河水和渭河水,这里一定是黄河与渭河的交界地,现在的河南省灵宝市非常符合这一特征,灵宝往北就是山西地界,夸父临死前要去喝水的“大泽”正在山西代县的雁门关外。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里古称桃林,名字就得自这里有大片的桃林,想必就是夸父的拐杖变化而来。
灵宝东南一座山就以夸父命名,山的北面就是桃林,这片桃林在古代有数百里之广,据说能从现在的灵宝一直蔓延到陕西的渭南,因为这片区域山势险峻,地处要冲,一直被称为桃林塞。当年周武王便从这里带着人马走出去讨伐纣王,灭掉殷商后,又带着人马从这里回到首都镐京。
功成名就的周武王为证明自己热爱和平,不是穷兵黩武的暴君,走到这片桃林塞,把征战所用牛马都放归到这片桃林,在冷兵器时代,牛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就如同飞机和汽车,可见他是实心实意向人民表示从此不再有战争了。这一点足以让现在的那些号称热爱和平的各国政客脸红,他们天天坐在一起谈世界和平,销毁核武器,却一个个都是只说不练的假把式。
没有战争了,对人是好事,对这些牛马来说也是好事,他们在广阔的桃园里自由的驰骋、繁衍,到周朝的第五个皇帝姬满即位时,这里出现了许多宝马良驹。姬满就是大名鼎鼎的周穆王,他是我国的最早的一个驴友,最爱干的事情就是驾车出游。
周穆王的司机是经验丰富的人,名为造父。在古代做一个司机要比现在给领带开车难得多,因为你不但要善于驾车,还要为领导“保养车”,现在都是机械,随便往4S店一扔用公款就打发了。但在古代所谓保养就是要能调教马匹——这还只是基本的要求,作为顶尖的司机你还要有“相马”的本领,要能为领导挑选好马。
造父就是这样一个顶尖的司机,他为周穆王挑选了八匹好马,并称八骏,其中有三匹就从这里挑选出来的。经过调教之后送给周穆王用以驾车。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宝马,在造父的驾驭之下能够日行三万里,即便是华里,换算成时速也高达610公里[1],与之相比,动车都不值一提。
周穆王就坐着造父驾驭的八骏车进行了一番“西游”一路向西飞奔,一口气来到了大地的最西边崦嵫山,在神话里崦嵫山是太阳的老家,是黄昏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当年夸父没有成功的事情,被他拐杖所化桃林养育的马匹就这样轻易做到了,或许是夸父借这些马实现了自己愿望吧。
周穆王比夸父幸运得多,他没有被太阳烤死,因为崦嵫山附近就是昆仑山,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女王:西王母。两个人相见恨晚,在一起喝酒唱歌,言谈甚欢,甚至都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可惜就在这时候,周朝有人造反,周穆王急忙坐着八骏回去了,因为八骏来去如风,叛乱势力还没有坐大,周穆王就赶回去平定了叛乱。这让他深刻认识到了速度就是力量,为了感谢造父,赐他一座赵王城,造父从一个司机变成了封疆大吏,全拜那片桃林之福,可真是走了“桃花运”。
周穆王和西王母擦肩而过没有酿成“桃色事件”让后来许多人都为之感叹,最著名的如李商隐写《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在他的想象里西王母还在痴情地等待,周穆王有那么快的交通的工具,为什么就不能再来一次呢。诗句固然写得感人,但李商隐不知道人家西王母是何等彪悍的人物,岂能看上一个凡间帝王,上天早就为她安排好了一场更大的“桃花运”在等待。
在遥远的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个男人叫东王公,他才是西王母的mr right。不说别的,光从名字上看两个人就已经是绝配了,更何况两个人还有许多共同特点,比如:
第一,一开始,两个人的形象都接近禽兽,《山海经》上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神异经·东荒经》上说东王公则是“鸟面而虎尾”。后来随着两个人地位提升,面目才慢慢变好的。
第二,两个人居住虽然比较远,但有一轮红日相牵。西王母住在太阳落下的崦嵫山,东王公则住在太阳升起的扶桑树。恰似那一首经典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不过两个人守的是一轮太阳,“我住日头升,君住日头落,日日思君不见君,共把日头说”。
以上两条都是客观原因,两人最终走在一起还因为他们有着共同语言,作为神仙,他们主管的业务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管着人间生死。汉代铜镜上的铭文经常写着“寿如东王公、西王母”可见东王公和西王母对人生死影响之大。
众所周知《山海经》里明确说了西王母主管刑罚,同时手里还握有一种不死药,后羿就曾经向他讨要过,周穆王见到西王母的时候,她也说过“将子无死”的话,大概就是要送周穆王这药。可是西王母这不死药原材料是什么呢?应该是桃,《述异记》中“昆仑有玉桃,光明润彻而坚莹,须以玉井泉洗之,便软可食。”昆仑正是西王母的住所,从桃的种种神迹来看,王母这不死药很可能就是这玉桃。
东王公呢?他居住在东方,按照道家五行学说的解释,东方主生,他的方位就决定了他的功能。葛洪《枕中书》里称东王公为扶桑大帝,现在一提起扶桑都以为是日本,其实我们的老祖先一直将这个国家称为“倭国”,因此不要把他误会成日本的神仙。扶桑本是传说中东方的一棵美丽的大树,太阳就是从其下升起来,所以东王公也叫木公。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东方之神句芒,他也住在东方,《尚书》上明确说他住在大桑树下,而且句芒就有为人增寿的本领,显然句芒就是东王公的另外一个称呼,或者是东王公手下跑腿的。他就为秦穆公增过寿。《墨子》上说秦穆公有一次去在家庙看见一个方脑壳鸟身子的怪物,吓得他拔腿就跑,怪物拦住他说不要怕,我是句芒,来送你寿命的。
