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未来的108种可能
4230500000056

第56章 乘客的困局

多事者设想,由于资源的匮缺,未来的交通工具迟早要实行最严格的限制,比如说,在航空器上采取空前精确的配平措施,绝不允许多出一个乘客和一件行李。

这便是那个被广泛引用的“冷酷方程”。美国作家戈德温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极端的例子假设了如下情形:在未来,能源紧张,飞船的设计严格遵循了紧凑原则。有一天,一个想要到外星球去看望哥哥的小女孩偷偷混上了一艘运货飞船,造成飞船因为多出重量而要坠毁。结果是,为了保持飞船的“配平”,女孩活活地被驾驶员扔进了冰冷的太空。

戈德温描绘了一个悲观的未来。那个时候,乘客就不是简单地被驱逐出公务舱了。人们盛赞戈德温提出了一个科学时代的黄金法则。在物理现实面前,蔑视人性不需要理由。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无法做到以人为本,而民主和人权都将失效。“空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只有牺牲某些个体,才能保证对航空器(人类物质文明的象征)的尊敬。粗看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实质是,人类受限于资源,没有办法把飞船做得又宽又大,这就如同现在我们不可能造出一架全是头等舱和公务舱的飞机,从而一劳永逸地避免大腕升舱或者乘客乱窜的麻烦事情。即便是最大的飞机,比如空客A380,也没有这样设计。同样,为什么飞机不能像轮船那样装上几艘救生艇呢?也是因为不经济。

总之,是短缺的问题。因此,由于没有别的航班,戈德温的小女孩只能混上飞船,否则,连旅行的机会也没有。这正如同中国的乘客,虽然对某些航空公司不满意,但因为没有更多的航班可供选择,所以,只好去坐它。贫富之分造成了头等舱与经济舱之别。差别本身便隐含了冲突的可能,如同拳脚是战争的隐喻。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掌控者,比如垄断企业的飞船驾驶员或者世界头号强国的总统,常常自觉有权力处置别的乘客和民族。牺牲的人通常是弱者,比如女孩或老师。不要怪别人冷血,宇宙本身便不感情用事。

但人们一直怀疑,戈德温的预言是否正确。这里面隐藏着一种危险的极权主义思想。他赞扬用极端和血腥手段解决问题,便或会导致一种结果:我们宁愿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通过步行由白令陆桥抵达美洲,也绝不再乘坐飞机。这意味着整个文明的倒退。

几十年来,都有人在探讨别的解决方案,比如,先不要忙着把女孩扔出去,再飞一阵看能否遇上外星人来拯救?能不能把别的什么东西扔掉,而不是人?可否让乘客也掌握一定资源,比如驾驶技术,这样,在危险发生时,扔出去的也可以是那个牛气冲天的驾驶员,而不必是承担着孕育人类下一代职责的女孩?

种种争论中,让人眼前一亮而又毛骨悚然的,是一些新新人类提出的论点,即把女孩子扔出船舱,并没有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优化。驾驶员应该做的,是吃掉那个女孩,这样,既保障了飞船的配平,又为自己补充了能量。

这便把问题重新抛向了自罗马俱乐部以来的那个全球性争论:对于未来,我们究竟应该持悲观态度,还是有理由乐观?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该关注这个飞行器隐喻。因为地球就是这么一艘飞行器。这就有它能够负担多少人的问题。情况或会这样:富人坐在头等舱里,想进来的人,都被打出去,或干脆扔出诺亚方舟。简单地处罚头等舱乘客或为他们服务的驾驶员就于事有补吗?互相吃掉多少人才能保证配平呢?同舟共济这种老生常谈,仅仅靠道德约束就够了吗?最后,怎么才能把注意力放在造出更多更大更安全更舒适的航空器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