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要悟玄机
4201400000026

第26章 玄机九 轻松保住乌纱帽——提高份量推销自己(3)

还应注意,根据投石问路这种方法来观察对方的反应时,首先必须使自己冷静,细细倾听对方的谈话、观察对方的意图,进而讨论各种问题。此时,你必须不露声色,使对方察觉不到你在观察他。如果对方发现自己正被你细心解剖、研究,那敞开的心灵大门便会猝然关闭,而你将劳而无获了。

8.用心挑选你权力的守卫者——副手

俗话说:一个光杆司令是打不了天下的。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选择好身边的副职是很重要的。

领导者选择副职,首先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副职不仅是自己的助手、执行者,而主要是决策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必须明确每一个决策的背景、前途,积极参与决策。实践证明,副职参与决策程度越高,其责任心就会越强,执行越自觉,行为越规范,效率越高。任何只把副职当做“应声虫”、“传话筒”,或要求副职只能顺从领导的意见,势必要导致失败。

被选人才的素质与才能一定要与所任的职务的职权、职责、任务相称。

领导者所选出的副职人才,特别是主要的副职人才,一定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即领导因故离职、离开单位时,能负责处理临时出现的重大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所选人才与自己能否形成合理的主动结构。所谓主动结构,就是领导在决策集体的群众结构中,不仅处于中心位置,而且是动力源和神经中枢。领导者在集中集体智慧形成决策后,又能很灵活地启动各个副职去贯彻执行这项决策,使整个单位的全部机器良好地运转。

领导者所选人才,一定要考察本单位大多数(70%以上)群众对该人才的接受程度,即要看群众对该人是否信任、支持、理解,否则,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

明确了以上法则,为我们选择好副职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到底哪些人才可以进入选择范围呢?下文该是我们考虑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一、通才型人才

该类人才知识面广博,基础深厚,善于出奇制胜、集思广益、有很强的综合、移植、创新能力,善于站在战略高度深谋远虑。当领导者本身不是这类通才时,一定要选拔通才为副职。

二、补充型人才

补充型最适合做领导者的副职。该类人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补充型,即具有领导所短的方面的长处,进入班子,便顺乎自然地以其之长补领导之短,强化了班子集体的优势。此类人才主要在于领导善于挑选。二是意识补充型,即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善于领会领导者的意图,明白领导者的长处与短处,积极地以己之长去补领导者之短。

三、实干型人才

实干型人才是每一个领导班子中必须的人才。这类人才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高效率、高质量、高节奏而出名,是领导者身边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这类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因此他们总为明枪暗箭所伤。作为一个有爱心的一把手,领导者要善于为他们保驾护航。

四、忠诚型人才

忠诚老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精忠报国、心照天日的岳飞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从革命前辈的“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到人民解放军的“为人民吃亏光荣,为祖国献身值得”,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忠诚老实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忠诚型人才是任何时代,任何领导者都欢迎的人。他们忠心耿耿的优秀品质成就了他们在领导者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当然,这种忠诚绝对不是不经思考的“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式的“忠诚”,而是忠实地执行领导者的意图,维护集体的利益是他们的最高使命,当领导者的某些言行与政策相抵触时,或与单位的共同目标发生偏差的时候,他们又会义不容辞地以适当的方式向领导者提出中肯的建议。

五、竞争型人才

这种人才有能力,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独立地处理好公司的问题,面对困难敢于拼搏,无嫉妒之心,有“敢于为天下先”的魄力与激情,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直至取得重大成就。正是这种人才不屈不挠的斗志与咄咄逼人的锐气,对领导者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这类人才常常成为某些心胸狭窄的领导者不予重用、甚至贬斥的对象,他们也将比常人遭受更多的非议和委屈。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应该懂得这种人才是开创新局面、拓宽道路所必需的。当他们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时,要多给予他们以关怀、爱护,并以一种豁达的心境主动地与他们展开友谊的竞赛。

六、潜在型人才

这类人才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充满朝气,敢为天下先,才华初露,但未成熟,其才能处于隐性阶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实践、训练等,方能脱颖而出,担当大任。所以对这类人才,领导者要有长远眼光,要有关怀爱护之心。

