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未来的108种可能
4230500000025

第25章 用比特筑起新的长城

据说社会的发展使得秘密越来越多,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秘密越来越难以保守。这同样是社会矛盾凸现期的重大矛盾之一。前些年上映的电影《手机》的主题就是秘密问题,这其实是一部很好的国民保密教育片,而且是一部科幻片,它把手机描述为炸弹,这与美国军方有人称在未来“信息伞”比“核武伞”更厉害同出一辙。所以冯小刚是一位信息战专家。他不该去拍《夜宴》,而应该去拍一部《手机前传——艺谋的复仇》。张艺谋在拍《十面埋伏》时,因为缺乏手机的设置而造成联系不畅,导致了小妹的死亡。但现实中的手机泄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手机窃听装置卖得很好就很说明问题。因此未来款式的手机首先是增加保密功能——在通信端口和节点上加装过滤器,或者在语音传输过程中实现通用加密处理,并且每隔时日自动换密。信息产业部也就可以多设立一项加密费的收费内容。

关于信息安全,还有一段往事。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六年,据说中国就有人率先在世界上发明了信息战的概念。有一个叫沈伟光的复员军人,灵感勃发,提出了“信息边疆”、“信息化军队”、“思维战”、“回家打仗”……等前卫概念,并写出了《信息战》一书。但那时中国人对未来学还不太理解,不明白信息究竟是什么玩意,而冯小刚其时还在做美工跑龙套。出版社编辑就说你这种东西很古怪,太超前了。用信息打仗?搞什么搞!于是这本书就压起了箱子。这直到海湾战争打响,信息战概念行销天下。沈伟光后来得意地说:连美国人也称我为“信息战之父”。所以我们要重视未来学。

作为浙江省档案局的一位干部,沈伟光如今继续为中国未来的信息战而忧思,并刻苦工作,一大研究方向是防止泄露国家机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沈伟光提出一个方案,在2010年前,中国须利用小卫星群体系,从高空向陆地形成一个电磁屏蔽体系,将所有的无线信号同外界隔绝,只在靠海的区域设定数个出口。而对于互联网,则依据现有的几个出口,在过滤和限制功能等技术上下工夫。再就是制造成千上万台简化型的,在端口上就只对内、不对外的办公电脑。我觉得这些招数都实在是高明至极,这要拍成电影保证比《手机》更科幻,但它也不是不可以实现的。我很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生活在沈氏暗箱中。

就未来而言,最重要的是突出领导人的信息自卫能力。沈伟光写到,在过去十多年里,美国、英国电视中所播放的所谓他国的屠杀镜头大多是电子合成图像,许多鲜血淋淋的死尸是通过电影中的化妆技术、影视合成技术等手段实现的(你看,西方人多坏)。因此,在2010年前,我国必须拥有防止领导人模型战争的能力,“防止类似的战争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头等大事”。这里所谓的领导人模型战争,是说西方的坏人可以利用计算机合成我国领导人的图像,并把它播放到电视上,来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人民的行为。在西方坏人看来,中国领导人只要说一句话,全国人民就都会听的。

因此未来国家最需要的人才是信息安全人才(注意,不是信息人才),这很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他们的主要作用是随时监控社会信息,及时定位有害信息。这看起来十分重要,因为,“与过去的殖民时代不同的是,殖民者通过暴力摧毁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现在新的文化殖民主义通过信息汪洋大海淹没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其他民族的灵魂实现‘安乐死’。”

沈伟光的未来学好像一瓢冷水使我们警醒,因为这一下就显出了托夫勒未来学的阴险,托氏只字不提信息技术革命的危险而只宣传“第三次浪潮”的好处,其目的难道不正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安乐死”吗?为了不“安乐死”,我们就要用我们的比特,筑起一道信息长城。

在还没有悉数接触到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信息之前,我们就不得不加大对有害信息的自我屏蔽力度。这样一种牺牲精神必然要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