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下)
42819500000051

第5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5)

原来,美国人在开箱后蓦然发现:天鹅翅膀上竟有一片羽毛真的“飞”了下来,而天鹅脚下又有几株绿色的小草折断了。美国人只好抱歉地向中国的礼宾官员说明了情况,把折断的羽毛、小草连同整件礼品一并交给了中国礼宾官员。中国官员却并没有在意:白天鹅远涉重洋,途中受点损伤不足为怪……

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点损伤,事后竟让(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的3位技术人员修复了3个多月。由此可见这件礼品工艺之精妙高深!

互赠礼品仪式结束后,白天鹅旋即被送进了设在故宫博物院内的“国际友谊馆”。30年来,有幸能一睹其“芳容”的人寥寥无几。2001年,当它出现在北京世纪坛的展台时,一路上竟有15名交警为其开道护驾!2002年9月30日,在深圳“国务礼品展览”上,它的出现再次掀起了国人对那个历史性时刻及中美关系的深情关注。

周恩来巧送大熊猫

尼克松初次访华期间,受到中国政府热情接待。回国后,尼克松向女儿朱莉讲述自己在中国所受款待,一直难忘与中国领导人接触的片断。

尼克松记得,欢迎宴会上,中方在每人面前摆放了一盒“熊猫”牌香烟。香烟盒上精美的大熊猫图案引起了尼克松夫人的注意。她拿起香烟盒,连声赞叹:“真是太精美了!我太喜欢大熊猫了!”

周恩来总理坐在旁边,听到尼克松夫人的话,当即作出回应:“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尼克松夫人不解地问:“送我什么?香烟吗?”周恩来说:“不是,是送你们大熊猫。”两个月后,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得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定居,成为中美两国的友好“使节”。

朱莉说,父亲非常敬佩周恩来。尼克松写过9本书,在《领导人》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周恩来。

1975年年底,朱莉和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访问北京。出发前,身在美国的尼克松交给朱莉一封亲笔信,嘱咐女儿到北京后交给毛泽东主席。1976年2月,受毛泽东的邀请,尼克松再次访问北京。

基辛格“做媒”

基辛格堪称上世纪的谈判大师。一次,基辛格主动为一位穷老农的儿子做媒,想试试自己的折冲之技。

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

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基辛格说:“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基辛格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

罗斯切尔德伯爵忙婉拒道:“可我女儿太年轻。”

基辛格说:“可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嗯……如果是这样……”

基辛格又去找到世界银行行长,道:“我给你找了位副行长。”

“可我们现在不需要再增加一位副行长。”

基辛格道:“可你知道吗,这位年轻人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

于是世界银行行长欣然同意。基辛格功德无量,促成了这桩美满婚姻,让农夫的穷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寡头的乘龙快婿。

“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秘闻

1955年4月11日,中国政府包租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星座式飞机,搭载着出席亚非会议的中国工作人员,自香港飞往印尼首都雅加达途中,在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上空突然爆炸,机上11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除3名机组人员幸运逃生外,其他人员全部遇难。

几十年来,关于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众说纷纭,一度曾经被人称为“冷战时代国共间谍对峙的一大疑案”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件事后经查明是国民党特务所为。

1955年,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台湾反动势力时刻不忘进行破坏活动。当时亚非拉国家准备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周恩来将率领中国代表团包租印尼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飞往雅加达开会,专机将在香港进行短暂停留。

在台湾情报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决定在香港下手,在飞机上安装炸弹,暗杀周恩来总理。具体策划者之一叫赵斌丞,他曾是戴笠的得意门生;另一个是他的手下陈鸿举。两人都是台当局派到香港从事颠覆活动的情报人员。

为了找到一个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人安装炸弹,他们盯上了香港机场清洁工小郑。在50万港元的重赏下,小郑决定接下暗杀周恩来的任务。

计划拟定后,赵斌丞与陈鸿举两人特地从香港赶回台湾,向“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做了“口头报告”,毛人凤当即表示同意。但是,赵、陈两人没敢向毛人凤提起50万港元酬劳的事情,怕金额过高,遭到反对。最后,两人决定请当时有“地下局长”之称的“侦防组组长”谷正文出马。

