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举头三尺说神明(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41782400000002

第2章 说灶(二)

二、从灶神到灶王爷

说了这么半天,灶神从三皇五帝一下子掉到了一个昆虫身上,实际上,灶神的发展思路应该倒回去,最初人们估计是出于对动物的崇拜来将灶马作为厨房的图腾,到后来随着口口相传变成了黄帝、炎帝、祝融等大人物。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些神灵太太高大了,放在厨房不太合适。于是灶神就开始在“亲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让灶神平易近人的第一步要为灶神规定出一个性别来,人们先把灶神想象成一个女性,最初直接拿祝融开刀,《五经异义》上说:“灶神祝融,是老妇。”把人面兽身骑龙狂奔的官五代直接变成了老妇人,这种变法过于生硬,跳跃性太大,让人难以接受。后来《敬灶全书》中就不再提祝融的事儿,直接说灶神是一个住在昆仑山上,主人富贵的老母。但是将灶神说成一个老妇人,实在难以满足大家的审美需求。

晋朝的司马彪在注解《庄子》的“灶有髻”这一条时就照顾到了众人的、尤其是男性的审美需求,说:“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这个说法立刻引起一片反响,连道教都吸收了这种说法,在《道藏》里就说灶神是个美女。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也提到了灶神,也说他状如美女,但他估计是个男权主义者,话锋一转,又写道:“又姓张,名惮,字子郭,有个太太叫忌卿,生了六个女儿都叫察洽”老段真是一个故事高手,他一面照顾了前面状如美女的说法,一面直接将这个灶神变成了纯爷们,还给他配了一个叫忌卿的太太,转眼之间又来了六个闺女,居然叫同一个名字,真不知道灶神夫妇怎么去喊自己的孩子,难道他们的姓不一样?这实在是他编排的一个漏洞。

实际上在段成式之前,许慎已经为灶神取过一个名字,他说灶神名叫苏吉利,他老婆名叫王博颊——博是大的意思,颊是脸的意思,王博颊莫非就是王大脸的意思?《荆楚岁时记》等著作都顶了他这个名字。但也有人不认同,例如《三国志》中就说有一户姓王的的人家,一个奴婢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生下来就直接跑入灶火中去了。有个有学问的人就说:“他叫宋无忌。这是灶神那厮出来转一圈。”于是灶神又多了一个名字:宋无忌。

仔细看看这些名字,张惮,看起来就像穷蝉,苏吉利听着就像马蛣潦,宋无忌显然就是苏吉利念秃噜造成的,这些名字其实都是从穷蝉演化过来的,估计都是文人们编排出来的。老百姓并不买他们的账,在民间的传说里,只有段成式的沾上一点边,老百姓也认为灶神姓张。不过这并不是段成式宣扬的结果,而是在唐朝道教兴盛,推崇张天师,道教那些高级的神仙都姓张,灶王爷虽然不算高级,但能够直接对话玉皇大帝,就有民间传说认为他和玉帝是亲戚,理所当然就姓了张,从此就有了张灶王一说。

有意思的是,就是从唐朝开始灶神不再只是神,而是越来越厉害,出现各种称呼,通俗一点的有灶王爷,明了一点的有灶君,灶君皇帝等,文雅一点的叫“福水善火定福府君”、“九天司命灶君”等最为厉害的称为“司命菩萨”,快赶上观音了。他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和老百姓越走越近,老百姓一面尊敬他,一面却对他进行各类揶揄,编造关于他的各种传说,进行种种调侃,不知灶君老爷是否会暗自感叹一声:“唯凡人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无礼,远之则怨。”

民间传说中,有的说灶王爷就是负心郎,背叛前妻嫁入豪门,后来豪门败落,他沿街乞讨,走到前妻家中,前妻对他热情招待,他羞愧难当,一头扎入锅底死掉了。玉帝见其可怜就让他做了灶王。

有的民间故还把灶神说成一个**丝,被天上的白富美——玉帝的女儿看上了,他们情定终身,结果玉帝不允,剥夺女儿仙籍,王母娘娘求情,玉帝就封了女婿一个小官做灶神。

有的故事还把灶神说成一个懒汉,有的故事把他说成一个色情狂,喜欢看美女……陆游说:“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尽说蔡中郎。”那还是死后的事情,可人家灶神永远不死,天天听别人这么侮辱自己,估计痛不欲生了。

由于各种传说版本不一样,所以关于灶神的造型也就不一样,看各类灶王爷纸马,有一个人的灶君,还有带着老伴的灶君,还有带着两个老伴的灶君……最有意思的是,在清朝出现了一个灶君的纸马,上面画着不是别人,竟然是赵子龙。为什么把赵子龙当成灶王爷呢,因为赵子龙是个行军打仗的军人,一个姓赵的军人,自然可以简称为赵军,赵军赵军和灶君灶君何其相近,自然就是灶王了。可怜常胜将军因为姓赵变成了灶王爷。以此类推,我倒觉得赵德芳也可以当成灶王爷,因为他是八贤王啊,一个姓赵的王爷,自然也就是赵王爷,赵王爷灶王爷,又何分彼此呢?

