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42071600000049

第49章 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4)

第三,防灾、救灾技术比较落后。我国气象部门由于预报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难以做到提前十天以上对灾害进行预见和分析,对此次雪灾强度、范围、持续时间没有做到及时准确预报,导致各地在应急救灾方面准备不足,一度出现混乱局面,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我国相应的科学技术还有待提高。

第四,重治轻防,临时投入大。过分依赖临时决策,多是在危机发生以后进行临时组织和资源调动,日常程序性危机管理工作和预警工作做得不够,导致解决问题成本最低的萌芽期被错过,问题发生初期也难以得到迅速抑制,待问题发展为需要中央政府出面领导解决的问题时已经造成了恶劣影响和巨大损失。这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完备的制度体系,对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约束力度不强,地方政府缺少行动的指导依据,同时各部门危机中职责界定不清,部门利益导致部门间协调性不够,问题发生后互相推诿形成内耗;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出于个人利益考虑隐报瞒报地方危机,自身又缺乏解决危机的能力,导致危机事前管理缺位。

此次雪冻灾害对南方造成如此强大的破坏力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南方缺少对严寒天气的应急预案,雪冻来临时基本的除雪除冰设备都准备不足,电力设施和建筑物设计初期也没有考虑恶劣天气的影响,以至于在雪冻灾害中险情频发。事前管理缺位直接影响了事中管理的效率,导致19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雪冻灾等这样的严重危机爆发时,国家往往需要通过倾尽全力,用大量的投入解决危机,加上危机本身造成的人民生命和经济财产损失,使得每次严重危机爆发都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第五,社会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民众作为危机的当事者,对危机的萌芽和损失有最直接的感受,我国虽然有良好的民众基础,但民众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没有被开发、培养和应用到危机管理之中。与政府应急工作相比,社会组织具有反应快、救助及时的特点,政府在危机管理工作中要培养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训,组织危机救助演习等,训练有素的社会组织往往能够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出现在危机现场,发挥各自领域优势进行救助。作为危机的承受者,社会民众对危机管理有最直接的感触和参与欲望。

通过对民众危机预防与处理知识的普及、危机管理技能的培训以及信息沟通机制的建设,可以降低危机对人民生命和生活的影响,减轻政府处理危机的压力,同时成为危机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技术领域投入不足。科学技术对危机管理的绩效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危机信息沟通方面,科学技术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初气象机构没有能够及时对雪灾进行预报,在雪灾发生后又没有能够对雪灾的强度、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等做出及时预警,导致雪灾对国家的冲击突如其来,对南方各省造成了重大损失。我国气象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超过10年;同时由于气候特殊,预报员缺少相关经验,对灾害估计不足。

通过与国外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对比和借鉴,总体来说我国的危机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一,重视日常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我国的危机管理体系侧重于应急管理,多在危机爆发后成立临时机构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管理滞后性,不利于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损害。

第二,重视制度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危机管理涉及的多个层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预警制度、资源保障制度、组织协同制度等有待更细致的研究和建设。

第三,重视公民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我国危机管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指挥和协调,对公民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的培养还比较欠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和平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对危机缺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在公民教育方面投入和重视不足。

第四,重视危机管理评估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危机管理评估目前还停留在灾后总结阶段,需要将危机管理评估建设成为一个渗透到危机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评估机制,促使政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五,重视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

