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上大学时曾利用精神采样赚取外快。他是最早掌握切片技术的人之一。买卖切片尚属违法勾当。他利用年轻人的胆略迅速搞到了技术。他把记忆中北京污浊的空气,嘈杂的夜晚,人声鼎沸的闹市和光怪陆离的生活截取打包,倾销回山清水秀的家乡,很受欢迎。他靠切片取得经济独立。后来质检部门通过了切片采样技术,陈更已名扬圈外。他的切片干净纯正,没有任何个人色彩。使用者能够享用独特的经历,不必担心头脑被陈更的精神世界“玷污”。“玷污”是个十分微妙的词。追求爱情的人期盼二人的精神相惜相怜,达到融合。但购买切片,雇用采样员的客户从来不需要采样员的精神世界。“玷污”是对客户头脑的入侵,是业界的大忌。
陈更早早入行,没出过差错。
在余热未消的夏夜,他坐在树下,远远瞧着男男女女穿过草坪,融入霓虹闪烁的城市辉光。四周寂静得只剩“哧拉哧拉”蝉鸣不断,他突然发现了他那空空荡荡的,称得上无欲无求,没有执念的内心。他意识到自己生来就是干这行的,第二天便接了笔大活儿。
那时正式注册的精神采样员很少。他们需要通过层层筛选,一般过了三十岁才能拥有执照。陈更一直做地下买卖。精神匮乏的人类需要不一样的精神体验,一个人往往只能拥有一种形式的人生。因而购买他人的经历,刺激自己的神经,变得像毒品那样充满诱惑,受人追捧。精神的切片在黑市兴旺发达,屡禁不止。
陈更的客户是个高中辍学,在小城市打拼立业的老板。不算富翁,但也有闲钱购买他想尝试的生命。他不相信那些沉稳的,面目严肃的,已过而立之年的采样员。他想知道在高等学府拥有爱情的滋味,以弥补艰难岁月他错过的时光。陈更成为他的首选。陈更没有经历过爱情。他的出生与家境平庸得不值一提。他没有特别的履历与追求,也没有突出的才能。身材矮小面容精干的老板一眼便选中了陈更。他后来告诉陈更一句路人皆知的话,眼睛是心灵之窗。他说陈更的眼神明明白白透透亮亮,像一面玻璃,一眼看进去至清无鱼。人生的责任与道德的框架在里面似乎也都散得一干二净。
“人才。”他拍拍陈更的肩。
陈更没向他索取具体回馈。他只希望老板能够疏通关系,在毕业前让他取得精神采样员的正式执照。客户满意地点头。他发现陈更的精明与自己非常类似。他听说完美的精神采样员拥有棱镜一般的人格。别人的秉性与精神可以透过那面棱镜,获得与之相近的体现。陈更就是一面干净的反射板,正在倒映他的精神特质。于是,他告诉陈更,只要陈更活儿做得漂亮,他愿意资助陈更去美国,去接受最顶尖的培训。
半年中,陈更如醉如狂地谈了三场恋爱。
精神切片的价格因其获取的难易程度相去万里。业界从不对爱情明码标价。人们说爱情的个人色彩太重。采样员的自我投射会扭曲客户的爱情观。陈更的客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一时让陈更愁眉不展。他掐着烟头,蹲在阳台上查阅黑市目录。烟蒂几次烫到他的指节。他思索了整整一夜。天色发白,城市的嘈杂逐渐安息。陈更点上最后一支烟,吸入肺中,尽皆吐出。他为客户设计了爱情。
拥挤的会堂,陈更越过人群,远远望见翡翠色双眼的异国姑娘。惊鸿一瞥如同惊涛拍岸,撞击陈更的心口。他开始想方设法追求碧眼的阿根廷姑娘。陈更身份特殊。非法采样员如同两百多年前美国的西部牛仔,象征着拓荒精神,充满了神秘意味。陈更从黑市淘得登顶珠峰的切片,送给阿根廷姑娘尝试。对方十分喜爱。事实上,她对他也一见钟情。语言不通并未妨碍他们成日待在一起。他不可遏制地,随时随地希望与她对视。分别时她登上飞机。落寞空虚让陈更一阵恍惚。他发现记忆并不按照时序排列。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沉入时间长河,只有几个片段能够结成晶体,于日后熠熠生辉。
送走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恋人,陈更消沉了一段日子。不久后,他发现同乡同学对他久有情愫。二人的关系开始发酵。甜蜜的,普通的,属于常人间的感情丝丝入扣融入生活。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她穿过秋高气爽,明朗夜色,留恋在小商小贩与小吃之间。时间逐渐流逝。他们互相深入了解。她意识到陈更的所作所为只是她臆想投射后的倒影。她告诉陈更她无法与精神采样员在一起。因为采样员只是别人思想的镜子,没有自己的人格。她则需要拥有真正精神内核的爱人。陈更听后颇感失落,有些困惑。但负面的情绪很快被自我安慰取代。他认为失败的恋情与他无关。他只是棱镜,在现实中折射出了她所希望的爱情形式。她厌倦了早年的臆想,才与陈更分别。
陈更于是开始寻找一种没有主观投射的爱情。对他者没有臆想的女孩万里难寻。陈更主动出击,加入了志愿工作,终于遇见了身患绝症,内心通达的姑娘。他爱上了她。她的双眼如采样员一样透彻,但里面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陈更这面反射棱镜大不相同。他似乎着了魔,日日夜夜去医院陪她,守着她走到生命的尽头。后来他曾怀念和她在一起的时光。她的精神世界如此高尚。陈更再未得到如此升华。她离开的那天陈更缩在走廊墙角,脸埋在膝间哭泣。别人劝了多时,他才收住泪水。陈更不清楚自己是在哭泣她的离去,还是在哭泣一个精神世界的崩塌。采样员的精神世界空旷无边,触及内心深处的经历,却少之又少。
陈更跌跌撞撞回到住处,修整了一周才恢复常态。大起大落的情感不适合他。所幸他将摆脱爱情之苦。他在租用的地下室扫描了大脑,截取了切片,对样本的脑波进行了修整与微调。他隔日上门,拜访客户。订购爱情的主顾将芯片嵌入颅腔,戴上塑胶头套,接通核磁震荡电极。陈更立在一旁,望着历经世事的商人目视前方,情绪起伏,手臂颤抖,眼眶湿润,最终垂首,嘴角抽搐哽咽。他的客户收好切片,没有填写具体回馈。独特的爱情经历无法用语言概括。陈更没多久便拿到了正式采样执照。他的客户已安排妥当。毕业后,他将拥有足够的资金,申请麻省理工学院精神采样研究所。那里培养世界最顶级的采样员。
高回报的爱情采样奠定了陈更的声誉。他的名字变成业界招牌。他的客户自此却过上了朴实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婚姻生活。他们二人对采样的内容讳莫如深。顶级切片总难以界定。即使采样者与使用者的所知所感不同,他们也在从各自的角度,明白物有所值。
有了执照,陈更游刃于黑市与事务所之间。他紧跟时代。采样与切片的技术也日益丰富。
只是时隔多年,层出不穷的理论仍无法解释技术进步与人类精神之间的鸿沟。
陈更想,技术充满机会,精神只有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