三、灶王爷的工作

其实灶神最早的工作性质估计就跟猪八戒那净坛使者差不多,是一份美差啊,即便职位不高,但天天有吃有喝悠游自在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哦,他们本来都是神仙,那就是超神仙的日子吧。

但后来灶王爷在人间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都被尊成了一家之主,他的工作肯定要加大,首先一点他就是饮食安全,防止鬼魅之物前来捣乱,《子不语》上说鬼魅偷吃不同于活的生活偷吃,肉眼无法看见,他们只站在高处深深一嗅,就吃到了,这锅饭也就吃起来寡然无味了,因此防止鬼魅盗窃,必须灶神出马,灶神会派出他下属的几个小孩在锅台徘徊,看见有鬼偷吃上前打跑。真正做到了时时刻刻守护你的安全。

除了厨房的安全,如果外部发生灾难,即便不是他份内的事情,他也会伸出援手。《夷坚丁志》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姓杨的人被父亲赶出家门,在一个破屋里避风寒,忽然一个老虎带着伥鬼来吃他了,他无处可逃,只能坐以待毙。千钧一发之刻,一片黑云飘来,有个神仙赶跑了老虎和伥鬼。神仙又叫来土地责怪:“你白白受人杨家祭祀,现在有困难,你却不能伸出援手,真是白吃饭了。”然后这个神仙又说:“我是灶君。”就离开了。灶神的意思很明确,这个本来是土地爷的工作,既然你不干,我就只好干了,颇有雷锋同志的风采。

这些工作想必也没有什么,对于一个神仙都是捎带手的事情,但是后来一项职责彻底改变了他这中悠闲的状态,这项职责就是司命,掌管着人们的寿命与富贵。这项工作听起来十分尊贵,掌管人的生死,这该多大的权利啊,那——那得多少人给我送礼求我办事啊。所以,从此以后灶王多了“司命真君”“司命菩萨”这样的尊称,其实这都是不明就里的凡人们乱给他灶王爷戴的帽子,只要看看灶王爷的工作职责就明白了他才没有那么风光呢。

葛洪在《抱朴子》上说得很清楚,在每月的最后一天晚上,灶神就上天汇报人们的罪过,如果是大罪,就夺他一纪的寿命,一纪就是三百天,如果是小罪,就夺他三天的寿命。注意这里说的是汇报,他只是将见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汇报给天庭的主管领导(估计就是玉皇大帝),由主管领导来决定是否扣减寿命,真正的司命是天上的那位主管领导,而灶君也就只是一个记账的,换言之,他就是一个破会计。

这一点后来大家也就都知道了,民间有一种画册叫《日记故事图集》谈的就是灶王爷每日记录人们的各种罪行。他这帐好难记的,因为每个人都要建立明细账,每天每个人每件事事都要记录流水账,那时候又没有财务软件,还要手工登记分类账,还要再生成报表,想想看该多大的工作量,累也要累死了。叫着灶君皇帝的名号,却干着会计的工作,有比这个更悲催的吗?

当然有比这个更悲催的,那就是在后来灶王爷由原来的每月上天对一次帐,改成了每年上天对一次帐,每次去一天。说起来似乎轻松了,因为灶王爷不用经常出差了,但懂会计的人都知道,账务的事情务必做到日清月结,如果每年才清一次,你要付出十倍的辛劳才能做到。

关于灶王爷记账这件事,纪晓岚曾经在《阅微草堂笔记》疑惑过,天下的人家有这么多,那该派出去多少灶王爷啊,而且户数在不断变化,多出来一户就要派过去一个灶王爷,这个人从哪儿来?如果少了一户,这个灶王爷他又到哪儿去?可笑这个才子,他一定没有听过那个姜子牙封神后传的民间传说,姜子牙在封神完毕后,那些战死沙场的士兵们无处安置,于是他就派这些人去做了各家的灶神。你看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至于多一个人去哪,少一个人去哪,这其实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只要建立好顺畅的人员调动机制,这些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哪里用得着你个凡人操心。

凡人只知道灶王爷这账簿是用来向上层打报告用的,想到这一点就会痛恨灶王,却不知道灶王这帐在人死后还有作用,这个时候灶王爷就像辩护律师一样依据这些账簿替人申辩。保证地狱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走一个坏人。

《玉历钞传》讲过一个故事,灶神在家人临终时,稽考其人生前行为。对于曾行恶事,但后已改过,多积善行的人,在其额上写“奉行”二宇。该人头带此印,被从第一殿一直送到第十殿,可在福地即现世最上位更生,得幸福。对于次一等的人,在其额书“遵”或“顺”、“改”字印。这些灵魂在第一殿受审之后,其罪减半。由此亦可见灶神司现世命运和来世命运的“司命”之神性。灶神在这里的作用几乎就相等于一个辩护律师了,成功为人减罪。

《法苑珠林》也有类似的故事,不过不是在眉头写字,而是翻查账簿,有个人被错拘押到地府,他在地府就观看了一场审判,阎王说某人你所做过某某错事,这时灶君就会站出来替你申辩当时的特殊情况等等,为人减轻罪名。

如此说来,灶王爷的工作重要性的确十分巨大,看看他老人家那么忙碌,我们应该好好待他,给他老人家好的待遇,然而令人心寒的是他老人家待遇并不好。——请看下回《灶王爷的待遇问题》

上天言好事话,回宫降吉祥,这是对灶王爷工作的高度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