9.培养得力的左膀右臂

作为领导,就得培养一个能弥补你弱点的心腹之人为右臂。只有他的存在,才能解决领导做事的不足。

成为经理右臂的条件,首先是这种人能弥补经理的弱点。比如经理认为自己的财务能力较弱,应找一位懂行的人;如果认为自己的人事能力弱,应找一位在这方面有能力的人。总之,经理和已成为经理右臂的人,应该是相互取长补短的关系。

无论多小的公司,经理是一城之主,经理与助手之间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很困难的。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起初经理到处说他找到了非常可靠的人,可是遇到某件事后,又贬低说那人不行,只不过靠工资吃饭而已。

由此可见,能成为经理右臂的人,必须与经理的性格相投。好多人没有被人使唤或命令的体验,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一点点小事动不动就发脾气,认为别人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自以为应由他做主的事,如果没有经他允许就格外生气。因此,作为经理右臂的助手,必须是能理解经理感情变化的人,而经理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加以自控,相互让步,才能很好地配合。

还要培养一个能发挥经理长处的人为左膀。

成为经理左膀的第一个条件是,能辅助经理开拓经营最得意的领域。作为经理右臂的人应弥补经理的短处,而成为经理左膀的则是应辅助经理发挥经理的长处,或能代理经理工作。经理应将日常业务工作尽量委托给他干,自己腾出时间考虑公司将来的发展。所以,能成为经理左膀的人,最好是能发挥经理长处的人。

左膀和右臂的作用正好相反,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搞不好,则难以合作,合作得好,就能成为好搭档。合作得不好,反而会制造麻烦。因此,成为经理左膀的人,他的人品和性格相当重要。如果作为左膀者认为右臂比自己强就加以排斥,那就不好相处了。成为经理左膀者应保持谦虚的态度,支持右臂者的工作,事情就好办了。

通过下达特别事项,了解候选干部的潜力。

对候选干部,经理应该亲自下达特别事项。通过下达特别事项,能了解候选干部的潜力。开始时某些经理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后来却崭露头角。相反,有些原来认为很优秀的人经过几次考验后,又觉得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也就是说,经理对候选干部的任用应该慎重。

通过执行特命事项,肯定会出现有潜力、崭露头角的人。这样的人哪怕只发现一个,也是很有好处的。如向他们下达特命事项,该人与经理的交流机会自然会多些。通过这样的互相接触,该人在经理的影响下,会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在育人方面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越大,育人的成功率越高。

候选干部的第一标准是忠实。

经理的候选人,就职务来说,是在公司里担任要职的人。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各公司的不同情况和经理的不同想法,各有不同。但作为一般标准,多数都把“忠实”放在首位。

某公司的经理同时培养了两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让他们互相竞争。A年轻,头脑敏捷,认为他是下任经理的呼声很高。他本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因而不时流露出自己是下任经理的言行。

B的头脑并不那么敏捷,可人很忠厚。他总是维护A的利益,从他平时的微妙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也认为下任经理就是A。但出乎意料的是,经理挑选的接班人不是A,而是B。原来,在选择A还是选择B上,经理费尽了心思,他认为如果选择A,公司会大踏步地实行经营改革,也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但如果遭到失败,结果也是惨痛的。如选择B,他为人稳重,公司不会有很大发展,但也不会因为经营失败而带来惨痛的结果。

经理在决定这件事时十分苦恼。他考虑自己去世后,A恐怕不会去为他扫墓,而B会按已制定的法规经营公司。因此,最后决定选择了B。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经理十分重视“忠实”这条原则。

10.不要轻易树敌

中国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眼光,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所谓“君子之交决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需要诚意待人。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声,诽谤对方。因为:

首先,倘若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何必反目成仇呢?树敌过多,不仅会使自己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对你的仇恨,日后寻机报复。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他会觉得你故意要显示你的高明,因而又伤了他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某种“发泄”,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多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决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说他人坏话,诽谤他人,对方终究会有所耳闻,也会将自己的怨恨发泄出来。现实中有些人择友漫无目的,只要在一起饮酒作乐,就觉得是好朋友,这种酒肉朋友往往靠不住。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不休。这实在太幼稚无知了。须知,道人之短者,除了对自己名声不利外,是捞不到任何好处的。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绝交了也不要恶语谤人,否则谁还敢接近你呢?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叫司马子期的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与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非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存心伤人之意,可是却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故事,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他人,实在是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