因此从种种资料看,为人增寿是东王公业务范围之一,西王母有不死药,东王公增寿靠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凡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东王公也是如此,他是靠树吃树,他居住的那棵大桑树的桑椹就是宝物,《海内十洲记》上说“食其堪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立。”不过这种说法没有流行,从后来各种资料看,东王公为人增寿靠的是桃。桑树自然不会结桃,桃是从桃树上结来的,这“东方红太阳升”的地方还有一棵桃树,例如《玄中记》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鸣,群鸡皆随之鸣。”至于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桃树还是桑树,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说法,难分彼此的,所以东王公这“木公”也可以称为桃木大帝,相应的,他的不死药,就和西王母一样了,都是桃。
不过东王公这桃虽然好,但估计效果不是很强,否则后羿为什么不向他求桃,而去找西王母呢。但西王母这不死药恰恰相反,应该效果好,但口感差。从玉桃这个名字上来看就能猜出来,玉桃也就只是好看,即便用玉井泉水洗过,估计吃起来不但坚硬,而且难以下咽。否则后羿拿到后就应该吃掉自己的一颗,然后再把另一棵交给老婆嫦娥,他之所以不吃,大概就因为这药口感不好,他要下很大决心才能吃,所以交给老婆保管,到最后实在无奈才吃,结果给嫦娥留下了机会。还有周穆王最后没有成仙还是死掉了,说明这药口感实在太差了,周穆王宁愿死也没有吃,甚至连回来见西王母的勇气也没有了。
两个人业务相似,而且还有互补性,不走到一起都没有天理,他们的婚礼十分浪漫,据《神异经》记载,为他们主持婚礼的是一只类似《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一样的大鸟,他两个翅膀都有数万里之广,双臂一挥,就能贯通中西。他左翼盖住东王公,右翼盖住西王母(原来神仙也讲究男左女右),两人登上鸟背相见——这真是浪漫,后来牛郎织女用喜鹊搭桥相见,简直就是东王公西王母的山寨版。
二人结婚之后,立即进行业务切磋,将不死药的研制方法加以改进,二人接将昆仑山产不死药的与桃树和东王公的桃树嫁接,成功研制出一种口感与效果极佳的不死药。由于不死药这名字实在不雅了,说起来像是“嗑药”,于是他们给这种药取了一个新的名字:蟠桃。
名字上之所以带蟠是源自《山海经》对这棵桃树的形容:“沦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茶,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枝长三千里的桃树肯定硕果累累,这么多蟠桃,如果吃不完,岂不浪费,考虑到这一点,东王公和西王母决定对这种药进行深加工,比如制成潘桃粉什么的,于是他们就在月宫建立了工作间,把桃树上那只老虎派过去捣药。
我没有说错,就是把老虎派过去的,兔子那是后来的事情,其实最早月宫里就是一只老虎,例如屈原在《天问》中就发出疑问:“厥利维何?而于菟在腹。”就是在质问月亮你老抱着一个老虎,图的什么吉利啊?于菟就是古代对老虎的称呼。很显然现在的玉兔就是于菟的误会而来。中国的老百姓对野兽与美女的搭配不认同,于是在传说有意将于菟改成玉兔。
而这个兔子为什么通体是白色的,而不是黑色或者黄色?这是因为他吃了不死药蟠桃导致的。神仙专家葛洪认为兔子满五百岁的时候就像人变白发一样,兔毛也都要变白。(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玉兔捣不死药,活五百岁对他们来说玩一样,所以要全身白发。
你不得不佩服我们老祖先的想象力,其实我们现在的家养小白兔是明朝末年从外国引进的,之前我国野兔只有黄色的,只有得了白化病才变成白色,所以罕见,结果被成了长寿药的形象代言了。
不管怎样,东王公与西王母掌握了不死药,在神仙界掌握了不死药就掌握了神仙的命门,他们依靠这个药迅速树立了威信,建立了势力,两个人在神仙界的地位步步高升,终于位登大宝,东王公成了玉皇大帝,西王母则成了王母娘娘。
“你的力量越大,你的责任也就越大。”随着两个人地位的上升,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对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东方那棵大桃树虽然树枝长达三千里,但依然无法满足需求,于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开辟出一片土地,广泛种植蟠桃树,形成了一大片的蟠桃园。为了满足不同需要他们还分出了个三六九等来,《西游记》中第五回中,孙悟空接管的时候,那个土地爷说得最为清楚:“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分成这么三个等级,自然要看人下菜碟儿,不同的人不同规格,像孙悟空这样的草根阶层自然是不配吃的,所以人家连请都没有请他。
注释
[1]周代那会一里估计不是五百米,《春秋谷梁传》上说“古者,三百步一里”《汉书》上说“六尺为步”据殷墟出土的商朝古尺长度16.93厘米。“如此算来一里应该是300*16.93*6,算下来应该是300米。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