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以德促行 服务社会
———“阳光城”版块内容之特色公益活动
阳光城特色公益活动围绕着“感恩教育”、“生存教育”和“养成教育”三条主线展开。三条教育主线下活动的开展并不相互割裂,而是有机整合,养成教育始终贯穿于感恩教育、生存教育之中。在活动中,对学生来说既是参与者,也是策划者,对教师来说既是引领者,又是积累者。“阳光城”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发展主线,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为最终目标,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根据让学生“阳光”发展的思路和基本指导原则,在注重学生智能发展、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和科学、劳动技能的掌握。因此,淮河小学将公益活动、劳科技活动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做,帮助学生在“阳光城”中汲取丰富养分,愉快成长,真正成为阳光少年。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跪乳,鸦反哺”,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珍视感恩的民族。枟现代汉语词典枠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就是受惠者对施惠者的帮助做出积极的回应,使双方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这一来一往之中,人们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感恩是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促进社会成员进行积极情感交流的有力的工具。
一、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感恩意识缺失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因此父母亲的过度溺爱现象普遍存在,凡事都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给孩子,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插手,有的学生吃饭还要大人喂? ?这些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感恩意识,从而养成了他们对现有条件的不珍惜,对眼前的一切都以为是理所当然,只顾一味地索取。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别人的付出和奉献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缺乏一种感恩心理与回报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非常自私、缺乏关心他人、不懂感恩的心理。
(二)建立健康的人生观
在这种情况下,“阳光城”提出的感恩教育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出发点,以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思想,使其在内省中能够自我发现,并发展自我,成为一种自我的要求,也就是说变“要我学好”为“我要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之所感,意他人之所意,体他人之所难,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感,最终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这样,教育就不会只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约束学生们的行为,这样的强迫行为或许一时有用,但并没有从学生自身出发,从根本上改造学生。而感恩教育培养的学生,他们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感则是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流淌出,学生的言行都是心灵深处的要求,表现出对自我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也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这对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感恩教育,全面参与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涉及对父母的感恩,它应该还包括对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感恩,比如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的感恩以至对社会的感恩等等。学会感恩,学会理解他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付出并为之心存感念: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和感激大自然的天赐之恩? ?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珍爱生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自然,热爱社会等等,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
(一)感恩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也是任何感情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感恩教育首先要倡导孩子对父母的感恩,着重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感恩意识。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并感悟,如通过开展布置爱心家庭作业活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的一封家书活动、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比如要求学生为家里经常必做五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帮厨洗碗、洗衣物、给父母客人敬茶、随父母探望长辈亲戚。通过做家务,孩子在家中成功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从而唤起孩子的家庭责任的认识,互动式的扮演体验也使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家庭承担的责任和父母辛劳艰辛,从而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从内心深处涌出报恩父母的真切愿望。
(二)感恩老师
通过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老师的辛苦,理解老师平日严格管教学生的良苦用心,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理正师生关系和浓厚的师生感情,消除对立情绪,进而使他们尊重、爱戴、感激自己的老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类似“今天我来当老师”之类的活动,使他们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体验老师这个岗位上的滋味,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老师的不易,这样他们就更能够容易地体验到老师平日的良苦用心。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能勤奋学习,争取好成绩,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这样他们就能够自觉地形成一种尊敬师长,感恩老师的一种意识。
(三)感恩同学
同窗情意是学生时代以至人的一生中最为珍贵的友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同学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同学情谊的存在,并使之感受到同学情谊积极向上的作用。通过积极创建优秀班集体,共同参加各种相关主题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感到同窗情的珍贵,进而互帮、互学、互助、互进,关爱朋友,珍惜友情,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这种与周围同学的互动中培养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们对身边同学的感恩意识。
(四)感恩社会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懂得社会是一个整体。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社会大家庭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宽容,体谅他人,懂得与人为善,与人亲近,乐于帮助他人,并使之懂得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教育学生爱护公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用真才实学报效祖国。在美好而和谐的社会中,才能使得学生懂得感恩这个社会。
(五)感恩自然
是大自然给了我们生活中这么许多的资源,所以要懂得感恩自然。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与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道理。使学生懂得大自然各个物种是平等的,因此大自然中各物种应该和平共处。没有大自然的依托,人类也不可能在这个星球繁衍下去,因此要感恩自然。
三、感恩教育,全程参与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这样才能使感恩教育活动的效果长时间地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感恩教育中,我们很关注以下几点。
(一)感恩教育,言传身教
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学校积极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并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二)感恩教育,融理论于实践
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政治、语文等教材的教学过程,发挥课题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让学生知恩,并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体会社会的温情,并利用这种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指导其社会生活实践。
(三)感恩教育,贯穿始终
感恩教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细水长流地不断灌输学生这种教育,不论是从学期上讲,每个学期都保证有活动,而且要贯穿在学生的每个年级阶段,即每个年级都要有这种活动。这样才能无论从时间上保证学生的感恩教育,还要保证在空间上保证覆盖到所有年级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这种教育中来,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这种教育。
开校以来,学校就本着“让感谢成为学生一生功课”的理念,并以此理念已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三月份感谢自然、感恩妇女节,四月份感谢烈士,五月份感谢劳动者(外来工及建设者)、感恩孝行“母亲节”,六月份感谢社会(六一)、感恩孝行“父亲节”,八月份感谢军人,九月份的“感谢老师”;十月份的“感谢祖国”活动;十一月份的“感谢同学 感谢朋友”活动;十二月份“感恩迎新真情回报”? ?
2009年10月26日是重阳节,学校开展了“念亲恩 感亲意 抒亲情”的主题活动,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感恩系列活动,展现淮河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活动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利用课件活动时间进行“小小真心话”的单元活动,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利用晨会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课下时间开展“我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件事”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通过实际的感恩活动,唤起了学生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关于“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活动的具体方案,可从如下选段中可见一斑: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淮河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小小真心话。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开展“我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件事”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利用晨会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总体要求: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敬老爱老活动对少先队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使尽可能多的队员参与到活动中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来确定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类型。比如学校就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年级,有时候还会考虑到性别因素,来确定学生的活动类型以及活动范围。这种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来搞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的理念,符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容易使学生接受,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校就从感恩教育入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并非常注重活动的整体性和系列化。学校就从感恩教育入手,并非常注重活动的整体性和系列化。感恩教育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乐音符的乐章。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学会感恩,学会生活,学会做人。