谷正文听完计划后也立刻表示赞成。在他看来,暗杀中共领导人物本来就是特务工作之一,这次计划不仅天衣无缝,可行性极高,而且还能借机向香港政府施加压力。在此之前,香港对台湾情报人员很不客气,抓到就判重刑。

在当年的4月10日,赵、陈二人从台湾带着50万港元偷渡到香港。把炸药交给了小郑。次日,小郑跟往常一样上班,平安地通过了安全检查。原来,台湾人员交给他的炸药是一种高科技产品,一直由美国中情局提供给台湾情报网使用。这一次,为了应付机场安检,小郑特意将它做成牙膏模样。因为简易的盥洗用品是允许带入的。

通过安检后,小郑开始进行飞机的清洁工作,其中就包括来加油且做短暂停留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他神色自若地跟着一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东扫扫,西擦擦,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到底什么时候钻进行李舱装了定时炸弹,又何时失踪……

4月11日下午6时30分,“克什米尔公主号”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时从行李舱突然传来一声巨响,飞机起火燃烧,像一团火球一样冲进海里。中国代表团3人、记者5人以及来自波兰、奥地利和越南的记者共11人遇难。不幸中的万幸,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周总理在昆明临时改变了行程,因此幸免于难。

在此次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是:

石志昂(对外贸易部三局副局长),黄作梅(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李肇基(外交部情报司科员),沈建图(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李炳衡(又名李平,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记者),杜宏(广播事业管理局对外广播部副主任),郝凤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员),钟步云(周总理司机)。

三名外籍人士是:

王明芳(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严斐德(奥地利记者),斯塔莱茨(波兰记者)。

其中生还的机械师曾告诉印尼交通部负责调查事件的官员,当飞机坠海后,曾看见一架英国SOUTHERLAND水陆两用飞机在上空盘旋,尽管生还者向其呼救,但飞机没有降落。后来英国方面曾解释,因为失事水域是印尼领海,所以飞机才没有降落。

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之谜

1954年为处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鉴于当时紧张的中美关系,中美代表在会议上的接触是比较敏感的事情。

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之事曾在各种文字中广为流传。

杜勒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拒绝与周恩来握手是个谜,但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却说要让美国总统独自先与周恩来握手,以弥补当年杜勒斯的失礼。

在日内瓦会议之后,国际外交界盛传,他们两人不仅在会议上激烈交锋,会场外甚至发生了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事。

明确认为日内瓦会议期间曾发生杜勒斯当面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这件事的,是美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亚历克西斯·约翰逊。这位约翰逊先生在1984年出版的回忆录《大权之所在》一书的04页上这样写道:

就在关于朝鲜问题的第一次会议(1954年4月27日下午——原文如此,此系美国东部时间,与日内瓦时间有一天的时差——本书作者注)间隙,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它在此后多年一直困扰着美中关系。那天,杜勒斯走进了万国宫的休息室,正巧周恩来也在里面,看到杜勒斯进来,周恩来从屋子那边走来,像往常那样温文尔雅地带着笑意打算和杜勒斯握手。当时我正站在杜勒斯身边,一开始,杜勒斯没有发现周恩来,待到看见的时候周恩来已经走近了。杜勒斯瞥了一眼旁边那些正等着拍摄这个带有和解象征意义照片的摄影记者们,很快背过身去,不理会周恩来伸出的手。我总觉得,杜勒斯这种显然经过考虑的粗鲁行为与他的习惯做法是矛盾的。但是他确实考虑了,一旦这样一张照片出现在报纸的头版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以及会对国会强硬分子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对美国国内政治确实敏感,最终导致杜勒斯作出了非同寻常的举措。周恩来从没有忘记此事,他经常向来访者提及,由此给人一种受到了伤害的印象。

在此后的岁月里,约翰逊与国务院同事们多次肯定地提及此事。他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肯定并加以叙述,还对王炳南否认此事表示费解。受他的影响,在尼克松政府时期跟随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美国总统安全委员会成员约翰·霍尔德里奇也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日内瓦会议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插曲,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对于这件事,中国人显然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因为后来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时,黄华还向他提起了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