在公共危机绩效评估领域,除了要建立科学的绩效标准以外,重视评估结果运用是推进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关键环节。在评估结果运用方面,一是要将评估结果公开,确保公众有效监督;二是将评估结果与公务员个人晋升、培训等诸多环节相挂钩,使其成为真正的评估手段;三是要注重对组织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整体评估,建立一定的排序竞争机制,促进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二、我国推进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评判公共危机管理决策、计划、组织、管理工作水平,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既是对政府已有危机管理意识、能力和业绩的评估,又是制定未来公共危机管理政策、计划、制约危机管理成效的重要条件。陶学荣、金进喜、周鹏等学者指出,“以绩效为基础,建立全面的危机管理”,是成功构建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这既是有效激励的依据,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系统整体改进的依据。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估工作多以事后责任调查为主,由于部分政府部门和人员对公共管理和绩效评估缺乏正确系统的认识,在工作中片面追求利润和所谓的“政绩”,对潜在的公共危机缺乏警惕性,没有注意日常危机管理投入的重要性,导致危机发生时产生巨大损失,危机结束后互相推诿责任,使得危机管理的评估常常流于形式,绩效评估对危机管理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有效的绩效评估对政府的危机管理工作而言,其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能推动危机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度层面的绩效评估可以引起政府和学界对制度建设的重视,促使形成不同层级、结构合理、从国家一级贯彻到县乡及基层单位层面的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体系。而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有力规范推动各级政府的行为,避免出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情况,防止权力的失衡和滥用,促使各级政府和部门互相协调、通力合作。第二,它能提高组织对危机的应急能力和恢复力。由于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通过对危机管理日常化的评估,促进危机管理的常备不懈,利用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提高组织对危机的认识和应急能力,灾后重建的恢复能力方面也可以通过评估的推动得到提升,防止同类危机再次发生。第三,它能激发与发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力量。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注重社会参与和评估。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危机第一线的接触者和发生后的受害者,其危机意识、危机常识、危机处理和逃生能力对降低危机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危机的承受者,社会民众对危机管理有最直接的感触和参与欲望。

在灾害面前人民群众的互助的精神,还可以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避免了危机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动荡,为政府有序开展救灾抗灾工作创造了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减轻了政府处理危机的压力,因此,对公众的管理是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能够通过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推动危机管理工作在社会层面的开展,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普及全民危机管理意识。

第三节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整合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并从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特点、目的、主体、流程、内容和相应指标体系设计入手,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一、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如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在应对一定类型的危机过程中已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相应的社会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体系,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大量对社会日常生产生活可能产生威胁的领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预警管理制度。进行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不仅仅是政府自身的工作,还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因此,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应有以下几类:

(一)政府机构

危机管理不同于一般事件,往往具有涉及范围广,波及面大的特点,政府部门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主导的管理作用,对管理工作情况也最熟悉。因此进行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第一主体必然是政府机构。在危机预警工作和危机发生及事后处理工作中,一般社会公众是难以全面了解政府工作的绩效情况的,对于信息的预报、收集、处理、决策的正确与否、资源调配和运送的效率与效果等情况,政府机构是最有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完整的评价工作流程,指派专人和或专门机构负责,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调查发现政府在危机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形成一支秉公执法、求真务实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调查评价队伍。

(二)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包括各种卫生组织、宗教团体、企业行会、基金会等民间组织,这些组织是维持社会运行、服务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的有效载体,多由民间相关领域公民组成。由于社会公共危机往往发生在基层,社会组织接近危机发生第一线,对危机的萌芽和冲击有更敏锐和深切的感受,对危机的发展速度、管理方式有自己的认识,第一手信息较为及时。西方国家的一些发达的社会组织往往积极参与到与政府的合作中,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力量。因此,社会组织可以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主体之一,起到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功能,监督政府部门运作的作用。

(三)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包括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团体或个人。将专业机构列为评价主体,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是大量危机事件都与专业领域的技术有关,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金融危机、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危机管理,需要采取相应技术进行危机的预警和处理,因此相应技术的积累、研发、应用和危机处理中的技术方案设计等就成为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专业机构加入评价主体,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政府关注在技术救灾方面的投入。第二是由于学术研究机构本身不是政府单位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没有与某些政府部门直接的利益冲突,因而可以从更客观的角度对政府单位进行全面评价,可以在一定的科学规范下,严格、科学的运用理论和模型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绩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二、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流程的设计

绩效管理目标就是组织或者个人力求“打破现状,实现突破”螺旋上升,挑战组织和个人更高前景目标的过程。因此,公共危机管理也就是通过绩效评估的环节,实现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政府或有关部门,通过政府前期危机管理运作情况与发展愿景、内外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制定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MBO)、发展战略、各种预算、规范公共危机管理中相关部门的绩效活动,追踪校验并定期汇总分析与综合评估。

同时,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中需要持续不间断运用“头脑风暴法”、“脑力激荡术”、“期望与过程激励”等强化手段以及正确使用目标控制与纠正偏差措施,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